猫和老鼠中为什么有兔八哥(不禁琢磨系列米老鼠)
猫和老鼠中为什么有兔八哥(不禁琢磨系列米老鼠)比如米老鼠这个角色。在1927年《疯狂的飞机》这部电影中,它跟菲力猫一样有黑色的手和脚;在1928年的《汽船威利》里,它穿上了鞋子;在1929年的《大剧院的房子》里,它戴上了手套。当角色已经有了黑色的身体,再不戴一双白手套,身体和手就要混在一起了。凯恩梅克说,这被称为软管和圆形设计,而角色的身体变得非常像意大利面条。就像用“软管和圆圈”来省略角色身体的细节,给动物角色戴上手套,显然可以省去画指关节的麻烦。在黑白的世界里增强颜色对比
最近面子君看到一个有趣的视频,在讲“为什么早期的动画角色都戴手套?”
不仅兔八哥、米老鼠、唐老鸭这些国外经典动画角色全都戴着手套,面子君经不住好奇,上网一查发现,连咱们的警长都带着手套
——你可以说警长戴手套这很正式,但是——一只耳戴手套是什么鬼啊?(为了作案不留指纹?别开玩笑了……)
面子君这就来给大家一些合理的解释!
凯恩梅克说,这被称为软管和圆形设计,而角色的身体变得非常像意大利面条。
就像用“软管和圆圈”来省略角色身体的细节,给动物角色戴上手套,显然可以省去画指关节的麻烦。
在黑白的世界里增强颜色对比
当角色已经有了黑色的身体,再不戴一双白手套,身体和手就要混在一起了。
比如米老鼠这个角色。在1927年《疯狂的飞机》这部电影中,它跟菲力猫一样有黑色的手和脚;在1928年的《汽船威利》里,它穿上了鞋子;在1929年的《大剧院的房子》里,它戴上了手套。
之后,尽管动画已经是彩色的,戴手套的这个设计依然被保留下来。
使拟人效果更突出
1960年华特·迪士尼在其自传《迪士尼版本》中谈到:“因为米老鼠要表现得像人类一样,所以我们不想它有老鼠的手,我们给它戴上手套。”
这样的拟人化处理比比皆是,比如:
1935年,凡伯伦制片厂(Van Beuren Studios)的茶壶动画形象就戴着手套;摄像机卡通形象也戴着手套。
而匹诺曹在还是木偶的时候戴着手套,当他变成男孩时,手套就不见了——显然他已经是一个人了。
受到当时歌舞杂耍表演和黑面表演的影响
因为早期的动画师经常在杂耍舞台上表演,所以借鉴当时杂耍表演及黑脸歌唱者的形象也就很正常了。卡通和舞台角色在人们面前都表现出一种顽皮叛逆而又生性善良的形象。
尼古拉斯·西蒙德在《工业的诞生》中写道:“早期的卡通形象,如菲力猫、宾博、博斯科和米老鼠不仅只是像黑面表演者,他们就是黑面表演者。”
说了这么多,虽然早期的动画师好像是在偷懒,但你真的没觉得现在的动画制作人才是真的懒吗?
随便提几个喜欢用台词和场景拖剧情的动画名字《海贼王》《火影忍者》《死神》……
一集下来讲不了什么内容,当熟悉的海面、天空由近而远地定格在屏幕上——进度条就阵亡了……
好吧,本君只是代表广大动漫党略略吐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