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平移优质课(初中七年级数学--平移--教案)
初一数学平移优质课(初中七年级数学--平移--教案)目学第 周第 课时教
七 年级上册 数学 教案
年级: 班级: 日期:
课 题 |
平移 |
第 周 |
第 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1.了解平移的特征和性质; 2.能够识别图形的平移; 3.会画出经过平移后的图形.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平移的基本性质及其归纳过程. 难点:探索图形平移的性质. | ||||
教学准备 | |||||
课时安排 | |||||
教 学 过 程 | |||||
一、创设情景 明确目标 通过投影展示教材第28页图5.4—1,问题: 2.在以下现象中:①用打气筒打气时,气筒里活塞的运动;②传送带上,瓶装饮料的移动;③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④随风摆动的旗帜;⑤钟摆的摆动.属于平移的是( C )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 平移的性质 活动2: 观察教材第28页5.4-4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雪人的形状、大小、位置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2)雪人甲运动到雪人乙的位置时,雪人甲的鼻尖A是怎样运动的?它运动到了什么位置?帽顶B呢?连接AA′,BB′,CC′,这三条线段位置和长度有怎样的关系? 展示点评:雪人的形状、大小在平移前后没有发生变化,但位置发生了变化. 小组讨论:平移有哪些性质? 反思小结: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针对训练 3.如图所示,△ABC通过平移得到△DEF,已知∠B=45°,∠A=60°,则∠DEF=__45°__,∠EOC=__60°__.若BC=3cm,EC=1cm,则CF=__2cm__.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所示,边长为3cm的正方形ABCD沿BA方向平移2cm,则CC1=__2cm__,C1D=__1cm__,CD1=__5cm__. ● 三 平移的应用 活动3:见教材第29页例题. 思考:图形平移后的对应点有什么特征?作出B点和C点的对应点后,能确定平移后的三角形吗? 展示点评:图形的平移是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相同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小组讨论:平移作用的关键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反思小结:在平移问题中,找准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是关键,利用平移的性质,研究图形中线段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 针对训练 5.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现将△ABC平移,使点A变换为点A′,点B′,C′分别是B,C的对应点. (1)请画出平移后的△A′B′C′,并求△A′B′C′的面积; (2)若连接AA′,CC′,则这两条线段之间的关系是__平行且相等__.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从定义和性质两方面谈谈你对平移的认识. 2.请举例说明平移图形的画法.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欣赏并说出下列各商标图案哪些是利用平移来设计的? 解:(2)(4)(6)是平移,其它不是. 2.平移改变的是图形的( A ) A.位置 B.大小 C.形状 D.位置、大小和形状 3.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 C ) A.平行 B.相等 C.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D.既不平行,又不相等 4.经过平移,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不同 B.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不同的点移动的距离相同 D.无法确定 5.将面积为30cm2的Rt△ABC向下平移20cm,得到△MNP,则△MNP的面积是__30__cm2. 6.把鱼往左平移8格. (一)上交作业 教材第30至31页第3、4、6题. (二)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 |
修改补备 | ||||
板 书 设 计 | |||||
课 后 反 思 |
备课组长: 检查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