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日无事痛饮读离骚(浅雨读诗四时读书乐)
幽栖日无事痛饮读离骚(浅雨读诗四时读书乐)春天,风和日暖、鸟语花香,窗外碧水潺潺,窗内好书在案。细品慢读之余,赏枝头好鸟,引为良朋;观落花水面,赋得华章。其乐如何?李密牛角挂书、且行且读,乐在其中;买臣负薪苦读,乐而忘忧。环境艰苦,尚能如此,设想在清山绿水中置数橼草屋,无衣食之忧、无耕作之劳,每日徜徉在书海,其乐如何?翁森,字秀卿,号一瓢。生活在宋末元初年间,因不愿做元朝的官而在家乡浙江仙居(今浙江台州仙居县)乡里隐居,期间办“安洲书院”授徒讲学,先后"从学者达八百多人"。在元朝不尚读书的大背景下,翁森办学的行为,为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时的翰林学士陈刚中曾为之作《安洲乡学记》。不仅同时代的人对他称颂有加,后人至今没有忘记他。翁森去世后葬在下支村下翁山,1888,秀才王玉、王鹤年曾重修,程章作碑记。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纪念翁森,乡人移其墓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狮子山麓,并建“翁森公园”,常有游人前往凭吊。《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所以,有人读书甜如蜜,有人读书苦难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作《春天不是读书天》歌词,首句“春天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源”句,形象地道出了懒读书者的心声。“春天不是读书天”句,来自一首著名的打油诗,作者不详,其全文为:“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到凄凉无兴趣,不如耍笑过残年”。据《新浪博客·平头五十人的博客》记载,这首打油诗最早出现在冯梦龙的《广笑府》中,用以讥讽懒学者。
有“懒学者”以四季读书为苦,也有好学者以四季读书为乐:
《四时读书乐》宋末元初·翁森《春》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秋》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诗人小传
翁森,字秀卿,号一瓢。生活在宋末元初年间,因不愿做元朝的官而在家乡浙江仙居(今浙江台州仙居县)乡里隐居,期间办“安洲书院”授徒讲学,先后"从学者达八百多人"。在元朝不尚读书的大背景下,翁森办学的行为,为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时的翰林学士陈刚中曾为之作《安洲乡学记》。
不仅同时代的人对他称颂有加,后人至今没有忘记他。翁森去世后葬在下支村下翁山,1888,秀才王玉、王鹤年曾重修,程章作碑记。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纪念翁森,乡人移其墓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狮子山麓,并建“翁森公园”,常有游人前往凭吊。
《四时读书乐》诗,出自《一瓢稿》,先是被编入清代的《四库全书》,后又入选民国时期的初中国文课本,流传甚广。
李密牛角挂书、且行且读,乐在其中;买臣负薪苦读,乐而忘忧。环境艰苦,尚能如此,设想在清山绿水中置数橼草屋,无衣食之忧、无耕作之劳,每日徜徉在书海,其乐如何?
春天,风和日暖、鸟语花香,窗外碧水潺潺,窗内好书在案。细品慢读之余,赏枝头好鸟,引为良朋;观落花水面,赋得华章。其乐如何?
夏日,桑竹蔽日,蝉唱悠扬,门窗四敞,波光耀堂。一书在手,高卧北窗,遥想五柳先生北窗纳凉,堆书满床,乐而自比羲皇上人,我今之乐,其乐如何?
秋来,漫山红叶飘飘落,床下蟋蟀时时鸣。秋风扫却闷热,万籁明净萧然。日渐短、夜渐长,一灯如豆,然观书足矣!偶步闲庭,万籁俱寄,一轮明月挂霜天,足供赏玩,其乐如何?
冬日,万木萧疏,本自凄凉,然雪夜煮茶香满室,对灯读书乐盈心。窗下数点寒梅绽放,送来春的气息,冰消雪融、曲水流觞之期不远矣!其乐如何?
名利于我如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