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高考补录志愿填报攻略(高考志愿填报看这里)
正规高考补录志愿填报攻略(高考志愿填报看这里)第二,录取分数线取决于当年高校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填报人数,而高校招生计划总数是不变的,是个定数。受“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性的引导,各个专业之间的招生人数较往年势必有较大调整。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工大等工科院校为培养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人才,调整了招生专业和人数,势必吸引高分段学生。第一,强基计划取代了“自主招生”,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又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之后,招生数量在招生计划上有体现,但全省谁加了分、加了多少分,在省内的位次表里都不会有额外标注。最近几年,大数据成为填报高考志愿的参照坐标。但罗洪盛认为,今年如果还是按照老办法,单纯查大数据、套公式,风险性会增大。一般大数据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近几年高校招生录取的分数、位次情况,二是当年各高校的招生计划数量,三是当年所有考生的考试成绩——即一分一段位次。而所谓“录取公式”,指的就是把今年和往年的高校招生计划数、考生成绩、位次等多个数据
大庆实验中学高级教师罗洪盛给考生家长做指导。
高考延期一个月,考后的招生工作亦进入了“加时赛”。都说“七分看成绩,三分看报考”,对于十二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来说,高考志愿填报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表格,而将影响着考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发展前景。因此,当高考结束,志愿填报就成了考生、家长要面临的“头等大事”。
那么,如何规避志愿填报的各种风险?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如何让分数实现利益最大化?本报邀请具有30多年高考志愿填报经验的大庆实验中学高级教师罗洪盛为您支招。
今年报志愿存在三大变数导致往年大数据可参考性降低
最近几年,大数据成为填报高考志愿的参照坐标。但罗洪盛认为,今年如果还是按照老办法,单纯查大数据、套公式,风险性会增大。
一般大数据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近几年高校招生录取的分数、位次情况,二是当年各高校的招生计划数量,三是当年所有考生的考试成绩——即一分一段位次。而所谓“录取公式”,指的就是把今年和往年的高校招生计划数、考生成绩、位次等多个数据进行模拟录取,估算出的一种录取概率。
“今年有三个变数,影响了大数据的可信度。”罗洪盛说。
第一,强基计划取代了“自主招生”,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又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之后,招生数量在招生计划上有体现,但全省谁加了分、加了多少分,在省内的位次表里都不会有额外标注。
第二,录取分数线取决于当年高校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填报人数,而高校招生计划总数是不变的,是个定数。受“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性的引导,各个专业之间的招生人数较往年势必有较大调整。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工大等工科院校为培养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人才,调整了招生专业和人数,势必吸引高分段学生。
第三,受疫情影响,家长、考生的择业观发生了转变,往年的冷门专业或许就成了今年大家争相报考的热门专业。因此,在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新形势下,如果还是依照往年思路来填报高考志愿,风险性会很大的。
建议参与强基计划并获得加分的考生将此类院校用来“保一保”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于2020年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而推出的一项计划招生项目,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强基计划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高考出分后,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确定入围名单,入围学生参加高校组织的考核,最后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依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只有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才能获得破格录取,因此,综评才是主流。”依据文件解读,罗洪盛列了这样一个公式:综合成绩=高考成绩÷750×85 校测成绩÷100×15。
罗洪盛分析:今年考题偏难,如果今年高考成绩普遍偏低,强基计划的这15%的权重影响会非常大,会进一步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
因此,罗洪盛建议入围了强基计划考核的考生,报志愿时候要尽量选择强基计划的院校和专业。
“你有加分,这是你的优势,一定不能轻易放弃。”罗洪盛建议此类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将强基计划的学校和专业放在“冲、稳、保”三类中的相应位置,不要轻易放弃:“考生可以根据自己高考成绩、个人兴趣爱好、身体条件等因素,在填报策略上注意拉开填报院校的档次,形成合理的志愿院校顺序梯度。前两个批次可以选择‘冲一冲’,碰碰运气,最后一个志愿选择一个更加把握的学校,用来兜底。”
