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参考(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参考(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Abstract: Schema theory is a theory used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to explain the mental process of comprehension.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ema theory and listening teach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Hubei Water Resources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430070 China)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Schema Theory and College English L
许俊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的关系,着重论述了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听力;教学;背景知识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Schema Theory and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Xu Jun
(Hubei Water Resources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Schema theory is a theory used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to explain the mental process of comprehension.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ema theory and listening teach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Key words: Schema Theory;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Background Knowledge
一、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是语义记忆里的一个结构,它对一群信息的一般和期望的排
列做出规定。图式理论最早是在1781年由德国哲学家Kant在其古典哲学中提出来的 从而最先把这一概念引入了哲学的认识论。100多年后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Piaget接受了这种理论 并与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将这一概念引进了心理学的研究。1932年 Bartlett在其著作中提到故事的回述时 就谈到图式。他认为每一个新知识单元总是通过图式这种预先存在于主体中的模式而被吸收。1967年 Piaget进一步认为图式居于主体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地位 是主体所具有的对外界信息进行接收和加工的一种动态性的认知结构。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哈特(Rumelhart 1980)把图式描述为人的所有一般知识的总和 是以等级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Cook(1989)认为图式是头脑中的先存知识( preexistent knowledge)或背景知识。Pearson认为 图式是人们听到或读到某些信息时在脑海中产生的景象或联想(1982)。
从语言信息处理的角度上看 图式是一种已贮存于大脑的、包含许多空档(slots)的知识构架 当这些空档被所输入的具体信息填充时 图式便被激活(activated) 语言因此得以理解接受。
有专家把图式比喻为“the recording and storing function of a computer” 这些图式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 其主图式、子图式纵横交错 大小、层次、经验、知识各不相同 且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很强的学科特色 这些图式随着学习者视野的开阔、经验的积累而得到扩展和修正 并不断给学习者提供一种参考使其对所获的信息进行联想、制约和理解。
图式有五大特征:一是图式有具体示例。当一个图式在现实世界找到具体样本时 它便被激活并图式化。二是图式可相互嵌入。即一个图式可以由几个图式组成 也可以是另一个图式的一部分。三是图式可以在所有抽象层面上表征知识。如可以有“自由”、 “科学”等抽象图式 也可以有“车轮”、“汽车”等具体图式。四是图式对感知世界和语言理解有巨大影响。五是图式具有动态性 随着世界知识的增长而丰富扩大。
在听力教学中 图式可分为语言图式(language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ta)。语言图式指听者已掌握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 听者必须自如运用语言方面的基本技能 还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包括俚语、俗语在内) 否则理解率一定不会太高 听者的自信心也会遭受挫折。内容图式指听者对世界的认知 对所听材料的话题即题材的熟悉程度。英语听力测试中 有关测试内容的对话
大多来自日常生活 这些储存在大脑中的有关日常生活的图式模型对听力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形式图式指听者在篇章、修辞等方面所具备的知识。听者如果了解篇章结构方面的形式图式知识 有助于建立对语言内容的预期 抓住话语的主要意思。无论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还是形式图式 对于听者理解听力资料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
听力理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借助语音材料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听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搜索语篇信息,并利用所得信息去寻求意义,对语篇的内容进行预测、推理和证实,从而达到理解话语的表达主题。认知科学表明,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是连续的,人在听音过程中接受的声音刺激首先进入感官储存(sensory storage),这就是超短期记忆,信息在此储存的时间极短,一般在一两秒内便会消失,只有当他受到注意时才会转移成相对的短期记忆,然后转化为长期记忆(王初明 1990)。如果听者注意力分散,就很难形成准确的记忆,即使形成了也会很快遗忘。所以,简单地仅对字面语言信息进行解码是很难达到完整的理解的。
