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对话(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对话(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一)头脑风暴,激活思维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通常是围绕着单元的一个中心话题展开,教学内容形式多样,有对话、日记、邀请函、邮件、书信等。刚开始上课时,学生往往没有准备好进入文本的学习,思绪也通常游离于主题之外,这时教师就需要设计有效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学生的思维。一、引言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方面,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思维方式,就不会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更谈不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教育部,2012:2),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发展空间。爱因斯坦也认为,所谓教育受益,应是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思维能力。现在大家极为关注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也将思维品质的培养列为学生的必备核心素养之一。笔者认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对话(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1)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孙慧琦

摘要: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方面,语言学习与思维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思维方式,就不会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更谈不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为例,从阅读前的有效导入,激活学生的思维;阅读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阅读后拓展学生的思维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头脑风暴;思维导图

一、引言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方面,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思维方式,就不会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更谈不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教育部,2012:2),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发展空间。爱因斯坦也认为,所谓教育受益,应是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思维能力。现在大家极为关注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也将思维品质的培养列为学生的必备核心素养之一。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要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本文将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对话(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2)

二、读前注意导入,开启思维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通常是围绕着单元的一个中心话题展开,教学内容形式多样,有对话、日记、邀请函、邮件、书信等。刚开始上课时,学生往往没有准备好进入文本的学习,思绪也通常游离于主题之外,这时教师就需要设计有效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头脑风暴,激活思维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就是让参与者思维互补、相互激发、敞开思路,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头脑风暴法”主要指教师提供一个词或一个画面,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场景中畅所欲言,回答可以是词的形式,也可以是句型或话题的形式(瑞奇,2009)。在阅读前进行头脑风暴,能帮助学生激活整理已有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例如,某教师在执教人教版Book 6 Unit 2 B My Favourite Season “Read and write”时,她所进行的阅读前的丰富的头脑风暴活动,通过天气、衣服和活动三个小主题帮助学生激活、归纳、整理和复习已有的认知图式,为学习新的语言材料和任务的完成做了充分的铺垫。

由于有了阅读前充分的复习,学生形成了可联想的发散的记忆链条,所以在最后任务“Make a speech about your favourite season.”完成时,前后呼应,有利于学生处于智慧的语言思考状态,有利于学生处于灵动的语言建构状态,有利于学生处于高效的语言输出状态。

(二)主动提问,开启思维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往往会看到学生被教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带着进行机械的学习,学生没有主动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如果学生习惯了这种被教师带着走的模式,就很难养成主动思考、探究的习惯。教师应该更多地放手,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把主动提问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让学生不再一味地被动接受教师的提问。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外研版《英语》(一起)六年级下册Module 7 Unit 1 My father flew into space in Shenzhou V.时,鼓励学生围绕文本中的主要人物(杨利伟)提出自己想要对其进行了解的问题。学生们提出了以下问题:

When did he fly into the space?

How many hours did he fly into the space?

What did he do in the space?

What did he eat/see?

How did he sleep/walk?

When did he fly into the space?

Where did he fly from?

显然,教师的这一处理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积极地思考,乐于提问。所谓“无疑则思不起”,产生了疑问,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自然就会主动参与到文本的学习中。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对话(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3)

三、读中多种方法,发展思维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借助文本插图,丰富形象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文中的插图与文本相关并且美观有趣,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合理借助文本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读图获取信息,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成一定的预测能力,并能由此引发学生的疑问,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始用)五年级下册Unit 4 When is the Easter? Part B 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文本中的四幅插图(图3.1.1),引导学生看图预测文本主要内容: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s carefully. Can you guess what they are about? 学生纷纷各种猜测,最后得出本课谈论的话题是Kittens’ grow。然后教师将文本的四幅插图打乱顺序,并在图片下方标上字母A B C D,要求学生进行读图排序,并说明理由。经过观察和思考后,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答案及排序的理由: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对话(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4)

S1: B-D-C-A. Because its color and it is bigger.

S2: B-D-A-C. Because it has fur in picture D and it can play.

