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小学奥数和差公式解决年龄问题(小学奥数和差问题公式)

小学奥数和差公式解决年龄问题(小学奥数和差问题公式)乍一看,这一题好像不是和差问题,认真读题会发现:小帅比妈妈少6颗糖,妈妈比爸爸少6颗糖,不就是爸爸比小帅多12颗糖吗?这样一转换,就是标准的和差问题了,小帅和爸爸共有48颗糖,爸爸比小帅多12颗糖。所以爸爸有(48 12)÷2=30颗糖,小帅有(48-12)÷2=18颗糖。小帅和爸爸一共有48颗糖,小帅比妈妈少6颗糖,妈妈比爸爸少6颗糖,请问,小帅和爸爸各有几颗糖?较大的数=(和 差)÷2较小的数=(和-差)÷2练习1:真真买了笔记本和圆珠笔共12个,笔记本比圆珠笔多4个,请问笔记本和圆珠笔各有多少个?

问题1:

数学兴趣小组有学生:57人,男生比女生多5人。这个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分析:

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57人,男生人数-女生人数=5,前面的式子可以变成:女生人数 3 女生人数=57人,所以女生人数为(57-5)÷2=26人;前面式子也可以变成:男生人数 男生人数-3=57,所以男生人数=(57 5)÷2=31人。当然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求出一个,另一个用总数来减就可以了。

小学奥数和差公式解决年龄问题(小学奥数和差问题公式)(1)

总结:

题目中,如果给出了两个数的和,以及两个数的差,那么

较大的数=(和 差)÷2

较小的数=(和-差)÷2

配套练习:

练习1:真真买了笔记本和圆珠笔共12个,笔记本比圆珠笔多4个,请问笔记本和圆珠笔各有多少个?


问题2:

小帅和爸爸一共有48颗糖,小帅比妈妈少6颗糖,妈妈比爸爸少6颗糖,请问,小帅和爸爸各有几颗糖?

分析:

乍一看,这一题好像不是和差问题,认真读题会发现:小帅比妈妈少6颗糖,妈妈比爸爸少6颗糖,不就是爸爸比小帅多12颗糖吗?这样一转换,就是标准的和差问题了,小帅和爸爸共有48颗糖,爸爸比小帅多12颗糖。所以爸爸有(48 12)÷2=30颗糖,小帅有(48-12)÷2=18颗糖。

配套练习:

练习2:甲乙两船共有乘客327人,若甲船增加35人,乙船增加46人,这时两船乘客恰好相等,请问两船各有多少人?


问题3:

两个连续偶数的和为94,那么,这两个数是多少?

分析:

这一题需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连续偶数也就是两数相差2,这样也是标准的和差问题,直接用前面总结的公式,就立即做出来了。

配套练习:

练习3:两个连续奇数的和是78,求这两个数。


问题4: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这三个数的和是150,减数比差大17。请问减数与差各是多少?

分析:

被减数、减数与差,这一题也有隐含条件:被减数-减数=差,也就是被减数=减数 差,被减数、减数与差这三个数的和是150,也就是被减数的两倍是150,被减数是75,所以减数 差=75;题目还有一个条件:减数比差大17,也就是减数-差=17,是不是又变成标准的和差问题了?

配套练习:

练习4:在一个加法算式里,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与和三者相加等于150,第一个加数比第二个加数大19,请问第一个加数是多少?


问题5:

甲、乙两个学校共有学生1872人,今年甲学校有18人转入乙学校,结果甲学校仍比乙学校多78人,请问甲学校原来有多少人?

分析:

这一题的关键是,题目后半部分题意的理解,甲学校有18人转入乙学校,结果甲学校仍比乙学校多78人,这说明原来甲学校的人数,比乙学校的人数多18 78=96人。这样题意就变成了,甲学校人数 乙学校人数=1872,甲学校人数-乙学校人数=96,用问题1的公式就做出来了。

配套练习:

练习5:小轩家和他的表弟家,一共有795本图书,小轩送给表弟52本图书,现在小轩家的图书,比表弟家少75本,请问小轩家原来有多少本图书?

总结:遇到应用题,一要注意题目中是否有隐含条件;二要注意题目条件的转化,有的条件表面上看不是和差问题,动脑筋思考,把条件转化一下,就变成和差问题了。

这里是趣学俱乐部,有什么疑问、意见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小学奥数和差公式解决年龄问题(小学奥数和差问题公式)(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