理查兹(J. C. Richards)认为听力理解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1)找出句子中的命题 (proposition); (2)确定谈话人的意图; (3)激活有关的知识。在听力理解中,听者不仅要听懂说话人的话语,还要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这就要求听者必须借助大脑中的图式或背景知识去推断和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含义。由此可见,图式在听力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图式理论区分了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具体表现在听力理解上即:“自下而上”模式注重从具体信息入手,强调细节,逐渐过度到更大的段落和篇章的理解;但忽视听话者的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且容易使听者受阻于某一生词的辨认从而错过其他信息,或者过分注重细节而忽视了对全文的理解,从而导致学生能听懂每个单词却不理解全文的主旨,或学生能完成细节听辨的题目却无法理解文章的大意。“自上而下”的方式则弥补了这个缺憾,这一模式强调听者的已有知识、预设、经验对听力理解的作用;注重对整体结构的识别,使听者更加注意材料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O’Malley等((1989))在对中等程度的英语学习者的研究中发现,听力较好的学习者似乎更注意较大的板块,只有在理解中断时才将注意力转移到个别词上来。
依据图式理论,听力教学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图式以及激活其已建立的图式。教师要通过导入背景知识、文化常识来帮助学习者建立图式,在着力提高语言知识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利用非语言知识分析、归纳获取语言信息的能力。图式理论认为,言语听辨过程就是背景知识或图式与输入信息或声学信号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听力理解不是简单地对字面语言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而是输入信息与听者头脑中已有知识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语义重构的过程。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英语学习者已存在的图式知识对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新获取的信息与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图式相匹配,这些图式就会被成功激活,并将新信息同化吸收,人们对语言的理解过程就会加快。反之,如果大脑中的图式和新信息不匹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过程就会受到阻碍。这时就需要调整不相匹配的部分甚至重新建够图式,使之吻合。由此可以看出,图式理论诠释下的听力理解是一个图式掌握和激活的过程。
三、英语听力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
通过分析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的关系,教师在实际听力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图式
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语境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等知识,使他们对语言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他们听各种类型的听力材料,促使他们在语言语境中建立起语言图式,即:学会辨别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注意语篇中的爆破、连读、弱读、省音和同化等语音现象,以及模仿发音,巩固其语音知识。在语境中理解单词的含义,并能准确迅速地将听到的信号内化为信息。在情景语境中建立与不同情景相匹配的图式,比如交流中的称呼、问候、聊天和对答等都有比较固定的表达方式,在购物或是去车站、理发店等公共场所的情景中也有相对应的表达方式等。
总之,一定的语言图式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听力理解中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处理听力材料中的问题。
2.帮助学生建立内容图式
很多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相关的生活知识,但在听力语篇时仍不能激活大脑中的已有图式,不能有效地提取相关信息,而导致理解失败,这是因为他们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为了语境的真实性,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使用来源于英美国家的听力材料,这就涉及到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而这些文化背景知识与我们有诸多的不同。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内容图式,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讲解所听材料中出现的相关背景知识,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有关英美国家文化方面的报刊杂志,或听有关背景知识的听力材料,借以广泛接触它们的历史、法律制度、经济、政治体系、习俗、教育等相关体系,并将所了解的内容和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以帮助学生填补有关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与空缺,从而提高听力理解的正确率。同时,教师还可以就听力材料中的主题和学生的理解进行课堂讨论,利用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可能的信息框架,从而激活更多相关的背景知识,使他们以“兴奋”的状态,下意识地运用高层次图式去处理输入信息。
3.帮助学生建立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是指有关各类文章篇章结构的知识。学生听力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实质就是要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类型的形式图式。因此,教师要根据听力材料的类型给学生建立相应的图式。听力材料的内容不同,主题不同,文体也会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听力材料的结构无规律可循,各种文体都有其特定的模式。以叙事体为例,叙事体或以时间为线索或以地点为线索,通常要抓住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这几个因素来看作者是如何展开描述的。在论证体中,要抓住作者的中心论点,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是以举例说明还是以理论说服。在新闻体中,要关注导语即新闻的第一句话,还要注意在新闻体中通常采用倒金字塔的手法。而在演讲中通常也是在开头点题,直接亮出演讲的目的和主旨。