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追逐强教梦全市教育工作综述(开拓创新融合新路径)
矢志追逐强教梦全市教育工作综述(开拓创新融合新路径)“四大工程”“双创”领航,倾情打造教育“优质均衡”新高地。新城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新建市89中学分校、后宰门小学幸福校区,新增优质学位3020个,树起全市“新校”即“名校”新标杆。完成第二批8所“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改扩建学校5所,改造提升50余所,办好办强公办教育,优质学位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凝合聚力打造教育“优质均衡”新高地后宰门小学幸福校区开设36个班,新增学位1620个,是新城区新建学校中创新管理机制,“提升一校,带动一片”的典范。“我家离学校5分钟就到了。”舒同学这学期升入了二年级,在这所学校上学,他每天可以在家多睡半小时。家住韩森路的翁女士当初了解到这所新建学校离家不远,而且就在学区内,她果断送孩子到这里就读,“我最看重的是后宰门小学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学校的硬件设施,孩子对于能来这儿上学也非常开心,他跟别的小朋友说起来特别骄傲。”后宰门小学幸福校
“当初摇号没摇上民办小学,觉得在教育上亏欠了孩子,可入校的这两年来,我深刻感受到学校内涵的快
速提升。正直、有爱、自强、感恩的学校精神给了孩子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展示平台,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在家门口就上了好学校!”家长曹吉的这番话说出了西安市新城区坤中巷小学众多家长这两年的心声。
“这一年来,我感受到了‘双减’带来的新气象,我再也不用背着重重的书包去辅导班了,周末原本用来课外辅导的时间被释放出来,我跟着爸爸一起在球场上挥洒汗水,跟着妈妈学做我最爱吃的鱼香肉丝……现在我们可以把校内学习的知识能力带到生活中验证运用,让我们体验到不一样的收获,同时也画出我美好的小学记忆——课堂,如此可爱;老师,如此好玩;同学,彼此怀念!”这是现实新城区长缨路小学六年级四班周熙林最直观的感受。
新城区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纵深推进教育改革创新,高质量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实施“红色育人传承、教育优先发展、队伍量质齐升、办学品质提升”四大工程,着力打造校园书香浓郁、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职业幸福、人民群众满意的基础教育名城,努力让辖区群众享有更优质、更公平、更美好的教育,奋力开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凝合聚力
打造教育“优质均衡”新高地
后宰门小学幸福校区开设36个班,新增学位1620个,是新城区新建学校中创新管理机制,“提升一校,带动一片”的典范。“我家离学校5分钟就到了。”舒同学这学期升入了二年级,在这所学校上学,他每天可以在家多睡半小时。家住韩森路的翁女士当初了解到这所新建学校离家不远,而且就在学区内,她果断送孩子到这里就读,“我最看重的是后宰门小学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学校的硬件设施,孩子对于能来这儿上学也非常开心,他跟别的小朋友说起来特别骄傲。”后宰门小学幸福校区的投入使用只是新城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双创”领航,倾情打造教育“优质均衡”新高地。新城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新建市89中学分校、后宰门小学幸福校区,新增优质学位3020个,树起全市“新校”即“名校”新标杆。完成第二批8所“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改扩建学校5所,改造提升50余所,办好办强公办教育,优质学位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四大工程”
释放“家门口好学校”的吸引力
新城区实施“红色育人传承、教育优先发展、队伍量质齐升、办学品质提升”四大工程。实行一长多校,目前已涵盖42所学校,占全区公办学校的57%。动态孵化“名校 ”教育集团28个,实现了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培育“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13所,全区教育品质实现整体跃升。
优先引进教育人才,开通教育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建立常态化的教师补充机制,招录教师790名,交流教师 1617名,培养市级以上品牌教师1088名。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评定特级校长、高级校长等41名,不断推进教育家办学治校。专业化师资管理队伍的持续壮大,为新城教育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全区5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加课后服务,保持课后服务全覆盖,参与学生53245人,学生参与率87.83%,参与教师3929人,教师参与率96.87%。全区组建课后服务社团730余个,以课后服务助力“双减”提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减负提质
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令秦川小学六年级的皮云蔚感受最为深刻的是这一年作业的变化。她微笑着说:“‘双减’以来,我的作业量大大减少,作业已经不是事儿,在学校就可以完成。老师还指导我们尝试很多新颖多样的实践作业:设计邮票、创编连环画、设计店面;学做家务、种花养殖……周末,我还有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幸福林带’、地铁修建现场进行参观采访,感受家乡西安的发展进步,去‘韩森冢’、护城河做调查研究,感受环境保护带来的生活变化……”
新城区教育局打好“双减”组合拳,聚力做优做精课后服务,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着力创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创设育人的教育新生态,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多方协同,统筹推进。
后宰门小学的汉服社团让孩子们在课后服务时间了解古典礼仪习俗、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四驱车社团通过四驱车模型拼装为基础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市38中是教育部首批命名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积极发挥传统体育项目和特色体育项目学校引领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社团活动,全面提升了校园足球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市43中是第二批“中国棒垒球传统学校”,也是陕西省第一家国家级棒垒球传统项目学校,学校运动队在各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赛事成绩名列省市前茅。新知小学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针对学生需求设计了舞蹈、小乐器陶笛、葫芦丝、线描画等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让艺术浸润孩子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育英小学在古诗文社团教学中,坚持从学生的认知、思维、实践能力等出发,设计了“经典读起来”“诗文画起来”“故事讲起来”“歌曲唱起来”“节目看起来”“剧本演起来”等丰富多彩的特色实践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有质量”“有特色”“有乐趣”的实践作业中获取知识。
