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初中化学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测试题)
初中化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初中化学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测试题)B.只含碳、氢元素A.只含有碳元素D.无法确定点燃2.已知化学方程式:R 2O2===CO2 2H2O 则关于R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1.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 在点燃的条件下 让它们充分反应后 生成9克水 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的质量可能是( )
A.8克
B.12克
C.11克
D.无法确定
点燃
2.已知化学方程式:R 2O2===CO2 2H2O 则关于R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碳、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碳、氢元素 可能含氧元素
3.(2012 黑龙江龙东地区) 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SO2 NO2=SO3 X 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2
B.NO
C.N2O
D.N2O3
4.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是因为(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5.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 )
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6.(山东烟台中考)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M、N、X、Y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
间后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能正确表示容器中化学变化的表达式是( )
A.X Y====M N
B.X Y====N
C.N====M X Y
D.X Y M====N
7. (2012年重庆)NH 4ClO 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 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 .CO
B .Cl 2
C .O 2
D .N 2 8.某物质发生完全燃烧反应 反应式为:
点燃
C x H y O z (x 24z y -)O 2 ===xCO 2 2
y H 2O 若1个分子的C x H y O z 与3个O 2分子完全燃烧 生成了2个分子的CO 2和3个分子的H 2O 则x 、y 、z 值分别为( )
A .2 3 4
B .2 6 1
C .1 3 2
D .1 2 3
9.将A 、B 、C 三种物质各10克 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 (其中B 是催化剂) 当A 已完全反应后 测得生成的D 为16克。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 与C 的质量比为( )
A .5∶1
B .5∶2
C .5∶3
D .4∶1
10.偏二甲肼(C 2H 8N 2)是导弹、卫星、飞船等发射试验和运载火箭的主体燃料 偏二甲肼在氧气中燃烧时不可能存在的生成物是( )
A .H 2O
B .N 2
C .CO 2
D .Cl 2
11.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x 的数值为4
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C .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D .该化学反应中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5∶4∶1∶8
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 2 B 2====2C 中 "C"的化学式用A 、B 可表示____________。
13.已知A B====C D 反应中 生成物C 与D 质量比为1∶3 若反应物A 与B 在反应中共耗2.4g 则生成C____________g 。
14.已知A 2B====C D 中 将A 、B 两种物质各10 g 混合加热 生成4 g C 和8 g D 若A 完全反应 则A与B反应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15.氯碱工业中会发生下列化学反应:2X 2H2O 通电=2NaOH H2↑ Cl2↑ 则X的化学式为 构成该物质的微粒符号为;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则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16.在反应A 3B==2C 2D中 已知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11 一定量的A和B 恰好完全反应后 生成4.4gC和1.8gD 则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之和为 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和生成D的质量比为。
17.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 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如图所示(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该微观示意图中涉及的单质有( )种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18.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表中a的值为 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X中一定含有元素。
19.一定质量的镁和碳酸镁混合物 经高温煅烧 直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求原混合物中镁粉的质量分数。
20.(2012 贵州铜仁市)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氧气 实验完毕后发现混合物固体质量减少了 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释。
2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6 g镁和8 g氧气充分反应 可生成14 g氧化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如不正确 请加以改正。
【参考答案】
1. 答案:B
思路解析:生成9克水 则最少需要O28克 因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20克 所以H2为(20-8)克=12克。同理 生成9克水 则最少需要H2 1克 那么O2的质量应为19克。
2. 答案:B
思路解析: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观点 就能对R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作出准确的判断。由于R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只有CO2和H2O 则R中必有C、H元素 再依氧原子个数守恒 推知R中一定没有氧元素。
3. 答案:B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解题。反应物中共有1个S、1个N、4个O 生成物中已出现1个S、3个O 还差1个N和1个O 则X的化学式为NO。
4. 答案:C
思路解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因此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5. 答案:D
思路解析: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因此A 、B 不正确。C 中"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不一定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 故不正确。
6. 答案:B
