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小升初哪个学校好(新郑学生太幸福)
新郑小升初哪个学校好(新郑学生太幸福)老师是幸福的:这些新学校也各放异彩,有效促进了新郑市均衡教育水平的提升,新郑市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等。学校开发了“水木年华成长配方课程”,包括1-6年级必修的陶艺课程、充满创造力的机器人课程、木工课程航模课程等,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到创造的乐趣。“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孩子一样,希望在我们学校,学生能做自己、做不同的自己,和而不同、补充短板,让孩子站在成长的最中央。”校长王艳说。2012年以来,新郑市累计投资近6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90余所、幼儿园38所,校舍总面积30余万平方米,新郑市第一中学、新郑市崇文中学、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新郑市弘远路幼儿园等一大批现代化学校的投入使用。
十二年免费教育、五年新建改扩建学校90余所、教师节安排千万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新郑把教育做出了“幸福感”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訾利利 文/图
郑州的教育圈有一位“壕”朋友:他全面落实十二年免费教育、五年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90余所、幼儿园38所,教师节安排千万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优秀学校、教师和学生、为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出资收购两所民办高中。
这就是新郑市,他们把教育做出了“幸福感”:中考不用报志愿均分到五所高中、对乡村教师给与每月500-700元补助、从小学到高中全免费教育……他们一步步在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
学校开发了“水木年华成长配方课程”,包括1-6年级必修的陶艺课程、充满创造力的机器人课程、木工课程航模课程等,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到创造的乐趣。
“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孩子一样,希望在我们学校,学生能做自己、做不同的自己,和而不同、补充短板,让孩子站在成长的最中央。”校长王艳说。
2012年以来,新郑市累计投资近6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90余所、幼儿园38所,校舍总面积30余万平方米,新郑市第一中学、新郑市崇文中学、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新郑市弘远路幼儿园等一大批现代化学校的投入使用。
这些新学校也各放异彩,有效促进了新郑市均衡教育水平的提升,新郑市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等。
老师是幸福的:
从物质到精神的满足
在新郑做老师是幸福的,因为从家长、孩子到政府部门都能看到他们的幸福、体谅他们的幸福。
“我们新郑的教师队伍可以说稳定的很。”新郑市教育局局长刘奎志说,老师们对工作充满着活力和热情,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激发全体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
新郑在提高教师待遇方面确实很壕:
2017年出台《新郑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对乡村教师给予每人每月700元、500元生活补助,并对乡村校长(幼儿园园长)分别再给予每人每月300元、200元补助。
同时,将高中班主任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初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300元。
今年,新郑市专门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中小学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学校、教师和学生
不仅如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也是大手笔,“我们全市300个事业编制指标,给了教育260个,确实大手笔。”刘奎志说。
2012年至2017年,新郑市共招录中小学教师1295名,年均投入教师培训经费500万元,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共培训教师300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同时,搭建师资交流平台,开展“名师骨干送课下乡”等交流活动,与郑州市的名校结成对子,派出教师到名校学习、请进名师到校指导,有效促进了城乡教师素质同步提升。
家长是幸福的:
不用为择校苦恼,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免费
一个家长的幸福是什么?上小学、上初中家门口就是优质学校,上高中不用纠结就能上满意的学校。
这一点,新郑市的家长们得到了验证:在新郑,义务阶段教育的均衡化扎扎实实做到了实处,而最让家长头疼的高中阶段,他们也创造了“解剖教育难题的最好标本”、“新郑模式”。
“作为家长完全不用纠结上哪所高中,我们的5所高中教育质量是均衡的,我自己的孩子本来很想上有着漂亮新校区的新郑一中,被分到别的高中也很开心。”新郑市教体局副局长冯煜说。
他说,在新郑共有五所普通高中,已经实现了办学条件、师资、生源等基本均衡,形成了“五朵金花竞芬芳”的局面。
自1997年起,新郑开始实施“给初中分配名额,为高中均分生源”的中招制度改革,实现了目前各普通高中在校生生源质量的基本均衡,这一改革被媒体赞为“解剖教育难题的最好标本”“新郑模式”。这一做法也被教育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借鉴推广。
2010年新郑的普通高中实施免费教育后,不再为初中分配名额,继续按照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对生源进行分配,其中中招成绩前1500名的学生,每所高中平分300人,其余学生按照办学规模进行分配,确保了生源质量的大体相当,实现了生源质量的均衡配置。
在教师方面,优秀教师支援新建学校,优先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按需分配,确保普通高中教师资源的均衡。
“当然问题也有,因为生均分数差距过大,在学生管理上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也会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冯煜表示。
还有高中教育的免费,也提升了家长的幸福感。
冯煜说,从职业教育免费,后来扩展到普通高中,2009年开始执行时学生还需要交书本费,到2016年开始实现了全免费,“为了实现高中全免费,政府出资收购了两所民办高中”。
新郑教育的“幸福感”:
26年稳坐郑州县区教育头把交椅,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7年新郑市应届本科一批上线首破千人大关,达到1057人,上线率31.17%,这一成绩让很多学校都羡慕嫉妒恨。
“正是由于生源质量大体相当、教师资源基本均衡,促进了各普通高中之间的竞争发展,确保了高考成绩连续26年郑州市县市第一名的位次。”刘奎志说。
为了实现教育均衡,自2012年以来,新郑市一直坚持“均衡普惠和优质特色”两个重点。
首先是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按照社区建设与幼儿园建设同步匹配、公办幼儿园引领示范的思路,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和民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格局。
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认真落实“控辍保学”等措施,使区域内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更加均衡 实现了广大学生及家长基本“不择校”。
普通高中教育上,进行中招制度改革探索,考生不再选报志愿,录取时按照成绩、男女生比例等因素通过计算机分成若干份,由各普通高中按招生计划抓阄抽取,保证了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
职业教育方面,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安置和对口升学工作,五年来共培养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15449人,参加对口升学2267人,对高中段教育普及率和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贡献了21.7%。
“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机遇,我们会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务实进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建设全国一流的教育现代化城市的征程上阔步前行。”刘奎志说。
(河南商报见习编辑 高予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