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顾问的作用(留学顾问的反思与探索)
留学顾问的作用(留学顾问的反思与探索)在新的岗位上,我成功把之前的八年物理学习的理工科背景外加丰富的留学文书写作指导经验迁移了过来,破天荒做成了一个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本科计算机录取。当然对我个人而言,更重要的一份收获是和同事们群策群力,一同开发这个青导规划项目的潜能。不曾忘记写一份份精美的规划方案以及精心为同事们准备的分享,一步一步手把手的教学生如何使用谷歌搜索想要的信息,和学生一起读一张张英文小说和一篇篇数学/物理论文。除此之外,我也给我自己以及其他同事辅导的有小发明小制作需求的青导学生献计献策。帮助学生把项目和活动转化成个人网站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为了顺应这种趋势,行业里也有诸多变化——几个价格令人咋舌的神奇机构差不多也是在这一时间段兴起。而对于我的老东家,拿出了与之匹敌的“计划”打通留学培训是一,开业界先河的首创出了进行美本留学规划的青导项目是二。虽然当时大家普遍对
新的一年,随着早申请放榜带来的紧张激动渐渐退去,常规申请的战斗也逐渐落下了帷幕。弹指一挥间,我已经不经意在留学行业耕耘了八九年有余。若是把当年自己给自己申请美国研究生以及在美国的学习生活也计算在内,我和留学的缘分已然一旬。这在平均职业生涯长度是一多左右的年轻行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野蛮生长时代
前不久,我当年回国服务的第一家机构又有前同事找到了我的联系方式,看我是否能够帮助他们完成一单棘手的案子。这让我回忆起了在2011年前后,申请季没日没夜每天花十多个小时写各种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做简历和翻译推荐信的日子。那可以说是专攻美国留学的中介扬眉吐气之时,因为从我07年赴美之后,美国的签证政策大规模放开,911的影响完全消失殆尽。广大学生家长也在教育产业化程度相对更高的英联邦国家之外寻找到了高性价比的选择。同期另外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因为国内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科留学相对于相对费用较低研究生留学逐渐走入了主流视野。
但回首看来,那个时代最大的成就在于冲动带来的勇气,最大的遗憾也同样在于冲动带来的盲目。无论是哪一方,最关心的往往是能不能走去出这个过程,仿佛一旦拿到offer,所有的问题也都一笔勾销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对于哈佛耶鲁西点以外的美国大学可能知之甚少,觉得只要能够出去,就能在亲戚朋友面前扬眉吐气。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也造就了一个良莠不齐的行业。一个新顾问只要敢忽悠、能拍胸脯赌咒发誓,即便在专业技能不甚了了的前提下往往也能日进斗金。机构也采取收费根据排名累进的商业策略,利用名校相对门槛较低的所谓“水项目”赚的盆满钵满。
当时除了找机构,能够自行完成申请的大多数是国内几个传统上有出国氛围的学校中的理工科学生。学校的在线论坛(BBS)上往往有老生的分享和攻略,我当年也是按照这些来一步步尝试申请的。当然,师兄师姐的分享很多带有个人观点和立场,关键部分考虑到个人隐私也不会讲得特别透彻,余下的很多空白就得靠误打误撞了。我自己甚至连选校清单都是照搬一位师姐的,把德雷塞尔(Drexel University)到康奈尔(Cornell University)申了个遍,还为了贪一点小便宜专挑没有申请费的学校。坦诚的说,当时的我对于项目的知名度、研究方向匹配程度、未来的发展及就业这些问题,确实没有很充分考虑清楚。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位我代写个人陈述,低分以化学专业背景考取计算机硕士项目的孩子。一年之后,家长给我打电话,还没说两句就亲不自禁哽咽起来。原来,孩子赴美以后,语言上和专业上都无法适应,接连挂科。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心理上也有一些抑郁。挂了电话之后,我的心绪也久久不能平静,毕竟我自己只不过是流水线上的小小一颗螺丝钉,当时也仅仅关注到了留学文书的这一块,对于这种间接因我自己造成的困境也是爱莫能助。是否要在这样的行业里继续下去?我做的工作到底意义何在?我一时迷茫了起来。