对于不同的文体建立相匹配的图式,可以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还可以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语篇的层次结构和文章的主题思想,这对听力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此外,在听力教学中还可采用如下具体的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语境图式,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注意语境图式的使用。要培养学生具备将词汇置于语境图式(即上下文)中去理解其含义的能力。一个词或短语只有放在语境中才能充分领会它的深层意义。因此,在听听力语篇时,综合利用上下文进行猜词教学和利用图式进行推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速度和正确率,还可加强词汇的记忆和使用。例如,在听完希望英语第二册第七单元课文“Will We Ever Be Immortal?”的第二段之后,教师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某个词组在语境中的确切意思,于是就应用多媒体在电脑屏幕上展出了课文第二段落中的三个语块,它们分别是:(1) lead to control of the aging process (2) lead to an enormous flow of research funds (3)lead to further progress等;同时,要求学生分别写出lead to在三个语块中的语境意思。我们都知道lead to这个短语的原义是导致的意思,然而在三个语块中lead to的语境意思完全不相同,它们分别是:(1)实现、(2)带来、(3)取得。从这三个语块中我们可以看出,单词或短语出现在特定的语境图式中时,单个单词或短语的功能和意义就变得非常清晰,所以说语块的意义是相对固定的,这就使得听者更容易地分别理解三个语块中的lead to的确切含义。
以上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会不断的积累而形成图式,并且有联系地存在于头脑之中。面对崭新的听力材料,学生不是在被动地听取一连串的语音符号,而是积极地结合特定的语境图式对所听的内容进行处理和加工,获取信息并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新图式,也就完成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做主题图式笔记的能力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有义务训练学生做主题图式笔记的能力。因为做笔记能使暂时停留在短时记忆里的大量感知信息得到保存,使所输入的信息变成“有水之源”,这样做的效果要远远优于不做笔记的效果。做主题图式笔记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话题和所涉及的有关领域,事先列出可能提及到的各个主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列出需要提出的问题、期望知道的新信息,以及各要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这样,在听听力材料时,就可以把涉及到的有关信息归入到列好的标题下面。做主题图式笔记需要事先准备,这相当于一次认真的课前预习。研究者发现,采用主题图式笔记听课的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效果更佳(Pask 1976)。在具体听的过程中,学生应学会边听边记,具体做法如下:
(1)在给出的问题上迅速找出关键性的词语,形成对该题的预测。(2)根据
听前预测,边听边记有所期待的关键信息。(3)用一些缩写、符号、首字母、数字等方式记载有关的信息。
以上做主题图式笔记的训练方法能促使学生的耳、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在听力活动中达到和谐立体的统一,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来听语篇内容、加快反应速度,便于简要记录,避免短时记忆容量小,持续时间短的缺陷。同时,这种方法还能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回忆听力材料中的人、物、景的不同细节在空间所占据的位置以及其相互间的平面联系和文体联系,在大脑里构成一幅幅清晰的图式,加深对听力材料内容的理解,进而内化输入语言知识及文化信息,实现了由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变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听者头脑中的图式与听力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知识信息、经验的积累,建立许多有利于听力理解的图式知识。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激活学习者的图式知识,并适时地为学习者创造新的图式知识,使学习者在理解的同时培养他们听力理解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Carrel P. L. Schemat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 [J]. TESOL Quarterly. 1983(12).
[2] Widdowson H.G.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 Ur. P. 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4] Bartlett F. C.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5] Rumelhart D.E. Understanding and Summarizing Brief Stories. In D. LaBerge & S. J. Samuels (eds.) Basic Processes in Reading: Preception and Comprehensi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77.
[6] Schank R. & M. Burste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ling memory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 [A]. In van Dijk (ed.)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vol.I) [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5.
[7] 王瑞昀.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应用[J].江苏大学
学报 2004 (4).
[8] 李文英. 试论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外语语言文学 2005(3):178-181.
[9] 丰玉芳. 图式理论与听力理解[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1(1).
[10] 周相利.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10).
[11] 朱云萍.图式对听力理解的影响[J].云南民族大学学
报 2004 (1).
[12] 王晓红.图式理论与二语听力教学研究[J].兰州交通
大学报 2004 (4).
本论文发表在《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6上,刊号:ISSN 1000-9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