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乡村振兴培训结业式(集大海外教育学院暑期实践队)
浙大乡村振兴培训结业式(集大海外教育学院暑期实践队)参观和学习让队员们深受教育和熏陶,纷纷表示将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本色。在位于平和二中的文庙内的“阳明传习堂”,平和二中朱大良老师为大家上了一堂绘声绘色的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历史文化课。在山格镇蔡家堡“王阳明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实践队队员深入学习了王阳明生平事迹和他一生廉政、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品质。学习廉政文化 传承廉洁本色平和县文化历史悠久,实践队走进九峰老街、黄田古村落、文庙、城隍庙、蔡家堡深入学习调研。在九峰镇黄田村曾萼“廉政公祠”暨曾氏“家风家训馆”,实践队学习了解到,曾萼是九峰黄田村人,在乾隆十六年考取进士,任过县令、知府,是一位“古循良吏,今孝友人”的官员。他执政期间廉政奉公,一身正气,亲善爱民,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晚年辞官回乡养老,仍心系乡里,关心民众疾苦,移风易俗,重视教育,因此被乾隆皇帝敕封为“奉政大夫”,民称“廉正公”。
暑期伊始,集美大学一支以海外教育学院大二学生林彦博为队长的“同心筑梦”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来到革命老区——漳州市平和县,深入农村基层,走进田间地头,调研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白芽奇兰茶产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寻访红色资源 弘扬革命精神
平和县九峰镇积垒村是集美大学校友、“平和暴动”总指挥朱积垒的故乡。1926年12月,年仅22岁的朱积垒在这里领导成立平和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后来领导发动了“平和暴动”。在这里,队员们倾听了朱积垒的革命事迹,受到了深刻的红色革命历史教育。在实地调研和交流中,队员们既看到积垒村的发展变化,也发现亟待改进的地方,特别是中共平和第一支部旧址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急需加强保护。实践队将相关情况进行宣传和报道后,平和县政府计划拨款200万元对积垒村红色革命旧址进行修缮保护。
革命遗址“大芹山红军洞”位于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海拔1000米的山腰处,是当时红军老战士陈天才带领革命队伍在大芹山打游击时的一处落脚点。在这里,实践队队员察看高山石洞,聆听革命前辈哪怕寄居逼仄黑暗山洞也要坚持革命的感人故事。
学习廉政文化 传承廉洁本色
平和县文化历史悠久,实践队走进九峰老街、黄田古村落、文庙、城隍庙、蔡家堡深入学习调研。
在九峰镇黄田村曾萼“廉政公祠”暨曾氏“家风家训馆”,实践队学习了解到,曾萼是九峰黄田村人,在乾隆十六年考取进士,任过县令、知府,是一位“古循良吏,今孝友人”的官员。他执政期间廉政奉公,一身正气,亲善爱民,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晚年辞官回乡养老,仍心系乡里,关心民众疾苦,移风易俗,重视教育,因此被乾隆皇帝敕封为“奉政大夫”,民称“廉正公”。
在位于平和二中的文庙内的“阳明传习堂”,平和二中朱大良老师为大家上了一堂绘声绘色的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历史文化课。在山格镇蔡家堡“王阳明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实践队队员深入学习了王阳明生平事迹和他一生廉政、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品质。
参观和学习让队员们深受教育和熏陶,纷纷表示将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本色。
科技文化下乡 助力乡村振兴
平和县是传统茶乡,该县出产的白芽奇兰茶,具有奇特的兰花香味,滋味甘醇,品质优良,为茶客所喜爱。队员们实践调研了大芹山茶园、霞寨高峰谷茶园,以及名峰山制茶车间等,初步了解了当地白芽奇兰茶的种植、采摘、制作、销售等产业流程,还学习了品茶技巧。
实践队召开了茶产业座谈会,邀请当地农业部门、茶叶站负责人、茶叶企业家代表、茶文化专家等介绍相关文化和知识,并解疑释惑,促进实践队队员对当地茶文化、茶产业进一步提高认识。
在此基础上,实践队开展了两场茶文化直播,对白芽奇兰茶进行网络推介。平和县当地茶农兰成坤师傅以及茶艺老师陈金玉一起开启了首场直播,他们介绍了白芽奇兰茶种植历史、制作工序、品质判断、功效作用等,现场还分享了精彩的茶艺歌舞表演。在天醇茶业旗舰店,实践队开展了第二场直播活动,平和县白芽奇兰茶协会会长张国雄在直播间,就白芽奇兰茶的外形、色泽、香味、口感等进行品饮鉴赏示范,他向大家展示如何品饮鉴别不同等级的白芽奇兰茶。两场直播,有助于白芽奇兰茶扩大宣传,提升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
传承革命精神,牢记为民宗旨,践行青年使命。实践队学以致用,为平和文化遗产保护、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着青春力量。
来源:集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