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从小给孩子读弟子规(弟子规家长版)

从小给孩子读弟子规(弟子规家长版)从众心理,是人格不够独立时对环境的依赖。很多人一辈子都从众,尤其是,当环境诱惑不多的时候,从众也并非坏事,例如,很多农民都是别人种啥咱种啥,别人干啥咱干啥,一生过得平静而坦然。例如,当整个社会都在要求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你还敢从容的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尽管你知道,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具有真善美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孩子。当周围的人都在城里买了房,你还能在自己的老宅安置若怡吗?尽管你的老宅,有水有电,也有暖气,还有一个小菜园可供侍弄。 看到的事情没有弄能够清楚,不要随便乱说,轻易发表意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弟子规这一段所要求孩子具备的素质是孩子要有主见,不流于世俗,不“从众”。其实克服人类“从众心理”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可能很多家长会反驳,我就可以克服从众心理,有吵架聚集的,从来都不好奇,躲得远远的。其实,这只是“从众心理”的九牛一毛,“从众心理”是人类

弟子规(家长版)第二十讲 让孩子做一个“真诚善良”并有“主见”的人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译文】虚伪狡诈、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千万不能说。阿谀奉承等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除掉。

看到的事情没有弄能够清楚,不要随便乱说,轻易发表意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弟子规这一段所要求孩子具备的素质是孩子要有主见,不流于世俗,不“从众”。

其实克服人类“从众心理”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可能很多家长会反驳,我就可以克服从众心理,有吵架聚集的,从来都不好奇,躲得远远的。其实,这只是“从众心理”的九牛一毛,“从众心理”是人类的天性,当一个人的心理不够强大的时候是很难克服这种先天习性的。

从小给孩子读弟子规(弟子规家长版)(1)

例如,当整个社会都在要求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你还敢从容的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尽管你知道,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具有真善美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孩子。当周围的人都在城里买了房,你还能在自己的老宅安置若怡吗?尽管你的老宅,有水有电,也有暖气,还有一个小菜园可供侍弄。

从众心理,是人格不够独立时对环境的依赖。很多人一辈子都从众,尤其是,当环境诱惑不多的时候,从众也并非坏事,例如,很多农民都是别人种啥咱种啥,别人干啥咱干啥,一生过得平静而坦然。

但是,我们目前所经历的时代,诱惑太多,因此,教育一个有独立判断和思考能力的孩子是如今的父母必须承担的责任,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高高大大的男生,上大一,经常下课后拦住我,拿出他的练习本,一道一道的问我,他做的有没有毛病?当我给他肯定的答案时,他都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表情,这种表情让我很难过,这是一个靠别人的肯定才能活下去的孩子,我能透视出这孩子在成长的路上,父母为他操了多少心,帮他做了多少主,以至于他完全丧失了判断和肯定自己的勇气,就像茫茫大海抛锚的小船,漫无目的。

那么,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最主要有两点:

从小给孩子读弟子规(弟子规家长版)(2)

第一, 当和孩子意见出现分歧时,要考虑孩子的感受,适时的让孩子做主,当然家长可能会很担心,怕孩子小,不会判断,家长的担心也不是不无道理,那么就从多倾听孩子开始,最起码应该给孩子解释争取的机会,就像曾经很流行的一句话“元芳,你怎么看?”多问问孩子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而不是每次都粗鲁的对孩子说“听妈妈的。”“你不懂。”“行了,别闹了。”“别说了,就这样吧。”……多倾听孩子,即使孩子说的没有道理,也要和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听大人的,他的想法有何欠缺,耐心的陪孩子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关键的一点,家长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多让孩子做主。

第二, 要教育孩子,让孩子理解什么是“真善美”。前些天路上遇到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在路口等红灯,当时路口交通情况混乱,这位家长当着孩子自言自语;“警察呢?警察死哪儿去了?”我当时真想好好给这位家长上上课,但是我当时只是一位“路人”,只能祈祷他只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家长,祈祷他的孩子能有机会做一个善良而平和的人。作为家长,一定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尤其是“善良”和“诚信”,做好孩子的表率。请记住,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真诚”而“善良”是幸福的起点。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