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怎样正确对待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常踩的坑)
孩子应怎样正确对待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常踩的坑)孩子带着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爱父母,也愿意尽一切可能被爱,这是人性的本能。没有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孩子也无法正常长大。02 没有哪个孩子不爱自己的父母,不想让父母开心。有位妈妈为了把鱼肉让给孩子吃,总说自己喜欢吃鱼头,孩子信以为真。妈妈吃了一辈子鱼头,临终前却对孩子吐露真心:我不喜欢吃,我那么说是为了省下来给你吃。故事外的我们,都会为妈妈的付出而感动。可故事里的那个孩子呢?母亲累积了一辈子的辛苦与委屈,却变成了孩子余生的内疚,如鲠在喉。
大部分孩子都听过这样的话:“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谁?”
父母说的这些话,本意是想激励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他们付出了这么多,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但其实,孩子们听到这样的话后,心里不是感动,而是一种负罪感,这会让他们意识到,父母人生中最糟糕的部分都是因为我而造成的。
01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妈妈为了把鱼肉让给孩子吃,总说自己喜欢吃鱼头,孩子信以为真。妈妈吃了一辈子鱼头,临终前却对孩子吐露真心:我不喜欢吃,我那么说是为了省下来给你吃。
故事外的我们,都会为妈妈的付出而感动。
可故事里的那个孩子呢?
母亲累积了一辈子的辛苦与委屈,却变成了孩子余生的内疚,如鲠在喉。
02 没有哪个孩子不爱自己的父母,不想让父母开心。
孩子带着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爱父母,也愿意尽一切可能被爱,这是人性的本能。没有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孩子也无法正常长大。
可是身为父母,如果我们利用孩子的这个弱点,有意无意地操控他,那就是在把孩子推向“讨好型”人格的深渊。
所谓讨好型人格,就是习惯用别人的满意来定义自己;不懂得拒绝别人,即使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也宁愿委曲求全;习惯性地否定自己,不管别人怎么认可自己,都会认为这不是真心的。
在家讨好父母,在外讨好别人。
03 那个少年成名,7岁出书的才女蒋方舟,曾多次自曝说:“自己是个讨好型的人,活得非常辛苦。因为希望被所有人喜欢,所以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从来不敢和别人提真实的意见,都是在一味地夸奖他们,像个笑脸相迎的店小二。”
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而活成了一个谄媚的人。用讨好和迎合,来换取大家的喜欢,永远不是最好的方式。
在《我家那闺女》节目中,papi酱聊到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关于人生重要关系排序。很多人会将子女排在首位,其次是父母,伴侣和子女。
但在papi酱看来,首先应该是自己,然后是伴侣、孩子、父母。
因为一个人,只有先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一个人除了是父母,更应该是他自己。
04 千万不要让孩子心怀愧疚而消耗一生!
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是爱的一种本能,父母只有解开自己对孩子过于沉重的爱,让孩子轻装上阵,才能让他们有能力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教育微头条#
作者:小姿小味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