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大弑母案拿什么拯救(比高考成绩更重要的)

北大弑母案拿什么拯救(比高考成绩更重要的)2019年4月21日,时隔三年,犯罪嫌疑人吴谢宇在重庆江北机场被抓获。据《新京报》报道,吴谢宇当日随身携带了30多张身份证,均通过网络购买,三年来一直在国内活动。天网恢恢,三年之后终落网 福州警方证实该悬赏通告由其所发。图片来自网络案发后向亲戚借款百余万,伪造辞职信替母辞职 作案后,谢天琴的亲戚们陆续收到吴谢宇发来的短信,称其要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交换生,母亲一同前往陪读。警方消息称,这期间吴谢宇成功通过手机短信、QQ等方式,向多位亲戚朋友借款144万元。并伪造辞职信替母辞职。

近日,“北大学子弑母案嫌疑人被抓”上了微博热搜。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今天这篇文章,重点在分享我们应该反思什么,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

北大弑母案拿什么拯救(比高考成绩更重要的)(1)

案情回顾

“完美”青年弑母:尸体用塑料包裹十余层,放入活性炭吸臭

2016年3月3日,福州警方发布一则悬赏通告称,当年2月14日,警方发现一名女子谢天琴死在福州一所中学教职工宿舍内,其22岁儿子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悬赏万元缉捕。

北大弑母案拿什么拯救(比高考成绩更重要的)(2)

福州警方证实该悬赏通告由其所发。图片来自网络

案发后向亲戚借款百余万,伪造辞职信替母辞职

作案后,谢天琴的亲戚们陆续收到吴谢宇发来的短信,称其要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交换生,母亲一同前往陪读。警方消息称,这期间吴谢宇成功通过手机短信、QQ等方式,向多位亲戚朋友借款144万元。并伪造辞职信替母辞职。

天网恢恢,三年之后终落网

2019年4月21日,时隔三年,犯罪嫌疑人吴谢宇在重庆江北机场被抓获。据《新京报》报道,吴谢宇当日随身携带了30多张身份证,均通过网络购买,三年来一直在国内活动。

北大弑母案拿什么拯救(比高考成绩更重要的)(3)

爱的匮乏,是他成长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据知情者透漏,吴谢宇此前爱上了一名性工作者,两人还成为了男女朋友,他曾拿出十几万彩礼跟该女子提亲。据该女子称,她当时没有拒绝,但此后两人经常吵架,后来吴谢宇失踪就断了联系。

与吴谢宇堪称完美的学业生涯相比,他的这段“惊世骇俗”的恋情,与其说是追求自由,不如说是放飞自我。一个曾经在家庭变故中依然拒绝援助的心高气傲的母亲,怎能忍受儿子如此荒诞不经的行为?吴谢宇的行为无疑是一种冒犯和背叛,悲剧也许就此埋下了种子。

从智商上来说,一直以来学业的顺风顺水、成绩突出,吴谢宇是优秀的;但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看,他幼稚得几乎难以想象。虽然他能够在同学之间游刃有余,但他似乎却完全不懂得如何处理亲密关系——既不懂得如何爱自己的母亲,也不懂得如何选择爱人,更不懂得如何去爱自己。

爱的匮乏,是他成长之路上的最大障碍,而这或许首先源于他获得的爱太过狭隘而自私。

北大弑母案拿什么拯救(比高考成绩更重要的)(4)

北大弑母案拿什么拯救(比高考成绩更重要的)(5)

这些东西,比成绩重要万倍

对于此案,震惊也许不能完全表达我们的感受,晚上看到这个消息时,心中充满的恐惧,可这样的事真心不少!前不久的孪生姐妹合伙杀死亲生父母事件,还有几年前的少女不堪忍受父母吵架杀双亲碎尸、儿子锤杀父母事件等等,都是摆在眼前活生生的事实!

可许多家长要说了,这些事件毕竟是有原因的,不是嫌疑人自身还未成年、心智不成熟,便是父母不和睦,经常打骂孩子,给孩子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但吴谢宇一直以来都是优等生,考试状元、拿奖学金、GRE高分通过等等,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会活活将自己亲生母亲杀死。何况,他的母亲也是一名教师(初中历史老师),他接受的教育应该是更理性、更多元的教育,他不是应该按照许多家长想象的那样,一路高歌猛进,硕士、博士,进入顶级公司,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吗?怎会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呢?

