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山村孩子王韩校长(我的乡村小学校长)

山村孩子王韩校长(我的乡村小学校长)一些老师生活困难,还有少量的代课教师,请产假的,生病的,还有家在农村的学生,天灾人祸,要求退学转学的,事情很多。韩德俭校长经常家访,跑生产队,多方协调沟通,将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当时学校有20多个班级,七八百学生,百分之五十以上为民办教师,每月14元,还要交给生产队9元,记整劳动力工分,留5元自己开销。大殿的左右两侧新建平房,一拉溜几十间,一至六年级教室。该校成立于民国初年,历史悠久。由于常年失修,砖瓦松动,漏风漏雨。校长韩德俭原是王坑和小屯那边的小学教师兼教导主任,因教学认真,受到家长同学们欢迎,后来被调至大屯公社中心校任校长。他短小身材,走路带风,做事也是风风火火,干脆利落。他家住乡下的登楼村,离学校七八里路,平时他都是住校的,很少问家里的事,有时甚至连星期天也不回家。他身为一校之长,还自己带课,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文:刘旭

图:来自网络

1970年,我从郝寨小学转学到大屯小学。校长韩德俭,既是我的校长,又是我的姐夫,由于他走路一瘸一拐的,背后大家都叫他“韩瘸子”。

当时的大屯小学,实际上就是唐家大殿改成的校舍,前后三进院子,飞檐陡璧,古色古香。后殿,做老师宿舍,一般学生免进;中殿老师办公地方;前殿为学校大门。

山村孩子王韩校长(我的乡村小学校长)(1)

大殿的左右两侧新建平房,一拉溜几十间,一至六年级教室。该校成立于民国初年,历史悠久。由于常年失修,砖瓦松动,漏风漏雨。

校长韩德俭原是王坑和小屯那边的小学教师兼教导主任,因教学认真,受到家长同学们欢迎,后来被调至大屯公社中心校任校长。他短小身材,走路带风,做事也是风风火火,干脆利落。

他家住乡下的登楼村,离学校七八里路,平时他都是住校的,很少问家里的事,有时甚至连星期天也不回家。他身为一校之长,还自己带课,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当时学校有20多个班级,七八百学生,百分之五十以上为民办教师,每月14元,还要交给生产队9元,记整劳动力工分,留5元自己开销。

山村孩子王韩校长(我的乡村小学校长)(2)

一些老师生活困难,还有少量的代课教师,请产假的,生病的,还有家在农村的学生,天灾人祸,要求退学转学的,事情很多。韩德俭校长经常家访,跑生产队,多方协调沟通,将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

韩德俭校长家里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鸡鸭鹅狗,养一窝猪,姐姐患有头晕症,犯病时天旋地转,严重时会昏倒休克,孩子吓得直哭。就捎信让他赶紧回家,他到家后像掏把火似的,马上返校。

为此,德俭校长经常受到姐姐埋怨。姐姐性格暴躁,动不动发火,累极了,就跑到学校诉苦。

姐姐没文化,但姐姐长得漂亮,在家气得再狠,砸锅摔碗,但一到学校,三十多位男女老师,七八百学生,光本村的学生就有好多,见到有喊婶子的,有喊大娘的。

姐姐到学校后,特别看到姐夫,殿前殿后的忙着,又是给老师开会,又是给学生上课,半身粉笔沫子,原打算闹一场的,顿时,气消一半。

山村孩子王韩校长(我的乡村小学校长)(3)

1973年寒假,学校组织老师游泰山。散文家扬朔《泰山极顶看日出》描写了每当清晨七八点钟,伫立在泰山极顶,望东方,从浩淼的东海海面跃出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冉冉升腾,那霞光万道壮观的景象,入神入画,难以形容。

观景后,一阵山风吹来,气温陡然下降,来时带的棉衣单薄,不少老师,尤其女老师,冻得瑟瑟发抖。韩校长当即脱掉自己身上的棉衣,给别人穿上。

韩校长是连云港师范学校毕业,大学期间,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冬天受冻,患上了关节炎,也是从那时起,他走路时落下一瘸一拐的毛病,尽管腿有些跛,但依然站在大殿的讲台上,以身作则,组织教学。

1973年的暑假开学,学生急骤增加,现有的教室远远不能满足。多次给县教育局打报告,款终于批下来。但满打满算,还差两间教室的费用。

韩校长一瘸一拐的带头,自力更生,就地取材,自己动手,自建教室。这阵子,赶上大儿子结婚,大姐忙里忙外,累极了,又跑到学校,本想找瘸子“算帐”,姐姐一边小跑,一边自言自语,儿子结婚这么大的事,你竟不闻不问,难道你卖给学校了?

可到学校一看,姐夫腿一跛一跛,领着男女教师,挥汗如雨,在泥水里,忙呼着盖校舍。气又顿消一半,他还让儿子推迟婚期,参加建校……

山村孩子王韩校长(我的乡村小学校长)(4)

如今,韩校长早已离开了人世,但每当想起那段他任教时的奉献精神,一种倾佩之情,便油然而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