教师利用课文里四幅体现小猫成长过程的图片,让学生先观察,并以“打乱顺序,重新排序”的活动设计让学生排序,激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学生开动脑筋观察并排序也是对阅读文本内容的一次预测,有利于他们将自己的预测和内容的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增进理解。图C和图A的成长过程比较清晰,学生在图B和图D上出现了分歧,而正是这个分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排序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发散思维,几名学生由于各自的想法不同,产生了分歧,由此引发思考和探究的欲望,这正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在阅读过程中,巧妙利用文本插图,学生在形象思维的推动下,学习活动变得自然而又高效。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对话(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5)

(二)妙用思维导图,发展逻辑思维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可以帮助学习和思考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它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记忆力(东尼·博赞,2005)。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抓住重点,更直观地理解文本梗概,快速搭建思维支架,形成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和知识块。

例如,人教版PEP 五年级下册 Unit 3 B Read and write部分的阅读材料是一封复活节的邀请函,文本既有涉及到复活节的时间和活动,又有关于邀请函的格式,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借助思维导图,从主干问题到分支问题依次展开,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培养了学生对问题整体把握的能力、对语篇连续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发展逻辑思维。教学过程如下:

1. 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邀请函,找出When Where Why What这几个要素并板书,这些关键词就搭建了本课思维导图的第一层次。

2. 问题引领,了解文本细节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When is the Easter Party? Where will they have the party? Why do they have the party? What will they do?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相关的词板书,丰富了思维导图的第二层次。

3. 自主阅读,深入了解细节

通过观看复活节的视频和动作直观地教学roll Easter eggs和look for eggs,在问题What games will they play?中,通过自主阅读,找出复活节开展的活动,将图文结合的活动卡片贴于黑板,完成了思维导图的第三层次(见图3.2.3.1)。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对话(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6)

思维导图犹如语言支架,随着文本理解的深入步步推进,将文本内容显性化,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思维导图式的板书把语篇和语境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课文既简洁清晰、具体形象,又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又如,某位教师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Unit 6 The Story of Rain一课时,文本内容富有情节变化,教师利用图像、词汇、符号和线条引导学生梳理stream vapour cloud rain stream的循环、变化过程。把一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形象的、容易记忆的思维导图(见图3.2.3.2),不仅帮助学生归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还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课堂的趣味性、学科的整合性和艺术性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对话(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7)

运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获得阅读乐趣,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灵活,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联想、拓展、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体现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如果教师善用简笔画,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知识点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重点词、句与相应的图画、不同的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有利于学生记忆、学习、思考以及逻辑思维的发展。而这个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将思维的过程可视化、具象化。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对话(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8)

四、读后运用语言,拓展思维

阅读后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运用语言来做事,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读后活动,如续编故事、改编文本等,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得以提升。

例如,某位教师在执教The big fish and the small fish一课时,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一步步地理解大鱼和小鱼发生的故事。最后,进入故事的高潮,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对故事结尾进行大胆猜想与创设,根据个人的喜好创编故事,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再汇报,当学生脑洞大开时,呈现五花八门的答案之后,教师揭晓了意想不到的故事结局。最后,教师又一次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运用他们的知识贮备,想象小鱼还可能遇到谁,然后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最后小组之间相互对比,看哪个小组的故事最精彩、最具有想象力。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课堂最终以学生们精彩纷呈的创编结尾。

还有位教师在执教新标准教材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 1 Your bag is broken B部分教师一课的读后环节,呈现她与朋友的微信聊天记录“My friends want gifts from Xiamen”。此时,教师又提出了 For the gifts the budget is 50 yuan. What’s your idea? 从而展开后续选礼物的环节。接着,教师通过微课,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融合高科技因素的各种包包,同时建议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世界各地的包包。最后又抛出了问题:“In the future what will the bags look like? What can we do with it?”于是学生们又开始发挥想象,大胆地设计未来的包包。

以上两位教师在设计读后活动时是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大胆想象,使他们的思维不再只是局限于文本的框架,而是在创作的过程高度活跃。

五、结语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教学活动基础之上的,没有凭空想象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长期耐心的坚持,需要教师立足文本题材,充分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在阅读文本中不断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需要学生依托教材,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做到多问多思,不断从阅读中培养思维的火花。阅读只是一种输入,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建构文本框架,最终实现语言的输出,这样的阅读才有意义。

注:本文系福建省十二五规划2015年立项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英语读写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FJJK15-201。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对话(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9)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尚梅林. 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科学论坛,2015(6).

[3] 徐鹏剑. 小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学生之友(小学篇),2012(3).

The Strategies for Training Thinking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Sun Huiqi

Abstract: Thinking ability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a human being’s competenc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learning also bears indispensable connection to thinking ability. Without good thinking ability or diversified thinking modes mature language competence is out of the question not to mention the forming of creativity. This essay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reading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training thinking ability during the teaching. The essay explain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effective lead-in to activate thinking in pre-read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o develop thinking in while-reading extensive thinking training in post-reading.

Key words: reading teaching; thinking ability; brainstorm; mind map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6年第7期)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对话(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