这便是众多父母的思维惯性,总以为进入名校,考上研究生、博士,便成为处处优于别人的强者。但是不管多么“优秀”的人,如果只重视成绩,不重视品行、品德方面的教育,哪怕是就读于某华、某北等一流学府,照样会出现偷窃、自私、霸道等不良品性,甚至出现杀母这等灭绝人性的事情。

我们应该明白,也许有时候学霸也只是成绩好了那么一点,现有的考试机制更适合他一点,或者高考时运气好了那么一点,还远远没达到处处”优秀“的地步,甚至由于更加专注于成绩,从而忽略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比如仁爱孝悌、诚信知报,以及古人都坚守的“温、良、恭、俭、让”。

所以,别再拿好成绩、名校、高学历作为衡量孩子优秀的唯一标准了!告诉他们,努力便好,严格要求但不必苛求,放松自己的内心,有什么不愉快大声说出来,与爸妈一起解决。毕竟,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感悟、去留恋、去牵挂。

单有分数,没有健全的人格,人将残缺不全。性格决定习惯,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着最后的结果。

白岩松曾说:“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赢,更要教会他们如何漂亮地输。” 作家刘震云在他的书中写道:生活本没有输赢,但如果你一旦有了胜负心,那就便是输家。

赢未必可喜,输未必可悲,胜负并不重要,跌倒了能站起来才是最美的姿态。真正重要的,是培养那些能够使你终身受益的品质和素质,完全不必为了考试和分数、为追求第一而过分透支自己的体力、精力、兴趣爱好。

北大弑母案拿什么拯救(比高考成绩更重要的)(6)

教育最需要的不是现代化 而是正常化

每年高考结束的时候,有两个群体最高兴。一个是高三的考生终于解放了,考了6年甚至是12年,就是为了这一天的“解放”。另外一个群体就是收废品的,工作量剧增,收入也剧增,每个考生家的资料、试卷都要装满一辆三轮车。

很多学校毕业的“仪式”就是“雪花”飞舞,把所有的课本、考卷全部撕了,从楼上往下扔,作为一种宣泄。大量复习资料,扔掉、烧掉、卖掉,再也不用了。这个事实本身就发人深省。

北大弑母案拿什么拯救(比高考成绩更重要的)(7)

高考前撕书,正常放松or病态发泄?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但回过头来想,我们的教育究竟为大家留下了什么?这个问题、这种反思永远不会过时。

那些被称为“高考加工厂”的学校心里有数,他们的强化训练、军事化管理严厉到了什么程度?这样的学生固然能考上清华、北大,但是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成才?

北大弑母案拿什么拯救(比高考成绩更重要的)(8)

学校和老师,除了分数,

能关心的还有更多

有老师说,现在的学校,对学生和老师的考核,都是以“教育GDP”为本。什么是“教育GDP”?就是考试分数、升学率、学校排名....它们已成为学校工作实际的指挥棒。

有人会说,这是为学生好,学生和家长要的就是这个。这种以分数为本,以升学率为本,以数字为本,是以不惜以摧残学生、牺牲学生的健康和青春为代价的。

刚才讲的例子,当学生长大之后回过头来,当他们认识到社会的博大、人生的丰富多彩的时候,他就会反思,就会痛恨,就像钟道然说的:一个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被耗费了,一片废墟,而青春是无法弥补、无法挽回的。

那些一味追求升学率的学校,如果说是以学生为本的话,也只是以少数学生为本,以少数高分学生、少数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为本。这就是我们在很多重点学校看到的普遍现象——把学生按学习成绩分为快班、慢班,分为龙班、虎班、火箭班,关注的只是少数学生,靠这个吸引大量的择校生,而大多数学生只能随波逐流。

除了超级学校,还有超大班额。不少县城的中小学,最大班额可以达到120人、130人,越是重点学校班额越大,很多家长砸锅卖铁,非要进这些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样的学校,你说它是优质教育谁会相信?没有一个老师有能力照顾班上100个学生,不可能的事!

我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老师也是人,谁也不是神,教师工作尽管有其特殊性,但也只是一项工作。

希望我们的学校,在重视分数的同时,去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机制,去提高时间管理的效率。少一点功利与急切,多一点包容和自由。有些高中,一个月两天假,一天十四节课和自习,成人都受不了。

希望我们的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孩子明白:分数,不是人生的全部。健康的身心、善良的品性、正直的人格、乐观的精神、积极的态度等等,都是宝贵的财富。

北大弑母案拿什么拯救(比高考成绩更重要的)(9)

不要让分数“绞杀”生命和希望

作家郑渊洁曾经为孩子们写了一首歌:“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上学去啦/希望这不是永别/我要活着回家……”,此时此刻,我们不禁心如刀割。

我们教会了孩子拼命地冲刺,却没有告诉他们:失败了,该如何勇敢地面对;受伤了,该如何优雅地疗伤;跌倒了,该如何转化成继续远行的力量。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会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父母在教会孩子正确对待挫折的同时,还要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人生因为充满了挑战与挫折才精彩,能战胜自己的孩子就会得到更好的成长。

孩子的生命,不应被分数绑架,沦为只会考试的工具。还有41天就高考了,希望我们能理性的看待分数与竞争,积极应对,提高学习效率。

每一个孩子,都独一无二。分数,不是评价的唯一标准。

来源:江西教师网 、新京报、海峡都市报、温州市公安局、文先生、 少年大世界、海南新闻频道、洪巧俊、 EOL、先生手账,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由高中生学习(ID:gzsxuexige)编辑整理

责编:李雅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