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人的故事(一名民办教育人的故事)
民办教育人的故事(一名民办教育人的故事)王文祥是一名思考者,也是一名务实的教育践行者,在教育的天地里,他秉持着让每一个孩子都发挥主观能动性。面对学校年轻老师多、在知识传递传授方面会出现诸多的主干知识碎片化的问题。他率先提出了以“课标”为依据,以“考纲”为抓手,“以三到五年全国高考各科目试卷为参考”,提出了“知识体系序列化”“知识序列节点化”“知识节点清单化”“知识清单精准化”的“四化标准”。这一标准的提出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促进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有效的解决了知识主干碎片化的问题。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在教学过程当中,年轻老师往往会以自己认为的知识重点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方向,这种各自为政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的“散车道”会使知识主干严重碎片化,而通过围绕“四化标准”进行的大集备、周集备和课前集备基本实现教学目标方向明、重点清,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少走了许多弯路。王文祥是一位决定想做一件事必须把它做到极致的人。在日复一日的学习积累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3日讯青岛海山学校,一座在青岛市非常普通的民办学校,说他普通是因为在几年前很多人对这所学校还不了解,随着近几年各方面对这所学校的极高评价与赞誉不绝于耳,其中有一些声音都似乎超过了我们原本对于一所民办学校的想象。坊间有这样的一个评论:进入海山学校,就是一只脚迈进了大学校门……这超常规的赞誉灌入人们耳朵的那一刻,有一种想了解一下海山学校因何逆势而上并且创造如此的辉煌与奇迹的想法,海山学校成立至今也只不过25年,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怎样的华丽转变?
和海山学校的办学人王文祥见面,原本在我们心里,这一定又是一个常态化的、以一种情怀、情操或者非常高大上的格局而进行一次纯工作常规流程性的报道,进入到实质聊天谈话当中才感觉,王文祥先生不是按常规出牌的人,他没有给我们讲那么多的情怀、那么高大上的个人思想升华和教育理念。他告诉我们,他接管海山学校刚刚一周后,崂山区教体局的工作人员就前去给海山学校摘牌儿,并且要遣散、分流在校的学生……
采访中忽然以这样的一种出乎意料的“自揭家短”还是第一次碰到。
他给我们展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25年前的海山学校,周边没有一条完整的路,只有一座孤零零的、没有任何装修的、不足3000平方的教学楼和食堂,没有操场没有院墙,学生也只有80几个人,27名老师,其中有24名是“走教“制老师。王文祥心想,这就是他花了300万要从事的教育事业吗?都说崂山人实在,是崂山顶上滚石头,实打实的做事。他是个热心肠,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和承诺,王文祥倾其所有买下了海山学校。当时,亲戚朋友们都持反对意见,有了解内情的人说:“王文祥啊,你就是挣了俩钱‘烧’的,这个学校前两天教体局过来查,都准备要摘牌封门了……”朋友的不理解,亲人的责怪,王文祥说他第一次投身教育,就是在这样一个比较“热闹”的情景中开始的。
他告诉我们,能够让他坚持做教育的原动力,是看到了那些孩子,回想自己年少时因种种原因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从内心发出来的一种深深的教育情结。
他继续着他的故事——教体局来摘牌,他把来龙去脉向对方说明。教体局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要求学校提出改方案并严格落实,对于从未接触教育王文祥实在说不出太多的教育理念和相关于教育的整改想法。他首先提出了整改学校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最低要求,鉴于他的真诚态度并且事出有因,教体局相关工作人员就勉强答应给学校一次整改的机会。此刻,王文祥的执着劲儿又上来了,他问了一下教体局的工作人员,我不懂教育,你们可否推荐一所学校我们去学习,工作人员推荐他去崂山区聋哑学校观摩学习,就是这一次观摩和学习让王文祥真正的感觉到教育的价值和魅力。他至今记得带着自己的学生去聋哑学校的那一天,那是一个周一的早上,他带领孩子们来到崂山区聋哑学校,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正在进行升国旗、唱国歌和国旗下讲话的活动。听不到悦耳的国歌声,听不到庄严的国旗下讲话,随着鲜红的国旗冉冉升起和国歌的响起,聋哑学校的孩子们用手语展示着、比划着,他们动作划一整齐有力。虽然他们口不能唱、嘴不能说,但他们童稚的眼睛里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对国旗国歌的无比热爱和崇敬。他看到自己学校孩子们被这庄重肃穆的场景深深震撼了,他们默默的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就是在那一刻,王文祥知道了每一个看起来桀骜不驯、逆反心十足的孩子,他们的心底都有一份善念和良知。只要正确的挖掘和引导,他们定会回到正确的人生道路。回到自己的学校后,他让孩子们写了观后感,当他看到孩子们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感恩和对聋哑学生生活的不易所产生的触动,那一刻坚定做一名的教育人的志向在他心底默默形成了。
