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文化建设典型案例: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巡展
农村学校文化建设典型案例: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巡展9月份举办“科技文化节”,以创客教育为依托,举办校园机器人大赛、开源电子成果展、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展等活动,充分展示广大师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6月份开展四美教育文化节,通过举行美德故事分享会,行为习惯情景剧、课本剧展演,三笔字展评,经典诵读比赛等,实现“美读养性、美书怡情、美行励人、美德润心”的育人目标。办好“五节”“四礼”塑造美好灵魂 用 “五节”活动,为学生的心灵“塑魂”。每年的4月份为 “劳动教育实践节”,以校园智慧农场、传统农耕文化园为载体,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劳动实践活动,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5月份举办“5.25心育节”,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示范课、心理情景剧展演、心理电影展播”等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提升心理育人实效。
【灵宝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巡展│五亩乡中心小学:以德润身 以文育人文章来源:弘农校园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特色的重要平台。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10月16日,市教体局公布2022年灵宝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34所学校名单。为促进交流、互学互鉴,现策划“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巡展”系列内容。
以德润身 以文育人
五亩乡中心小学是五亩乡唯一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近年来,学校围绕“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健康、自信、多元、创新”的育人目标,以打造“社团活动、创客教育、劳动教育”为亮点的特色文化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一所“质量优、特色名、百姓赞”的农村小学,办学事迹多次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报道。
办好“五节”“四礼”
塑造美好灵魂
用 “五节”活动,为学生的心灵“塑魂”。每年的4月份为 “劳动教育实践节”,以校园智慧农场、传统农耕文化园为载体,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劳动实践活动,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
5月份举办“5.25心育节”,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示范课、心理情景剧展演、心理电影展播”等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提升心理育人实效。
6月份开展四美教育文化节,通过举行美德故事分享会,行为习惯情景剧、课本剧展演,三笔字展评,经典诵读比赛等,实现“美读养性、美书怡情、美行励人、美德润心”的育人目标。
9月份举办“科技文化节”,以创客教育为依托,举办校园机器人大赛、开源电子成果展、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展等活动,充分展示广大师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浓厚氛围。
10月份举行“阳光体育节”,让学生在赛场上体会“更高、更快、更强”的竞争精神。
用 “四礼”仪式为学生的思想“健行”。四礼即开学礼、升旗礼、拜师礼、毕业礼。开学之初的“开学礼”,以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为载体,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校史校情教育,增强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每周一次的“升旗礼”,将国旗下讲话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在策划和实施升旗礼的过程中,升华爱国情怀。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引导学生行“拜师礼”,递拜师帖,老师躬身回礼,带领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弘扬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每年的六月毕业季,创新策划“毕业礼”,以新颖、直观、强烈的仪式感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分量。
实施校本课程
提升特色文化
实施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培养核心素养。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依托“三门峡市首批中小学创客教育示范校”“河南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河南省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的优势,开设了少儿茶修、民乐荟萃、创意沙画、陶艺制作、少儿木工、传统农耕等30余个课后服务特色社团,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深度融合,坚持“五育并举”,实现全面发展。将小学生喜欢的社团活动变成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建智慧校园、快乐校园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极大地提高了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实施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培育创客文化。将创客教育引进校园,建设创客教育空间,构建创客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了机器人编程、3D打印、DIY手工制作等课程,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套装、开源电子教学套件等一应俱全。小小的创客空间,承载了山区孩子的科技创新之梦。学校的科创教育案例《农村小学创客教育探索与实施》被评为省级优秀案例。
实施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弘扬劳动精神。建成了“一场、一园、三工坊”劳动教育场地,编写了劳动教育校本教材《节气与农事》,配套设计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传承弘扬农耕文化”为抓手,不断拓展劳动教育资源,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深化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渗透,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体验中领会劳动精神的内涵,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目的,让该校的劳动教育特色品牌落地生根。
供稿|樊双双 韩碧云 审核|任尚锋 编辑| 薛德玉 郑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