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开学变胖(神兽开学别窃喜)
神兽开学变胖(神兽开学别窃喜)研究共计纳入10279名青少年(2013年,平均年龄:13.1岁),超重/肥胖综合患病率为23.4%,男孩肥胖比例显著高于女孩(男孩vs. 女孩:28.7% vs. 17.8%,P<0.001),独生子女占比43.0%,中产经济水平占比70%。学校生活感受评分:即学生对在校学习生活感受的量表评分,分数越高代表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看法越积极。研究设计cep是一项针对2013-2014学年入学的七年级学生的国家队列研究,旨在记录中国青少年的健康和成绩状况。而在本项研究中,科研人员收集了七年级(基线,2013-2014学年)、八年级(2014-2015学年)和九年级(2015-2016学年)学生和家长的人口统计特征、学生体重状况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数据进行分析,随后科研人员根据以下两个指标对参与者不同学年的学业表现进行了评估。综合成绩评分:即纳入数学、语文、英语考试成绩的综合成绩评分。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导读:一项涉及我国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研究表明,肥胖或许是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重要原因,对于女孩尤其如此,而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不过较往年不同的是,随着“神兽”回归校园,今年六一还成为了家长的“解放日”。在孩子迎来正常学习生活的同时,学习成绩再次被摆到了重要位置,各种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也成为了家长们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有约20%的儿童青少年伴有超重/肥胖,这一比例还在继续上升。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超重/肥胖会对西方国家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带来负面影响,不过尚不清楚这种相关性是否在我国同样存在,为此来科研人员以中国教育小组调查(cep)研究中的中学队列数据作为数据来源,评估了超重/肥胖以及体重状况的变化与中国青少年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研究设计
cep是一项针对2013-2014学年入学的七年级学生的国家队列研究,旨在记录中国青少年的健康和成绩状况。而在本项研究中,科研人员收集了七年级(基线,2013-2014学年)、八年级(2014-2015学年)和九年级(2015-2016学年)学生和家长的人口统计特征、学生体重状况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数据进行分析,随后科研人员根据以下两个指标对参与者不同学年的学业表现进行了评估。
综合成绩评分:即纳入数学、语文、英语考试成绩的综合成绩评分。
学校生活感受评分:即学生对在校学习生活感受的量表评分,分数越高代表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看法越积极。
研究共计纳入10279名青少年(2013年,平均年龄:13.1岁),超重/肥胖综合患病率为23.4%,男孩肥胖比例显著高于女孩(男孩vs. 女孩:28.7% vs. 17.8%,P<0.001),独生子女占比43.0%,中产经济水平占比70%。
肥胖或与成绩降低相关,并且对于女孩的影响更大
肥胖人群成绩较低:研究发现超重/肥胖对中学生学习成绩和学校生活感受评分具有不良影响,在控制协变量之后,伴有超重/肥胖的青少年在数学、语文和英语的成绩方面均显著低于非超重青少年,此外对于女孩的影响似乎比男孩更大。
并且,在初中这三年中体重状况的改变能够显著预测升学年的成绩:与一直保持正常体重的青少年相比,持续超重/肥胖或由正常体重发展为超重/肥胖的学生的学习成绩降低更为明显。
对于学校生活的整体感受,肥胖青少年评分较低:观察发现,与非超重青少年相比,超重/肥胖青少年在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参与学校活动、对学校的总体情绪方面的评分较低。
图1 研究结果
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体重相关的污名化:肥胖容易导致孩子自信心降低、抑郁、焦虑,不容易融入集体活动,从而加重心理负担,影响学习效率。在此项研究中超重/肥胖女孩的“学校生活感受评分”尤其更低,推测可能是由于肥胖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面临体重相关的污名化,甚至是欺负。
生理原因:肥胖可能会导致人体大脑供血、供氧受损。肥胖青少年的脑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均明显低于正常体重青少年,而且容易出现缺氧症状,进而导致注意力下降,思维速度减慢。
总之,青春期肥胖不仅会带来健康风险,还会带来对学习成绩和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
那么,儿童青少年肥胖应如何管理呢?
由于身体处于发育期,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管理不同于成年人,管理指导原则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预防为主、从小抓起、网络防控、分阶段管理。
而管理核心应为“体重维持”,即在身高体重不断增长中控制向肥胖发展,严禁使用饥饿或变形饥饿疗法,严禁使用减肥药和减肥饮品。具体管理的管理办法应以运动为基础;行为矫正为关键;饮食调整和健康教育贯彻始终;家庭为单位,日常生活为控制场所,需要肥胖儿童、家长、教师及医务人员共同参与。
1.预防为主
婴幼儿期健康体检评估,测量儿童身长(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对儿童体型匀称度进行评估,判断是否存在超重/肥胖。对筛查出的超重/肥胖儿童,做好身高、体重和BMI变化的监测。每1-3个月监测1次。
2.从小抓起
识别儿童肥胖的高危因素:父母一方或双方肥胖者(BMI≥28kg/m^2);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或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出生体重≥4000g、≤2500g者或宫内发育迟缓。
3.网络防控
进行以家庭为基础的行为疗法:至少一位父母或监护人参与、对整个家庭的行为习惯进行检查、采用被公认为治疗儿童单纯肥胖较为有效的方法;学校同样应参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在提供健康教育的同时,提供学校食品规划,发挥校医作用及增加学生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社区有利于控制儿童肥胖的大环境,也应参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管理;最后则是医务人群的参与。
4.分阶段管理
即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重采取更合理的管理措施。做好儿童青少年各阶段的膳食管理、行为习惯管理、运动与生活方式管理。
参考资料:
[1]Ma L Gao L Chiu DT et al.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mpair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Adolescence:A National Cohort Study of 10 279 Adolescents in China. Obesity (Silver Spring).2020.
[2]梁立阳教授.青少年儿童肥胖的管理要点和难点[R].杭州: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