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奉孝同多少岁(76岁奉孝同为了给女儿治病)

奉孝同多少岁(76岁奉孝同为了给女儿治病)这样低调的功臣真是值得人们尊敬!2013年,一个身穿军装的86岁老人,站在毛主席的遗体面前,深深的鞠了三个躬,喃喃的说道。五年后,他返回家乡,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农民,从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自己的身份。2009年,生活窘迫的奉孝同,因为大女儿的病,不得不写信向政府求助,说出了自己曾经当过毛主席警卫这件事。“毛主席,我永远都是您的兵。”

“我不该给政府添麻烦的,但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面对媒体的采访,老人愧疚的说道。

这个老人就是奉孝同,曾经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

1953年,从战场上回来的奉孝同成为了毛主席的警卫。

五年后,他返回家乡,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农民,从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自己的身份。

2009年,生活窘迫的奉孝同,因为大女儿的病,不得不写信向政府求助,说出了自己曾经当过毛主席警卫这件事。

“毛主席,我永远都是您的兵。”

2013年,一个身穿军装的86岁老人,站在毛主席的遗体面前,深深的鞠了三个躬,喃喃的说道。

奉孝同多少岁(76岁奉孝同为了给女儿治病)(1)

这样低调的功臣真是值得人们尊敬!

那么,奉孝同的一生经历是什么样的?奉孝同为什么不早一点公布身份?奉孝同最后得到了政府什么样的帮助?

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奉孝同的经历。

参军当兵,报效祖国

1927年,奉孝同出生在湖南新化县奉家镇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从懂事起,奉孝同就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力的家务活。

看着起早贪黑外出劳作的父母,小小年纪的奉孝同心中感到很不是滋味。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熬出头啊!”

父母为了养活他们这六个孩子,付出了不少的心酸。

兄弟姐妹也都十分听话,帮着父母割草喂猪、挑水砍柴、生火做饭。

全家人都忙忙碌碌,可是,家里依旧十分贫穷。

因为每年地里的大部分收成,都要上交给地主,他们一家就相当于在给地主卖命。

“凭什么他们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我们的劳动成果?”

看着成天好吃懒做,趾高气扬的地主和地主的儿子,奉孝同感觉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绝望。

直到1934年12月的那一天,他遇见了几个红军战士后,才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

那一年他才7岁,初次看见红军,以为这些人是土匪,吓得直接躲回了家里。

过了一会儿,奉孝同便看到,自己的父亲竟然将这几个人请到了自己的家里。

红军说,他们到这里来,是帮助农民打地主的。

父亲告诉了红军地主家里的方向,然后笑着送红军出了门。

“爹,这些人是谁啊?他们来我们的村子是干什么的?”

奉孝同从墙后走了出来,问道。

“他们是红军,是来帮助我们的。”

“我呀,前段时间就听说了这帮队伍,知道他们向着咱们穷人,盼星星盼月亮,可总算是把他们给盼来了!”

父亲高兴的说道。

果然,红军将地主家里的粮仓打开了,将粮食都分给了穷人。

“红军真好,将这些地主都打倒了,我长大以后也要加入这样的队伍,去打坏人!”

奉孝同咬着碗里的肉,心里美滋滋的想着。

一晃多年过去了,奉孝同长大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

1950年10月的一天,他发现村子里的青年都积极的跑向了一个方向。

“他们这么急急忙忙的是要去干什么?”

一问,奉孝同才知道,原来,他们是要报名参军,响应国家的号召。

奉孝同回想起当年那几个红军哥哥,心中充满了力量,他终于有机会报效祖国了!

“什么?你要去当志愿兵?不行!你知不知道抗美援朝战场上会有多危险?”

父母听说了奉孝同的想法,非常反对。

“我不在乎有多危险,我只知道参军报国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

奉孝同坚定的说道。

在奉孝同的坚持下,父母尊重了他的决定,父亲还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干,多杀几个敌人。”

奉孝同多少岁(76岁奉孝同为了给女儿治病)(2)

抗美援朝(图源网络,侵删)

奉孝同重重的点了点头,然后跟着队伍,唱着战歌,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了鸭绿江,奔赴到了抗美援朝战场。

在战场上,我军的物资供应不上去,天寒地冻下,奉孝同啃着冻土豆,竟然也感觉十分可口。

奉孝同在战场上非常英勇,打仗时拼命往前冲,也曾经多次受伤,但是等伤好了以后,他还会冲锋在前,不惧生死。

他虽是勇敢,但是,看着昨日还和自己一起吃饭聊天的战友死在了自己的面前,他却控制不住崩溃的哭了起来。

为了能够打死更多的敌人,提高自己的战斗力,奉孝同每日都趁着休息时间,单独出来,苦练枪法。

渐渐的,奉孝同在战场上杀的敌人越来越多,枪法越来越精准,竟然成了队伍里面有名的神枪手。

给毛主席当警卫

三年过去了,奉孝同活着从战场上回来了。

想到自己即将要返回家乡种地,奉孝同的心中充满了对军营的不舍,自己在这里呆了三年,早就把自己当做了军营的一份子了。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长官却将他单独叫了过来,派给了他一项神秘的任务。

这个任务就是给毛主席当警卫员,并且要求保密,不能对任何人提起。

奉孝同秘密的收拾了行礼,来到了北京,成为了毛主席的警卫员。

他本是来自偏远地区的憨厚小伙子,能够上战场上打仗,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感到十分幸运了。

没想到,竟然还能有看到国家主席的一天,奉孝同感觉自己的心都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

和他一起成为警卫的还有几个人,大家都很激动。

看着毛主席从屋子里走了出来,慌乱的奉孝同急急忙忙的向毛主席行了个军礼,还偷偷的用手紧了紧衣服上的褶皱。

毛主席看着这个面满通红的小伙,爽朗一笑,亲切的说道:“都放轻松,别那么拘谨嘛!”

