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读研究生需要什么条件(他们在名校毕业)
澳大利亚读研究生需要什么条件(他们在名校毕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当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知名学府的共收到超过12 000份入学申请,较去年增加30%。今学年有2 000多名研究生入学,
2022/2023学年
澳大在持续提高生源质量、
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的策略下
适度扩大研究生规模,
共收到超过12 000份入学申请,
较去年增加30%。
今学年有2 000多名研究生入学,
当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知名学府的
本科和硕士毕业生,
他们被澳大的国际化教育模式、
学术氛围、师资团队等吸引,
期待在澳大深化研究领域、
实现学术目标,
以及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
戴博睿
理学硕士(金融科技)
澳大今年新增设的「澳门大学理工科课程奖学金」旨在吸引优秀的本地学生入读理工科范畴的课程,共39名学生获发该奖学金,而戴博睿就是其中一位。于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取得学士学位的戴博睿在工作多年后再踏入校园,她表示澳大无疑是她的首选。 「从课程设计、师资、产学研配套等方面,澳大都正向着世界前沿进发。另外,我希望能够学以致用,对『接地气』和实务性强的课程特别有兴趣,澳大的课程亦有这些特点。」
除了因为对新科技发展和应用有着浓厚的兴趣,戴博睿亦有感澳门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突显了经济多元发展的重要性,再加上特区政府锐意发展现代金融的决心,使她觉得这个领域的发展潜力庞大。此外,课程设计和教授团队也十分令她雀跃,非常期待在教授们的指导下学习世界前沿的科技发展及其在金融市场的应用,特别是人工智能或是大数据的风险模型、智能投顾、本土化的结构性产品设计、合规或是审计相关的产品等。 「我希望在课程获得的知识,配合工作上积累的金融市场知识和经验,以及对澳门特区公共行政的理解,能焕发新的思维模式,成为推进现代金融在澳发展的一份子。」
莫泽钊
文学硕士(翻译 - 英汉)
本科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的莫泽钊在澳门上小学和初中,高中开始便在英语国家度过。这次回到澳门升学,是因为澳门独特的文化历史以及澳大卓越的师资团队。 「澳门作为一个历史城区,有多种文化在这片土地留下各种色彩和烙印。因此,澳大也成为世界上汇聚多种语言的大学之一。我正在修读英汉翻译文硕士课程,同时进修葡语,希望能成为澳门精通英、葡、汉三种语言的翻译员。同时,澳大人文学院的教授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多不胜数,而且教授们都非常友善,很乐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澳大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环境设施也是吸引莫泽钊的原因,「澳大设有专门的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融化汇合。现在的我,正期待与我的同学和经验丰富的教研人员进行启发性的讨论和研究。」
刘君怡
理学硕士(国际综合度假村管理)
本科毕业于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的刘君怡认为,澳大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国际平台。 「我的妹妹就是从澳大本科毕业,然后去了伦敦大学深造,现正于复旦大学硕博连读,因此我觉得澳大无论在国内外的高校都有一定的认受性。」
澳大在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旅游休闲管理领域排名全球第22位、亚洲第5位、澳门第1位,这也是吸引她的原因。此外,她也看中了澳大国际综合度假村管理课程的独特性,「全世界只有澳大开设了相对应的课程来培养专业人才,而且澳门有许多著名的酒店和度假村可让学生实习。全英授课也能让之前在英国留学的我更容易适应。还有就是澳大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和实习生项目,第二学年没有酒店工作经历的学生必须参加560小时实习,且学校与酒店都有建立好合作关系,对于酒店小白的我,可以提前学习关于酒店管理的工作。」
周芷欣
哲学硕士(医药管理)
本科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的周芷欣对澳大中华医药学院提供的医药管理哲学硕士课程深感兴趣。了解到澳门近年致力发展大健康及中医药产业,在澳门土生土长的她希望学有所成后能为澳门大健康产业贡献。 「首先,我相信澳大的医药管理课程会更贴近澳门的发展方向。其次,我本科学的药剂课程偏重临床、药理等方面,因此我对医药管理没有太多了解。面对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我认为十分需要在基础药剂知识上再发展多一门新技能,以提升竞争力。因此我希望从课程中学到更多关于医药管理方面的知识,在我原有的药学基础上增加销售及监管药物等方面的知识,以更好地了解药物从研发到病人手上的完整过程。」
澳大获国家批准设立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一个就是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周芷欣认为这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让她在硕士阶段能发展研究技能,为日后深造及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梁嘉盈
文学硕士(传播学-传播与新媒体)
从小于国际学校读书的梁嘉盈于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取得学士学位,凭本科的优异成绩获澳大传播学硕士课程录取,并获得「国际学生奖学金」。在申请研究生时,她还获得悉尼大学、利兹大学等录取,在经过多番考虑后选择了澳大。 「因为澳大的优秀师资和国际化环境都很吸引我,相信这里丰富的教研资源可以让我更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传媒专业。对比本科时,一个班上的人数实在太多,教授有时很难记住学生。在澳大,我有更多机会与教授交流学习,从中更深入了解学科知识和相关经验。」