思路解析: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反应类型。在反应前后M 质量没变 可视为催化剂 X 减少14 g Y 减少8 g 均为反应物 N 增加22 g 应为生成物 反应表达式为X YN 属化合反应。
7. 答案:A 思路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8. 答案:B
思路解析:x=2
2y =3 则y=6 用排除法选B 。或列式x 4y -2z =3 解得z=1。 9. 答案:B
思路解析:A C B D 由于D 为16克 A 为10克 所以参加反应的C 为6克 C 余4克。B 是催化剂 所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 与C 的质量比为:10∶4=5∶2。
10. 答案:D
思路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偏二甲肼和氧气中都不含氯元素 故不可能生成氯气。
11.答案:A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反应前有1个硅原子、4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 故反应后也有1个硅原子、4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 则x =4 A 正确;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质的种类可知 该反应为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属于置换反应 B 错误;在化学反应中 各反应物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乘化学计算数之和等于各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乘化学计量数之和 C 错误;根据微观示意图 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 4 2H 一定条件Si 4HCl 由此可看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1∶2∶1∶4 D 错误。
12. 答案:AB
思路解析:质量守恒的本质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种数保持不变。
13. 答案:0.6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物A 与B 在反应中共消耗2.4 g 生成物C 与D 的总质量也为2.4 g 又知生成物C 与D 质量比为1∶3 则生成C 的质量为0.6 g 。 14. 答案:5∶1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生成4 g C 和8 g D 则参加反应的A 和B 的质量总和为12 g 。又知A 10 g 完全反应 所以参加反应的B 为2 g 则A 与B 反应的质量比为5∶1 。 15. 答案:NaCl Na 、Cl _ 3
思路解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 2H 2O 通电 2NaOH H 2↑ Cl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不变":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②原子个数不变知:
从表格可以得出X 的化学式为NaCl ;氯化钠属于盐 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设金元素的化合价为x 则( 1) x (-1)×4=0 得x = 3。 16. 答案:6.2g 8:3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故A 、B 的质量之和等于C 、D 的质量之和 即4.4g 1.8g =6.2g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乘化学计量数之比 设参加反应的A 物质的质量为x A 3B==2C 2D 7 22 x 4.4 g 则
4.4x =22
7
x =1.4g 则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 6.2g -1.4g =4.8g B 与D 的质量比为4.8g:1.8g=8:3。
17. 答案:2 H 2O C 高温CO H 2 置换反应
思路解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或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所形成的纯净物
故图中和表示单质;根据原子种类的提示可知 该反应是水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即 H 2O C 高温CO H 2;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属于置换反应。
18. 答案:8 16:11 碳、氧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 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得6.0 14.8 0 0.4 0=0 2
7.2 9.2 a a=2.8;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14.8g -2g =12.8g 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2g -0.4g =8.8g 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8g:8.8g =16:11;根据化学式
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可得 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0g×60
312⨯×100%=3.6g 氢元素的质×100%=0.8g 氧元素的质量为6.0g×60
116⨯×100%=1.6g 参加反应的氧气量为6.0g× 的质量为:14.8g -2g =12.8g 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g×18
21⨯×100%=0.8g 氧元素的质量为7.2g -0.8g =6.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9.2g -0.4g )×44
112⨯×100%=2.4g 氧元素的质量为9.2g -0.4g -2.4g =6.4g 比较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可知 X 中一定含有碳、氧元素。
19. 答案:44%
思路解析:这里包括两个反应:
2Mg O 2 点燃== 2MgO MgCO 3 高温== MgO CO 2↑
对于镁粉来说 生成物质量增加了 增加部分是反应氧气的质量。对于碳酸镁来说 生成物质量减少了 减少部分是CO 2的质量 且增加量等于减少量 这样不难计算。同学们不妨动手试试。
20. 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为生成的氧气是气体 所以固体质量减轻。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氧气反应后质量减轻了主要是该反应生成的氧气散逸到空气中了。
21. 解答:在化学反应中 各反应物之间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的。因此 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就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的质量的简单加和 而应是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反应的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所以本题简单地用:6 g 8 g=14 g 的计算方法就得出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 是错误的。
可以用以下方法求出氧化镁的质量:
解:2Mg O 2点燃== 2MgO
2×24 32 68
由于8g/32>14g/68 所以氧气过量。
设6 g 镁能与氧气反应的质量为x 。
2Mg O 2点燃 2MgO
48 32
6 g x
x g /32=6g/48 得:x=4 g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6 g 4 g=10 g 。
所以上述说法可以这样改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6 g 镁和4 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 可以生成10 g 氧化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