王文祥深深的知道教育是一个长期耕耘并低产出的“慢功活”。从1998年到现在,22年的时间他耐住了寂寞,全身心的投入教育管理,学习已经成为这个崂山汉子内心的一种自觉行动。一位前青岛教育局领导这样评价王文祥——所有的外出学习他一定是那个最后离开课堂的人,并且笔记是记得最仔细的那个人。民办教育从无到有,其实也就几十年的时间,每所民办学校都经历过生源不稳定,师资不稳定,同样海山学校也曾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民办教育作为国家教育力量的有力补充,最能够考验民办学校的是当家人的定力,王文祥从一名教育门外汉一只脚跨到了门内,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无休止的投入,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抓教学质量和稳定师资队伍的工作中。
王文祥是一位决定想做一件事必须把它做到极致的人。在日复一日的学习积累中,他接触了大量的关于教育的管理理论并付诸于实践当中,2009年经过学习,他将"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当中,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时至今日,学校的教育教学得益于此教育教学方法的提倡,并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多年的尝试,困扰教育界多年的任课老师的工作量考核机制,在海山学校迎刃而解。他借鉴同行提出了四类分析,将学生与奖勤考核挂钩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了教师们工作的极大热情,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海山学校里,教育教学已然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学校提出的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工作条例,让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深深的触动了我们,一名家长前来接孩子,因为某个知识点还未彻底领悟,老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希望孩子在学校再留一个小时。将所学习到的知识盲点最终清零,这是诸多案例中最浅显的一个案例。
王文祥是一名思考者,也是一名务实的教育践行者,在教育的天地里,他秉持着让每一个孩子都发挥主观能动性。面对学校年轻老师多、在知识传递传授方面会出现诸多的主干知识碎片化的问题。他率先提出了以“课标”为依据,以“考纲”为抓手,“以三到五年全国高考各科目试卷为参考”,提出了“知识体系序列化”“知识序列节点化”“知识节点清单化”“知识清单精准化”的“四化标准”。这一标准的提出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促进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有效的解决了知识主干碎片化的问题。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在教学过程当中,年轻老师往往会以自己认为的知识重点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方向,这种各自为政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的“散车道”会使知识主干严重碎片化,而通过围绕“四化标准”进行的大集备、周集备和课前集备基本实现教学目标方向明、重点清,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少走了许多弯路。
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的青岛海山学校是成功的,山海毓秀的崂山最美海岸线上占地100多亩,东、西两个校区70000余平方的现代化规范化校舍拔地而起,恢宏而壮观,3000多名学生、400多名教职员工幸福的生活和工作在这一片福地乐土上。有一组数据:每年有85%本科学生从这里走向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广大家长和学子的好评,良好的社会口碑使得每届仅能容纳1200名学生的校舍每年却有4000一5000名初三学生报考海山学校。
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王文祥,已经卸任了学校的校长职务,但是他每天都会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他欣喜的告诉我,今年1200名招生指标中有500多名孩子已经达到了公办普通高中分数线。他看着我不解的眼神,为我解释道:“说明什么?可以上公办学校的孩子选择了海山,这是我们真正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的重要标志……”
赵纯 刘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