梁嘉盈希望硕士这两年能对传播与新媒体专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希望认识不同文化背景的新朋友,以及体验精彩而充实的校园生活、收获满满的美好回忆。
陈天宇
哲学博士(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
硕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的陈天宇表示,澳大最吸引他之处是国际化,「澳大采用外国大学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另外,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有助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掌握世界各地的资讯及形成国际视野。而且,澳门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城市,随着澳门未来更全面的发展,我相信澳大也将越来越好、越来越受世界各地学子欢迎。」
优秀的师资团队也是陈天宇选择澳大的原因。他了解到,澳大为教学和科研人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学术精英。 「一所优秀大学的关键在于杰出的师资队伍,他们创造了大学一流的学术和教育水准,也吸引了许多优秀学生加入这个快速发展的校园。我对电化学储能系统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将来能成为该领域的优秀学者,为澳门的低碳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董鲁宁
哲学博士(工商管理商业经济学)
硕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的董鲁宁是澳大工商管理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是绍邦书院的院生。本科修读企业财务监控专业的他曾与同学组队参加数位经济创业大赛并勇夺金奖,确立了他对商业分析的兴趣。他表示,本科的书院制度和通识课程让他找到感兴趣的学习方向,培养了他独立的人格,所以这次回到澳大校园读书倍感亲切,「这里有我熟悉的校园环境、设施、导师和朋友。」
董鲁宁表示,澳大各方面丰富的资源和就业机会是他选择回母校继续深造的主要原因,「澳大近年的学术声誉不断提高,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认可度,吸引了很多港澳台和内地的同学入读。我希望借澳大的资源和平台,能进行感兴趣的研究,如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深度学习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计量经济学等方面做出一些创新成果。除此之外,澳大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32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合关系,希望在博士生涯能有机会出国进行学术交流、扩阔视野。」
李奕洁
哲学博士(教育学)
李奕洁分别于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和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取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将来打算从事教育相关的研究工作。在经过多方面考量后,她选择了澳大作为继续深造的地方,「因为澳大开设的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课程能满足我的专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我的研究能力。」
她表示,澳大是一所有实力、有活力及多元化的大学,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澳大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教育学科分类)位列全球第126-150,并于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高校中排名第13。因此,我对在澳大攻读博士学位充满信心,而且学院设有领先师范教育的课程和多个教育研究中心,不少教授都致力于研究前沿的教育问题,当中不乏第二语言教育研究的领军人物,有助我的研究与未来发展。」
林卓欣
哲学博士(国际商法与争议解决)
硕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Chinese University Hong Kong)的林卓欣对澳门的葡语文化和背境有着一份向往。 「我希望感受澳门多元文化的魅力,同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理念下,希望能够实际参与到大湾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作为博士生,选择大学离不开指导教授的引导。我的导师汪超教授是我学习和研究的榜样,他的专业知识、谦逊、认真、投入和平易近人是我选择澳大最重要的因素。」
澳大法学院是澳门历史最悠久的法学院,毕业生能在澳门或外地胜任法律实务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澳大人,我会用努力与奋斗回报大学,也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能够为澳门地区、内地的司法作出贡献,也希望终有一天,澳大也能够以我为荣。」
在求学的路上,
学子们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
带着坚毅不屈、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澳大开展学习和科研之旅,
探索无限可能!
澳大博士学位课程现正接受申请:
官方发布 │ 澳大博士学位课程现正接受申请
了解澳大硕博生福利:
澳大为2023年硕博生设立这些奖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