精雕细琢时代
带着这份思考,我来到了有业内黄埔军校之称的某上市公司, 担任了“高级文书顾问暨青年导师”这么一个拗口的职务。上司公司以留学培训起家,下游的中介业务(一代目现在早已成为某著名天使投资人,决口不提当年《对话录》的往事。二代目则一言不合出来创业,租用了市面上最好的中介牌照,恰巧成为了上一节提到的机构的大boss。当然还有三代目、四代目、五代目的故事,篇幅所限就不一一道来了)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基因和资源的因素都没有发展起来,直到现任的老大励精图治,所谓的“非培训业务”才一跃而起,成为了股价和公司想象空间的重要支柱。而我也恰巧见证并共同参与了这一过程。
当然,这种进化,与国内美本留学的井喷乃至跟深层次的消费水平提升也是完全契合的。以中介公司纷纷将美本和美研的职能部分分离作为分水岭,美本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选择。此时此刻,家长们讨论的不再是是否留学成功,而更关注的是能不能进到“名校”、“牛校”。也是在这一时刻,很多之前被大家忽视的美国名校,比如华大圣路易斯,比如范德堡,比如威廉玛丽,才真正被大众所了解。因为媒体宣传过几个知名的高分“全聚德”案例,家长和学生开始理解申请美国大学和高考不同,在分数比拼之外更要有活动与领导力的佐证、精准的定位以及文书的提升。
为了顺应这种趋势,行业里也有诸多变化——几个价格令人咋舌的神奇机构差不多也是在这一时间段兴起。而对于我的老东家,拿出了与之匹敌的“计划”打通留学培训是一,开业界先河的首创出了进行美本留学规划的青导项目是二。虽然当时大家普遍对于规划怎么做、如何做都是处于一头雾水的阶段。但在大道理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交的申请都只是表象,背后是一年乃至多年的整个家庭追求海外优质教育的努力,这点一向是如此。
在新的岗位上,我成功把之前的八年物理学习的理工科背景外加丰富的留学文书写作指导经验迁移了过来,破天荒做成了一个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本科计算机录取。当然对我个人而言,更重要的一份收获是和同事们群策群力,一同开发这个青导规划项目的潜能。不曾忘记写一份份精美的规划方案以及精心为同事们准备的分享,一步一步手把手的教学生如何使用谷歌搜索想要的信息,和学生一起读一张张英文小说和一篇篇数学/物理论文。除此之外,我也给我自己以及其他同事辅导的有小发明小制作需求的青导学生献计献策。帮助学生把项目和活动转化成个人网站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在将近两年之后,我慢慢意识到这种模式的瓶颈。我所提供的很多服务内容源自于我自身的独特经历和背景,并不可能短期内传授给其他同事(话说回来,人各有志,别人也未必愿意拜我为师)。而对于体量这么大的巨头,我也完全没有能力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满足所有人在这方面的需求。当然诚实来说,更重要一点在于我开始发现公司的出发点在大部分时候还是不能和个人的一致。从公司的角度看,能够打着哈佛总监的名号在二线城市开一场宣讲会,远比千百小时高价值的幕后工作要重要。毕竟后者除了当事人,谁也看不见摸不着,而且是否真的能给申请加码也还是未知数呢。
做留学这一行久了,大家都会理解游戏规则无分对错。比如我们每年学员都有因为SAT审查作弊推迟出分一个月(今年甚至有两个月的情况!)而耽误早申申请的情况存在。但是只要玩美本申请这个游戏,我们每个人都得按照美国人设定的规则来走,抱怨和愤怒都无济于事。不过对于职业选择而言,我想或许这正是我再续在美国因为签证原因而无奈中断的创业之旅的时机。我可以书写我自己的游戏规则,也坚信这种幕后工作对家长和学员本身是更有意义的。
个性发展时代