黄河小学暑假给家长发出倡议书,对假期亲子活动进行指导,以学校教育带动家长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下,假期里家长带着孩子锻炼身体、共读好书、亲近自然、体验滑翔……三年级三班家长程丹表示,“精彩纷呈的假期生活让家长把童年还给孩子的同时,体验到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喜悦,树立了在教育孩子道路上的信心。”
“1 3 3”
助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新城区教育局党委创新打造“12345”大思政工作体系。即:“1”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是牢牢把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条主线。“3”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机制。“4”是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班主任、骨干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四支队伍。“5”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联合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后宰门区域共同打造形成“1 3 3”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模式,引导青少年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永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 3 3”即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89中学、汇知中学、爱知中学 后宰门小学、育英小学、新知小学。新城区教育局特聘西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指导中心主任、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军学为新城区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发展中心学科指导专家;率先委托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全区教育系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题研讨;全区小学思品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由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编辑了《强化使命担当立德铸魂育人——新城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优秀征文集》。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舒荣教授的师德工作坊与新城教师进修学校思政教研无缝对接,协力构建“四好”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平台,努力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融通、队伍打通、资源互通。
乘势而上
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发展新格局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连日来,新城区教育局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做到学深、悟透、做实。提出聚力三个突破、聚焦三个行动、聚合三支队伍的工作思路,全力加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和“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倾情打造教育“优质均衡”新高地;实施“红色育人传承、教育优先发展、队伍量质齐升、办学品质提升”四大工程,持续释放“家门口好学校”的吸引力。
聚力三个突破。
一是在资源挖潜上求突破,针对老城区学校特点,着力优化教育资源,加强与学校周边单位和规划部门的联动,充分利用立体空间扩容增量。优化幸福路地区原企办学校布局,拓展学校发展空间。
二是在纵深推进“名校 ”集团化办学上求突破,动态优化教育集团结构,加快建设紧凑型教育集团,优中培优,培养更多的新优质学校。
三是在构建优质教育四大板块上求突破,全力打造解放路区域、幸福路地区、西京医院区域、大明宫区域四大板块优质学校集群,紧盯新校建设,引进名校资源,全面提升教育综合实力,保持新城教育在全市的领先优势。
聚焦三个行动。
一是实施高中质量提升行动,抢抓新高考综合改革机遇,推动普通高中发展弯道超车。实施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集中力量打造市89中、西光中学2所特优高中,全力支持黄河中学、市89中分校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做优做强高中教育,牵引初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实施“两个创建”攻坚行动。高质量完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两个创建,全力办好群众身边的公办学校。学前教育增加公办学位,义务教育加快优质均衡,深化“双减”提质增效,全力推进西安职业中专与市89中职普“名校 ”。
三是实施校园安全守护行动。校园安全做到“三严防”,疫情防控做到“三严抓”,全力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聚合三支队伍。
一是打造善管理的书记校长队伍。实施党建领航工程,推进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选优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配合组织部门,优化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机制,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实施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实行跟岗锻炼、结伴成长、交流任职等多轨并行的校长培养模式。
二是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施教育人才建设工程,从“招、培、引”入手,优化三级三类名师团队培养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和能力提升,加快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持续深化教师“区管校聘”,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优化绩效工资分配,发挥好激励导向作用。
三是打造高效能的机关干部队伍。开展机关干部效能作风提升专项行动,转作风、强能力、提效能。探索局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学校之间干部贯通选用机制,加快干部成长,融入全区干部队伍大局,进一步增强工作使命感和责任心。
文|张競之 编辑|李华 审核|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