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自己读后感1000(读书笔记认识你自己)
重新认识自己读后感1000(读书笔记认识你自己)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宗教和哲学看待快乐的方式,都与自由主义非常不同。最看重快乐这个问题的,就是佛教根据道金斯《自私的基因》理论正如同其他动物,人类在自然选择的影响下,就算对个人不利,他们也会选择要让基因流传下去。但这种选择完全是顺从你的渴望,但这意思是想要快乐就该去做爱吗?从基督教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沉溺在类似海洛因成瘾的情景里。除了基督教外,还有其他人也认为主观感受不该是蕞大重点。
《人类简史》
第十九章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10)
认识你自己(2)
基督教神学家应该也会同意这种说法。如果让人自己选择的话,大多数人都宁愿把时间用来做爱,而不是向上帝祷告。
但这种选择完全是顺从你的渴望,但这意思是想要快乐就该去做爱吗?
从基督教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沉溺在类似海洛因成瘾的情景里。
除了基督教外,还有其他人也认为主观感受不该是蕞大重点。
根据道金斯《自私的基因》理论正如同其他动物,人类在自然选择的影响下,就算对个人不利,他们也会选择要让基因流传下去。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宗教和哲学看待快乐的方式,都与自由主义非常不同。最看重快乐这个问题的,就是佛教
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事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
✅如果我们太看重这些内部的波动,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
✅人要离苦得乐,就必须要了解自己所有的主观感受都只是一瞬间的波动,而且别再追求某种感受。
这种想法与现代自由主义的文化 完全格格不入,所以等到西方的新世纪运动碰上佛教教义,就想用自由主义的方式加以解释,结果意思却是完全相反。
新时代教派常常主张:“快乐不在于外在条件,而在于我们内心的感受。我们应该别再追求像是财富、地位之类的外在成就,而是要多接触自己内心的情感。”
总结来说,我们现在会使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希望找出来我们主观认定什么时候有幸福感,而且认为找到特定的情绪状态就是找到了快乐。
但相反的是,许多传统哲学和宗教则认为,快乐的关键在于追求真我、真正了解自己。
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的感觉、想法、好恶就组成了自己,但这是一大错误。
他们感觉愤怒的时候,心里想“我很生气,这是我的愤怒”。于是这一辈子做的,都是想要避开某些感受并追求另外某些感受。但他们从来没有发现,苦真正的来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对感受的不断追求。
#人类简史#@创作者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