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要不要生物制剂治疗(生物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必要吗)
强直性脊柱炎要不要生物制剂治疗(生物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必要吗)5.在研究观察的生物制剂(未获得明确结果):4.JAK抑制剂:托法替布(主要针对JAK3包括尚杰、泰妍)、巴瑞替布(主要针对JAK1)、Upadacitinib(主要针对JAK1)、filgotinib(主要针对JAK1,暂未上市);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单抗:包括英夫利西单抗(类克)、阿达木单抗(包括修美乐、格乐立、安健宁)、塞妥珠单抗和戈利木单抗;3.IL-17A受体抑制剂:包括苏金单抗、艾克司单抗;上述三种生物制剂的临床疗效没有太明显差别;
90%以上的小强患者都会经历:就诊的医生开了消炎止痛药后,会提醒一句,如果不行就换打针的生物制剂!
因为对于小强,虽然危害不及类风湿,但用药却也不及类风湿,目前有确切疗效的只有消炎止痛药和生物制剂,而消炎止痛药控制疾病进展的有效性又比较低,所以,生物制剂成了治疗小强的撑天要药!
一、用于治疗小强的生物制剂种类
1.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包括恩利、益赛普、强克、安百诺等;
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单抗:包括英夫利西单抗(类克)、阿达木单抗(包括修美乐、格乐立、安健宁)、塞妥珠单抗和戈利木单抗;
3.IL-17A受体抑制剂:包括苏金单抗、艾克司单抗;
上述三种生物制剂的临床疗效没有太明显差别;
4.JAK抑制剂:托法替布(主要针对JAK3包括尚杰、泰妍)、巴瑞替布(主要针对JAK1)、Upadacitinib(主要针对JAK1)、filgotinib(主要针对JAK1,暂未上市);
5.在研究观察的生物制剂(未获得明确结果):
(1)T细胞共刺激阻滞剂:阿巴西普
(2)IL-6抑制剂:托珠单抗和sarilumab
(3)抗IL-12/23 p40单克隆抗体:优特克单抗
(4)抗IL-23 p19单克隆抗体:risankizumab
(5)口服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阿普斯特
(6)消耗B细胞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
二、应用生物制剂的时机
1.患者连续使用2种不同的NSAID(充分剂量,每种药物至少持续给予2-4周)进行初始治疗后效果不佳;
2.疾病活动性高(医生评估):BASDAI≥4.0或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 ASDAS)≥2.1;
3.疾病累及肢带关节(髋关节、肩关节);
4.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有禁忌;
5.经济情况能够承受的轻症小强患者;
三、参考因素
1.患者对给药途径和频率的的要求;
2.医生的偏好和经验;
3.监管和成本限制
4.可能的共存疾病例如IBD;
5.如有TNF抑制剂用药禁忌,建议使用抗IL-17抗体、苏金单抗或艾克司单抗治疗;
四、应用生物制剂需排除的疾病
1.活动性感染:包括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如有乙肝病毒需规范抗病毒治疗);
2.潜伏(未治疗的)结核病:如有结核可选择IL-17抑制剂如苏金单抗或艾克司单抗;
3.脱髓鞘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炎);
4.心力衰竭;
5.恶性肿瘤;
6.排除患者症状的其他原因如纤维肌痛;
五、应用生物制剂需要的评估和监测
1.规律随访:监测疾病活动性和用药安全性;
2.评估频率:取决于患者的治疗反应和所用药物的风险
(1)开始时,需要每2-4周评估NSAID治疗效果;
(2)病情稳定或开始使用生物制剂后,每1-3个月随访1次;
(3)经TNF抑制剂或抗IL-17治疗至少12周后,患者应接受评估;
(4)疾病得到控制后,可每3-6个月监测1次。
六、.评估内容
1.临床症状:
(1)与病情活动相关的症状:疼痛、僵硬感、关节活动度等;
(2)与药物相关的副作用:胃肠道、心脑血管、血液系统等;
2.实验室指标:包括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等)、血常规、简单的肝肾功能等;
3.影像学:必要的应脊柱或骨盆(包括骶髂关节和髋关节)X线、MRI,对治疗方案决策和调整有重要指导作用;
4.医生评估工具:通过BASDAI或ASDAS评估疾病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