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我县学校助力教育扶贫(结对帮扶促发展)
帮扶我县学校助力教育扶贫(结对帮扶促发展)近年来,天津市津南区与甘肃省灵台县深结情缘、双向协作、汇聚合力,以“培养、提质、促效、引领”为工作思路,持续推进人才交流与教育发展同频共振,共同践行深度教育理念、共同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同书写了教育发展的新答卷。截至目前,天津累计向灵台县投入教育帮扶资金113万元,两市、县共互派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590人次,灵台县7所学校与津南区学校结为“联谊兄弟校”,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津南区爱心人士和团体主动为灵台教育捐款捐物达5.2万元,惠及师生3000多人。“为进一步扩大教育人才交流的覆盖面,我们与天津市津南区教育局初步探索构建了以名师工作室带动我县教育人才整体提升的交流协作新模式,采用线上网络同步教学研讨的方式进行。”县教育局人事股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为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教育人才交流工作,统筹线下交流与线上培训相结合,天津市津南区李宗茹名师工作室、于茂红名师工作室、范立娜名师工作室、赵志芳工
刘军老师的“创变国宝 泥塑瓦当”主题课堂
近日,在灵台县朝那镇中心小学,一场精彩纷呈的“创变国宝 泥塑瓦当”主题宣教活动正在进行,执教者是天津市津南区一级美术教师刘军,他从一片片小小的瓦当入手,带领学生们探索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他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和神采飞扬的教学热情深受灵台师生的喜爱。
刘军老师指导学生体验“创变国宝”的艺术乐趣
这已经是刘军老师第二次来到灵台,此次和他一起援灵的还有其他12名来自天津市津南区的优秀教师。他们积极响应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支教政策,抵灵后,迅速深入灵台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工作,立足课堂教学,精准分析学情、精细设计学法、精敏调控课堂、精简课堂训练、精心作业辅导,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为每所学校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气象。
天津市津南区支教团队捐赠活动
“除了完成在各自学校的教学任务,每周周五,我们团队都要到偏远乡镇学校开展‘心手相牵、逐梦扬帆’送教下乡及捐赠活动,为农村的老师和孩子们带去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支教团队队长赵景秋老师介绍道。用步履丈量灵台,用爱心走访调研,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们深入5所乡镇学区开展送教下乡及捐赠活动5次、组织学科专题培训和教育教学研讨31场次,讲授示范课44节次,捐赠学习用品1358件,受益师生达1500多人。
支教团队开展“心手相牵、逐梦扬帆”活动
“为进一步扩大教育人才交流的覆盖面,我们与天津市津南区教育局初步探索构建了以名师工作室带动我县教育人才整体提升的交流协作新模式,采用线上网络同步教学研讨的方式进行。”县教育局人事股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为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教育人才交流工作,统筹线下交流与线上培训相结合,天津市津南区李宗茹名师工作室、于茂红名师工作室、范立娜名师工作室、赵志芳工作室先后4次通过线上“赋能充电”式培训为灵台县1449名教师“传经送宝”,有力推进教育对口帮扶,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近年来,天津市津南区与甘肃省灵台县深结情缘、双向协作、汇聚合力,以“培养、提质、促效、引领”为工作思路,持续推进人才交流与教育发展同频共振,共同践行深度教育理念、共同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同书写了教育发展的新答卷。截至目前,天津累计向灵台县投入教育帮扶资金113万元,两市、县共互派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590人次,灵台县7所学校与津南区学校结为“联谊兄弟校”,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津南区爱心人士和团体主动为灵台教育捐款捐物达5.2万元,惠及师生3000多人。
来源:新灵台客户端·记者曹海宏 曹红远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审核:雷勇 张涛
编辑:卢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