转瞬之间,创业已经四年有余。今年开年,我感到最自豪和欣慰的一件事还是在当初九年级就加入到规划项目里来的一位学员早申中如愿进入理想的学校,让我履行了第一次签约时那个心中的承诺。见证了学员一步步从青涩到成熟,也见证了公司和服务的一点点发展与进化,我感慨良多。“合作”这个词汇或者说概念,对于之前打工阶段的我是非常陌生的,但现在却变成了我们服务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对于我们而言,留学不再是机构把孩子塞到美国大学甚至也不是单纯录取名校,而更是一种双方探索可能的目标,再通力协作、相互信任,不余遗力的向理想目标的冲锋。
去年年初国家取消了所谓的留学资质。不过在此之前,有不少家长和学生就已经发现留学,尤其是对于申请美国本科而言,本质上是一个长期的、私密的、人对人的服务。市面上不缺五对一、十对一的爬藤明星团队,缺的是至始至终了解孩子一步步成长的过程。市面上不缺二十万、三十万的贵族项目,缺的是能够认真沉下心来一步步申请、追踪和沟通的责任心。市面上不缺前外籍招生官或者便宜的native-speaker校对,缺的是能发现闪光点的慧眼和对遣词造句的推敲。这些缺憾,正是我们创业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我和家长谈到学校选择的时候,常常听到“这学校太高了吧,会不会读不下来”这类的说法。很多时候这被事实证明是一种误解,不过对于其出发点我感到非常欣慰。面对回归本质,以让孩子发挥潜能、幸福一生为终极目的教育投资, win-win或者说双赢是推动AADPS前进的动力。
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继续提升服务过程中的透明度,鼓励家长和学员充分参与到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的办公室对学员完全开放,欢迎学员随时过来写文书或者在截止日期前当场提交网申并邮寄材料。基于以往几年的经验,我们拟定了更严密的内部流程和规范,把控好每个时间节点,并针对诸如考试取消等异常情况做好了完备的预案。对于申请这件事情,不出纰漏可能会被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但这事实上也是需要花最大功夫的。
无论是规划还是申请,我们努力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体验(à la carte)。随着中国大陆申请美国本科人数的增加,目前不仅藤校,即便是对于外国学生传统上比较友好的伊利诺伊香槟等的竞争都已日趋白热化。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学员们可以信赖的盟友,我们针对每一位学员的短板量体裁衣定制学习、课外活动和申请方案。虽然应该是不会切入培训领域,但除开作为传统福利的托福作文批改和备受认可的工程项目指导以外,我们也开始研究如何有效的提升英文阅读能力并协助进行AP和SAT Subject的备考。对于活动和研究方面,我们邀请往期已在美国一流大学就读的学员们担任辅助导师,给出自己在专业方向上的意见和第一手经验。在一些细节上我们也精益求精、不断改进:学员建立的个人网站现在可以通过追踪系统查看招生官的访问情况;新的选校界面和在线文书写作系统可以帮助学员更好规划待完成的工作量;视频下载工具令学员可以方便在iPad和电脑上查看海外的公开课资源。在未来一年里,我们可以做到更多。
我曾把读研究生时一位计算机系的教授让我用没学过的编程语言(OCaml)在陌生领域(数据库)完成一个编译器当成是遇到过的最大挑战。创业以来也有遇到各种沟沟坎坎,但是相比那一会其实都不算是什么难事。不过,作为一名已过而立之年的老师,现在的我认为我和我过去以及未来的所有学员一样,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别的,正是自身的惰性和思维定势。愿我们都可以用一生来挑战一下这个终极目标,而且永不后悔。
版权申明
本文为AADPS原创。我们每年夏季会更新最新美国大学本科申请文书题目和权威院校指南,欢迎把网站aadps.net加入电脑浏览器收藏夹。
招生状态:
规划项目 开放招生
申请项目 6月15日开始
感兴趣的家长学生可以通过 客服热线4000-223-774或陈欣老师微信号zipspeed咨询项目情况和报名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AADPS官方app,2018夏校申请火热进行中,欢迎欲在2019年入学美国大学的应届学生加入规划项目,助力秋天的申请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