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财商教育龙头是哪一家(寓教于乐模式受诟病)
互联网财商教育龙头是哪一家(寓教于乐模式受诟病)这主要得益于洪恩教育研发的几款APP通过游戏寓教于乐的方式积累了大量用户,并凭借较亲民的价格变现。以公司最受欢迎的洪恩识字为例,收费模式分为月订阅(24元)、季订阅(68元)、年订阅(198元)。还有永久识字包,定价为248元。这也是目前洪恩教育线上收入主要构成。财报显示,洪恩教育2018年和2019年毛利率分别为50%和61.5%,到今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67.6%。第三季度洪恩教育毛利达到1.076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58.9%,毛利率超过68%。来源:美港股观察社整理自洪恩教育招股书&三季报同时,洪恩教育的毛利率也在稳步增长。
来源:幼教观察 ID:edu-look
近日,洪恩教育发布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2020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报告期内,洪恩教育实现营收1.569亿元,同比上涨141.3%;毛利润为1.076亿元,较去年同期4150万元增长158.9%;运营利润为1350万元,较去年同期240万元增长464.2%。
01 学习业务收入占比暴增 毛利率稳步提升今年10月9日,洪恩教育在纽交所上市,成为2020年国内第一家登陆美股的教育公司。洪恩教育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线上学习服务和线下学习硬件和教材,如今线上学习服务收入已经反超线下业务成为洪恩教育主要收入来源。
据其上市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学习服务的收入只有2200万元左右,占总收入的16.7%,学习资料与设备的收入占比超过80%。而到2020年上半年,洪恩教育总收入约1.85亿元,其中学习服务获得的收入就在1.52亿元左右,占比超过80%,完全取代线下业务成为营收增长的第一引擎。
来源:美港股观察社
整理自洪恩教育招股书&三季报
同时,洪恩教育的毛利率也在稳步增长。
财报显示,洪恩教育2018年和2019年毛利率分别为50%和61.5%,到今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67.6%。第三季度洪恩教育毛利达到1.076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58.9%,毛利率超过68%。
这主要得益于洪恩教育研发的几款APP通过游戏寓教于乐的方式积累了大量用户,并凭借较亲民的价格变现。以公司最受欢迎的洪恩识字为例,收费模式分为月订阅(24元)、季订阅(68元)、年订阅(198元)。还有永久识字包,定价为248元。这也是目前洪恩教育线上收入主要构成。
2016年,洪恩教育开发出洪恩识字APP,此后陆续推出了洪恩儿童英语、洪恩拼音拼读、洪恩数学、洪恩双语绘本和洪恩故事这一系列幼教APP。
2018年洪恩识字开始走付费路线,凭借巨大的用户量大规模变现。
这一年洪恩教育APP产品的MAU为140万,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增长到370万。今年第三季度,MAU更是飙升至1110万,较去年同期增长187.4%。同时,本季度付费用户数量为140万,较去年同期50万增长164.1%。
02 游戏喧宾夺主 这剂增长药方效果还能持续多久?“寓教于乐”是洪恩教育旗下几大APP的增长秘诀,但同时也是其受诟病的地方。游戏作为奖励机制,引导孩子学习这种方式还存在争议。
在APP评论区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完全被游戏吸引,甚至被应用中的一些游戏性质的设定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状态。甚至有家长表示,“游戏已经喧宾夺主”。沉迷、影响视力都是家长们主要担心的方面
洪恩教育的高管及部分初创团队来自完美世界,创始人池宇峰也是完美世界的创始人,洪恩教育深谙吸引玩家的各种设定。但在未来,在线教育的红利过去后,不知道游戏基因还能否持续为洪恩线上业务提供增长的动力。
在招股书风险提示中,洪恩教育也坦言自其在线业务运营以来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我们的历史增长可能并不表示我们未来的增长或财务业绩。”
需要关注的是,尽管用户数量在飙升但今年付费用户的环比增长并不明显。根据财报,三季度付费用户数140万,较去年同期50万增长164.1%,但基本与二季度持平。洪恩教育董事、CFO王巍巍也表示,绝大多数的用户增长来自于口碑推荐。可见APP自身的付费转化能力还有所欠缺。
而增长乏力下,洪恩教育也在营销上加大了投入,财报显示,三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270万元,较2019年三季度的760万元增长198.2%。
03 洪恩教育的未来往哪儿走?在3~8岁这一启蒙早教的年龄段,开发线上APP的实力玩家太多。有广大宝爸宝妈基础,覆盖识字、英语、数学和先养成等多个知识体系的小伴龙;猿辅导推出的拥有多学科课程的斑马AI课;以及在很多细分领域都有着高用户量和活跃度的伴鱼绘本、叽里呱啦等。即便是洪恩教育最得意的洪恩识字,也有好未来的熊猫博士识字等竞品。
摆在洪恩教育面前的挑战不仅是如何在众多竞品中延续优势,提高付费用户的转化率,还要考虑如何在幼儿启蒙赛道扩大布局,实现持续性的增长。
进军K12还是深耕早幼教,总要选一个。
通过早幼教产品打造品牌影响力,留住用户,并随着受众的成长逐步将业务拓展到K12领域不失为一种办法。但在K12领域,好未来和新东方和猿辅导等头部玩家也在从K12向幼龄赛道下沉,守住原本的高地就不容易,再去攻城拔寨就更难。
而若要在早幼教领域深耕,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很有必要,还需要在原本线下部分的B端服务业务的基础上继续与幼儿园和更多的早幼教机构达成合作。同时在点读笔等教育硬件上寻求更多的市场占有率。
而这一切还都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