奉孝同多少岁(76岁奉孝同为了给女儿治病)(3)

毛主席(图源网络,侵删)

一日,毛主席将奉孝同叫了过来,问道:“你有没有读过书?”

“我只念过三年初小。”

毛主席从书柜里抽出一本书,递给了他,并告诉他:“读书对人很有帮助,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嗯嗯,我会的。”

奉孝同认真的点了点头,后来他才知道,这本书是毛主席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特地为自己挑选的。

但是奉孝同基础不好,学习起来有些吃力。

过了几天,毛主席又专门派了老师,来教导奉孝同这几个警卫。

在课堂上,奉孝同非常努力的学习,心中想着,多亏了毛主席给自己这个机会,自己一定不要让毛主席失望。

毛主席非常关心他们的学习,闲暇时候,还会来旁听,和警卫们一起讨论刚刚学到的知识。

奉孝同工作起来也非常认真,毛主席派给他的任务,他总是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还能保守秘密,曾获得过“执勤能手”等称号。

1958年,奉孝同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十分不舍的离开了毛主席,回到了家乡,搞生产。

回到家时,奉孝同已经31岁了,见到了自己发白苍苍的父母,眼中涌起了热泪。

是啊,转眼之间,已经离开家里八年了!

后来,奉孝同从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这些年去哪里工作了,对于曾当过毛主席警卫这件事,始终守口如瓶。

在家乡,奉孝同因为武功高强,当上了民兵教官,赚一点微薄的收入。

也在当教民兵的过程中,遇到了同为教官的王欢云。

两人以前都当过兵,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题,聊着聊着,就走到了一起。

由奉孝同所教导出来的民兵,各个武功高强。

奉孝同虽然有一身好本领,却从不仗势欺人,对谁都和和气气的,是出了名的老好人。

过了一段时间,民兵组织解散了,奉孝同就和妻子专心种地养鸡,干起了农活。

向政府求救

奉孝同这一辈子辛苦劳作,有三个可爱的女儿和一个儿子,可是,他的命运却十分坎坷。

二女儿远嫁他乡,一年也难得回来一趟,奉孝同作为老父亲,日夜思念。

小女儿被人贩子给拐走了,他和老伴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每日以泪洗面。

后来传来了消息,有人在海南发现了小女儿的尸体。

可是,奉孝同家里贫穷,连去海南的路费都拿不出来,最后也没能再见小女儿一面。

儿子也因为意外,在2004年去世了。

至于大女儿,本来是在身边陪伴老两口的,却在2005年,得了一场重病。

大女儿早年离异,自己带着儿子生活。

可是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大女儿的儿子也得上了重病,家里的一万元积蓄全被花光了,却没能挽回小外孙的生病。

奉孝同和老伴忙着照顾大女儿,生活日渐窘迫。

他和老伴每日上山摘野菜和野蘑菇,甚至都没有余钱来买盐。

即便是到了这时候,他也没有想过把自己的秘密说出去。

其实,当年毛主席去世后,他就可以向政府说明自己曾经的工作。

这样,政府也会给他提供一些帮助。

但是,他始终认为,不应该给政府添麻烦,自己的责任自己扛。

直到他的大女儿病情严重恶化,生病垂危,家里再也找不出钱来为女儿治病了。

2009年,奉孝同又重新拿起了纸和笔,给政府写了一封求救信。

奉孝同多少岁(76岁奉孝同为了给女儿治病)(4)

求助信(图源网络,侵删)

这些年,他一直没有忘记当年毛主席教育之恩,仍旧写了一手好字。

当地政府看到这封信,调查了实际情况后,立刻派人联系了基金会,最后,基金会筹集并发放了救助金几万元。

奉孝同多少岁(76岁奉孝同为了给女儿治病)(5)

筹款(图源网络,侵删)

同时,也为老人办理了低保,老人一家每个月可以领到510元。

奉孝同感动极了,他表示,自己一定要努力赚钱,将这笔钱还给政府。

为了让人们能更多的了解当年和毛主席有关的历史,奉孝同还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日记本,赠送给了博物馆。

2012年,记者来到医院探望奉孝同和他的女儿,此时奉孝同的女儿因为得到了及时治疗,已经度过了危险期。

聊起了当年给毛主席当警卫的事情,奉孝同眼睛里充满了光,他激动的表示,这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了。

随即又有些遗憾的表示,自己没能在毛主席临死之前去北京看他一眼。

“那你想不想去北京天安门看望一下毛主席的遗体?”

记者突然问道。

“想,做梦都想!”

奉孝同喃喃道。

没想到,奉孝同的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

2013年11月,一个86岁的老人来到了天安门,静静的望着毛主席的遗像,泪流满面。

奉孝同进入了毛主席纪念堂,他看着这位自己这辈子最尊敬的人物,恭敬的鞠了三个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老人出生贫苦,即便是为国家建设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也未曾想过居功。

奉孝同一辈子粗衣粝食,保守秘密,要不是为了救女儿的性命,也不会出面求救。

这样朴实而平凡的老兵,值得我们的尊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