受疫情影响较小行业的相关专业或成报考“热门”
往年,高考志愿填报一般以孩子的意向为主,家长有时虽有不同意见,但最终还是会尊重孩子的选择。然而罗洪盛最近观察发现,因为疫情的原因,父母在专业选择方面的“权威性”大大提升。
“孩子年轻,闯劲足,一般都喜欢自由、喜欢挑战,不喜欢‘铁饭碗’。可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冲击,孩子看在眼里,再加上父母不断地劝说,孩子也会倾向于选择一些工作稳定、收入稳定,受疫情影响较小的行业,这类考生人数会大幅攀升。”罗洪盛说,行业决定了职业,职业又进一步决定了专业:“就目前找我咨询的这些家长反馈,很多孩子现在的行业取向、职业取向、专业取向和半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文科生为例,往年有意愿报考军警类院校的人非常少,高考达到580分以上的考生,轻易不会选择这类院校。因为受专业限制,文科生即使报了,也很难进指挥和外勤专业,未来就业,在军警行业也主要以文职为主,职业上升空间较小。
“今年有意向报军警专业的学生是往年的两到三倍,理科600分以上的考生都在琢磨去。”罗洪盛告诉记者:“现在科技发达,又是信息化战役,毕业出来就是尉官,家长和考生的观念变得越来越现实。”
除了军警类,想以后从事教育、医生、医药等行业的考生也不在少数,而反观有意向报考旅游类、金融业、传统制造业等专业的考生人数有明显下滑趋势。
不建议拿师范类、医学类等热点行业中的热点专业“兜底”
“除了个别211、985,很多师范类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并不高,这是大家常年以来形成的一种共识。今年,或许就不会这样了。”罗洪盛说,大家选择师范类,是因为这类院校招生比例大、每年的位次变化不大,而且未来当老师,工作比较稳定,经常将这类院校放到最后去“兜底”:“可如果报这类专业的人多了,分数肯定会上升,师范类院校省排位比往年高三五百个位次不是不可能,今年再拿师范‘兜底’,很可能被高分者挤下去。”
从未来就业来说,教师资格是不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的。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师岗位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很多学校在招聘教师时,第一步都是看学历,有的甚至只招聘211、985以上学校毕业的教师,这对一般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冲击会特别大。
除了师范类,用医药类专业院校“兜底”也要慎重。为此,罗洪盛建议考生选择招生量大的地方性、综合性院校“兜底”,相对稳妥一些。
此外,还有中外合资类院校,很多专业较好、学费较高的,选择时要根据自身家庭经济情况而定。“还有联合办学的,前两年在国内,之后就去国外上学,在现在的疫情情况下,家长和考生要仔细考量。”罗洪盛说。
服从调剂是原则必要时要牺牲专业保院校
罗洪盛说,今年的高考分数预计会在7月23日晚上或是24日凌晨出来,他建议家长和考生不要着急填报,要等一等、看一看。
“想要‘不瞎分’,最重要的就是做对比。”罗洪盛说,强基计划考生和其他考生共同进行省内竞争,今年的招生计划出来后,先和去年的比一比。“找到你心仪的学校,看这些学校有哪些专业,招多少人,比去年增加了多少、减少了多少,有哪些专业是强基计划里面的,都要弄清楚。”
比如,南京大学数学专业 如果往年在黑龙江省内招10人,今年招20人,但这里面有15个名额是强基计划里的,那如果你没有入围强基计划,就很可能被这15人挤到后面去,进这个专业的风险性就很大。
采访中,罗洪盛一再强调“填报志愿时一定要选择‘专业服从调剂’”。即使是同一院校,也不能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要保持专业志愿间有3-5分的差距。
“这个不是建议,是原则,必须服从。”罗洪盛说,必要时候,要牺牲专业保学校,因为未来就业时,很多好的单位、好的工作都会将985、211、双一流大学设成门槛,即使你能力很强,没有这块“敲门砖”,想进去也是小概率事件。
现在都是非人工录志愿,同一批次同时录入、同时结束。如果你报的某个专业有学科分数限制,比如要求外语120分,你没达到,又不服从调剂,就会退档。而一旦被退档,不论多高的分数,都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进入下一个批次录取。
因此,罗洪盛建议 通过专业淘汰学校:“比如30个学校里选出5个,这5个学校所有专业你都认可,哪怕是最差的那个专业 你也能接受,这才是填报的最佳选择。”
有考研计划的尽量选择有硕博点的院校或地域
“分和位次是王道,低分学生的命运是由高分学生决定的。”罗洪盛说,“高分学生会拿低分学生冲一冲、稳一稳的学校来‘兜底’,这样的人如果多了,低分学生就要调整策略,甚至修改志愿。”
挑选学校时,学校的地域、前身都要查清楚。即使是相同专业,在不同学校里,所学的课程安排、发展方向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比如都叫“材料工程专业”,哈工大研究的是金属材料,天津工业大学则强在纺织材料上,浙江理工大学主要研究丝绸材料。
如果学生分数不算太高,够不上985、211,但有考研计划,选择院校时就要避开偏僻地域,尽量找本校有硕博点或是附近有这样的学校的地域。比如虽然你上的是二本学校,但附近有一流大学,方便你去听课,而且考研氛围浓厚,附近的资料、教授、导师、资源也多。还有北京市海淀区,不但高校林立,各学校间还有联盟优势,考研肯定更方便。
分数再低一些,本校基本没有研究生专业的,报志愿时候要以专业为主,选择未来就业发展前景比较好的、前三个专业肯定能录进去的那种学校。“现在有条件的高校也在转型,注重智能化、自动化、高科技精准农业、生命科学等方向的培养,这类专业国家扶持力度大,就业会好一些,像冶金、煤炭等传统制造业则要注意避开一下。”此外,齐齐哈尔大学和佳木斯大学的师范类专业还有定向招生,毕业到贫困县做老师,毕业就有编制和稳定工作。学历低、考研相对较难的学生也可以考虑。
对于考得不理想的学生,罗洪盛建议尽量不要复读。“疫情下,分散上课、小班授课,大庆公立学校接收复读生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国家控制不让补习、插班,复读的不确定性更多。所以,能走尽量走。”本报记者 程诚 文/摄(文中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