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大学前的准备(升入大学你首先应当了解的是)
升入大学前的准备(升入大学你首先应当了解的是)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54个、创新团队16个,其中有国家部委联合共建研究基地3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3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和部市共建研究基地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团队7个。主办有《长江师范学院学报》《三峡环境监测》《长江师范学院报》三种全国公开发行报刊和《三峡教育论坛》《乌江论丛》《巴渝教育探索》等重庆市内部连续出版刊物。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3项,国家部委和重庆市科研项目354项,横向科研课题200余项。学校科研质量(FWCI)和高被引论文稳步提升,发表SCI论文577篇、EI(JA)论文208篇、CSSCI论文392篇,职务发明专利申请390件,授权164件,新品种认定及科技成果转化20余项。学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
九月近在咫尺,小编已有预感长师定将热闹非凡
为什么?因为长师即将迎来一群小萌新们呀!
长师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高校呢?来看看这期“长师讲坛”吧~
学校是一所重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9月,由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办学声誉,在重庆市高校布局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形势下,学校一如既往地担当起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积极进取,努力开创统筹城乡发展的地方高校建设新局面。
学校所在地涪陵区,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素有“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地处重庆市发展新区核心增长极。涪陵是先秦时期的巴国国都,文化积淀深厚,多元而独特的巴枳文化、易理文化和榨菜文化,孕育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艰苦创业、不甘人后”的涪陵精神。在地方文化的浸润孕育下,长江师范学院承袭“诚意正心、钩深致远”的治学旨趣,形成了“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确立了“创新为魂、应用为要、能力为本、服务为重”的办学理念。
长师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1931年
2001年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办学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校现有李渡和江东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900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建筑特色鲜明,是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
学校现有文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绿色智慧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传媒学院、音乐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美术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个二级教学单位。设有5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基础,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学、艺术学等为主干,多学科相互融合、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架构。学校现有重庆市重点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市级特色专业9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个。有市级精品课程10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学校是教育部初中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培训院校、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三峡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重庆市属高校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54个、创新团队16个,其中有国家部委联合共建研究基地3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3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和部市共建研究基地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团队7个。主办有《长江师范学院学报》《三峡环境监测》《长江师范学院报》三种全国公开发行报刊和《三峡教育论坛》《乌江论丛》《巴渝教育探索》等重庆市内部连续出版刊物。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3项,国家部委和重庆市科研项目354项,横向科研课题200余项。学校科研质量(FWCI)和高被引论文稳步提升,发表SCI论文577篇、EI(JA)论文208篇、CSSCI论文392篇,职务发明专利申请390件,授权164件,新品种认定及科技成果转化20余项。学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0项。
当前,学校正按照“发展品质上新台阶、教育质量上新水平、学科建设有新成就、体制机制有新面貌”的“四新”要求,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统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度转型战略、人才强校战略、信息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一校区”战略等六大工程,向着“渝东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研基地和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重要基地”的目标奋勇迈进。
校徽
首先让小编来讲解一下我们的校徽
长江师范学院校标呈圆状,以蓝色为基调。外环由学校名称和英文译名组成,内环由核心图案和1931字样组成。
校标外环,下半环书有毛体校名“长江师范学院”,上半环为学校英文译名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这是校标内环核心图案,形似迎风起航的帆船,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气,表达了全校师生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决心和勇气;又似一本翻开的书卷,洋溢着书香气息,意喻我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又似一朵盛开的鲜花,象征祖国的花朵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以此表达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校标核心图案寓意深远,内涵丰富,体现了“创新为魂、应用为要、能力为本、服务为要”的办学理念,展现“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境。
取意两江交汇,与我校地处长江、乌江交汇的地理位置相符。
字样1931,体现我校深厚的办学历史和文化底蕴。选择1931的字样,是经学校党委会研究决定,将1931年“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作为学校的前身。
了解完了长师的校史校情,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长师的校园景物吧
长师的每一处楼宇,道路,场馆的名称都有它独特的含义
下面就让小编当一回导游带你一览长师吧
正心楼、诚意楼、钩深楼、致远楼
正心诚意:出自《礼记·大学》,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钩深致远:出自《周易·系辞上》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我校扎根涪陵办学多年,文脉与涪陵理学文化相通,承袭了“诚意正心、钩深致远”的治学旨趣。用此两句命名有文脉传承之功。
崇仁楼、崇义楼、崇礼楼、崇智楼、崇信楼、拏云学生活动中心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发展史,成为中国历史上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崇,尊崇之意。
拏云,指志向高远,出自李贺《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拏云”。恰紧邻双亭山“拏云亭”,且礼堂造型似一朵吉祥之云。
格物楼、格致楼、格律楼、格理楼
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
格致:穷究事物的道理而求得知识;
格律:原指诗歌格式、音律之准则,也有法度、规格之意;
格理:规范人生的道理。
天健广场、天一广场
天健: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一:天人合一之意。
沿袭天一广场的称谓,两广场以“天”命名,成系统。
天枢广场、天璇广场、天玑广场、天权广场。玉衡学术厅、开阳学术厅、摇光学术厅
北斗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斗,命名四个天井广场;
玉衡、开阳、摇光为柄,命名三个学术厅。从形上讲,四个广场排布恰似“斗”,三个学术厅三层上下排布,恰似“柄”。
且广场以“天”命名,呼应“天健”、“天一”两广场。
弘毅体育馆
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我校学风为“弘毅尚知、求真务实”,取“弘毅”命名,呼应学风建设。
行健大道、行知大道。行健体育场、行知体育场
北部大道沿用现名“行知大道”,南部大道邻“天健广场”,且南北用“行”字头命名,故命名行健大道。
北部体育场邻行知大道,故此命名“行知体育场”,南部体育场邻行健大道,命名为“行健体育场”。
鉴湖环道
绕鉴湖而成,故以鉴湖命名。
知音路
靠近音乐学院,毗邻五音台和琴韵广场,故以“知音”名。
思勤路
思勤:差则思勤,比喻比别人差的时候就要更勤奋。
邻体育场,当思勤练,邻食堂超市,当思勤劳之不易。
总而言之,长师会证明你的选择没有错!
小萌新们,长师会因你的到来而与众不同哦~
九月,我们不见不散!
图片:新媒体工作站
编发:曹栩睿
责编:哈秋红
审核:孙嘉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