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孩子多大可以打骂教育(的教育真能让孩子不吃亏吗)

孩子多大可以打骂教育(的教育真能让孩子不吃亏吗)现象:超七成家长曾教育孩子“不要吃亏”两个大人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亏了,因此发生口角,还都叫来家人。物业劝不了架便报了警,民警到场后对双方进行调解,这才平息了矛盾。日前,家住三八路某小区的杨女士带着3岁的儿子淘淘到楼下玩耍。来到花坛旁时,宋阿姨正带着4岁的孙子乐乐玩小汽车。看到小哥哥手里的玩具,淘淘便凑了过去。一开始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后期淘淘拿走了乐乐的小汽车,乐乐不服气想拿回来,争夺中淘淘推了乐乐一下,不吃亏的乐乐反手打了淘淘一下。看到孙子玩具被抢人也被推了,宋阿姨心疼地不得了,帮孙子要回小汽车后白了一眼淘淘母子俩,还训斥了淘淘几句。淘淘吓得哇哇大哭。宋阿姨的态度和做法让杨女士感到心里不是滋味,虽然儿子抢夺别人玩具在先,但他毕竟还是小孩子,没有恶意。在两个孩子发生矛盾后,宋阿姨非但没有及时制止,还激化矛盾,她的做法已经对儿子造成了伤害。

孩子多大可以打骂教育(的教育真能让孩子不吃亏吗)(1)

资料图

距离幼儿园开园时间越来越近,不少家长怕孩子入园后受欺负,开始对即将入园的孩子进行打要还手的“不吃亏”教育。但是“不吃亏”教育真的能让孩子不吃亏吗?

教育专家表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社会是不同的,尽管他们之间有争吵,有肢体接触和拳脚相加,但这样的争吵及其“武力”征服也是一种交际方式。在孩子发生矛盾时,家长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教育孩子“不吃亏”。

案例:孩子闹矛盾家长介入变“群架”

日前,家住三八路某小区的杨女士带着3岁的儿子淘淘到楼下玩耍。来到花坛旁时,宋阿姨正带着4岁的孙子乐乐玩小汽车。看到小哥哥手里的玩具,淘淘便凑了过去。

一开始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后期淘淘拿走了乐乐的小汽车,乐乐不服气想拿回来,争夺中淘淘推了乐乐一下,不吃亏的乐乐反手打了淘淘一下。

看到孙子玩具被抢人也被推了,宋阿姨心疼地不得了,帮孙子要回小汽车后白了一眼淘淘母子俩,还训斥了淘淘几句。淘淘吓得哇哇大哭。宋阿姨的态度和做法让杨女士感到心里不是滋味,虽然儿子抢夺别人玩具在先,但他毕竟还是小孩子,没有恶意。在两个孩子发生矛盾后,宋阿姨非但没有及时制止,还激化矛盾,她的做法已经对儿子造成了伤害。

两个大人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亏了,因此发生口角,还都叫来家人。物业劝不了架便报了警,民警到场后对双方进行调解,这才平息了矛盾。

现象:超七成家长曾教育孩子“不要吃亏”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与杨女士、宋阿姨一样,心疼自己孩子在玩耍时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有的父母便向孩子灌输“打就还手”的原则,甚至会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

已有10年幼教经验的王老师表示,在幼儿园给初入园的小朋友们“劝架”比较常见。有时上教具课,往往是这对小朋友刚结束“战斗”,另一对小朋友又开始“宣战”。孩子们之间经常会因为抢一个绘本、玩具等发生争执。

“上幼儿园以前,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自己独享所有玩具,来到幼儿园难免会出现和其他小朋友共用同一物品的情况。很多孩子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还不懂得分享的概念,有争执很正常。”王老师说。

在争执中,有时一些小朋友的表现会让老师感到惊讶。一次,一个小班的三岁女孩玩具被男孩抢走,她随后就打了男孩一巴掌。而当老师询问女孩为何打小朋友时,女孩振振有词地说:“我爸爸说,谁要欺负我,就让我打回去,打伤了他就带着鸡蛋去看他。”女孩的说法让王老师感到汗颜,她又耐心地给女孩讲道理。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特意进行过调查,从结果来看,七成以上的儿童家长在新生入园前或平时曾多次教育子女“不要吃亏”,一些家长不仅教育子女受到欺负时要采取暴力的方式反击,甚至还有的家长专门教导子女如何打人。

讨论:针对“打就还手”市民各抒己见

针对这种现象,市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孩子受欺负了做家长的肯定心里不舒服,让孩子打回去,这也算公平。再说了孩子这么小,打的也不疼。”采访中家长林女士表示,自己的女儿长得瘦小,胆子也小,教她“打就还手”其实并没有恶意,也是想让女儿学会保护自己。

无独有偶,家长姜先生表示他也曾向儿子说过类似的话。“我这样说不是教育孩子去惹事,只是不想让他受欺负了就忍着,现在养成这个习惯,长大了还不得一直受欺负啊,男子汉不能窝囊。”姜先生说。

“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固然重要,但如果孩子从小就接受这种不吃亏、不饶人的观点,长大了怕是很难与人相处,特别是内化为一种性格时,改正起来就难了。”市民林女士对“不吃亏”教育原则尤为反对,她表示,对孩子该是疼爱,而不是溺爱,如此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人格成长。“长成一个小刺猬,何时何地能够融入集体,抑或得到欣赏和认同呢?”林女士说。

“强化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没错,但必须还手的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家长正确理解自我保护,才能正确引导孩子进行自我保护。”面对采访时市民这样说。

专家:家长应教会孩子“懂友善和为贵”

有着20年幼教经验,德州红缨幼儿园园长季胜敏表示,家长担心孩子到了新环境可能会受“欺负”的心理很正常,但也应该正确面对小朋友间发生的摩擦。面对孩子之间发生的争执,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育者都应以引导为主,一味教育孩子“打就还手”的不吃亏原则太过片面。

“尽管他们之间有争吵,有肢体接触和拳脚相加,但这样的争吵及其‘武力’征服是孩子们之间的一种交际方式。正如‘不打不相识’一样,这恰恰开启了孩子们的社会人生之旅。每个孩子的交往方式不一样,但他们的世界都是纯洁、简单的,家长不应以成人的眼光来对待和干预。而且,在语言对抗或武力较量中,不论谁输谁赢,幼儿都会总结、反思。这又会帮助他们成长。”季胜敏说。

若孩子输了,第一反应是没有父母在身边,会意识到已经不能完全依赖父母了。他们会想办法向大人和老师求助,或者与小朋友相处得更好,以获得援助的力量;孩子赢了,也未必就助长他们的征服欲。孩子打不过他就会远离他,没了朋友会让孩子苦恼。

季胜敏提出,2到6岁是培养孩子们情感、智力、性格养成的重要环节,家长和教育者在这一阶段要做好引导作用。

此外,孩子刚入园时,本来就对陌生的环境有着不安和恐惧,家长的这种做法无疑人为强化了孩子的这种焦虑心理,会对他的社会适应能力造成影响。家长应教会孩子懂友善,和为贵,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家长应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记者 张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