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2(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2)
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2(清华大学武协名家秦庆丰访谈录-2)1990年与研究会名誉会长沈醉先生(全国政协委员)和名誉顾问溥杰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于颐和园听鹂馆1968年从(有色冶金专业)高等中专毕业后(文革时上山下乡),被分配到工矿企业,四年半后的23岁即升为四级钳工(班长);后由于偶然的机会被选入首钢(文艺宣传队),近四年北京的舞台生涯(文革中),却又感到对未来生活与命运的迷茫和困惑……。1975年初春3月(文革即将结束),经过在北京大学第一体育馆的“三堂会审”(体委领导、人事部门领导、武术专家共同考核面试),最终确认后调入体育界。开始了近三十年的专业武术教练生涯。从初创武术队到北京市具有实力的运动队期间的训练、学习、竞赛,可以说占据了所有时间,基本上没有休息日。到2000年左右所训运动员所获金牌总数约168枚。在体委荣获特等奖,并多次被评为优秀知识分子和北京市先进教练员。从1975年9月全国第三届全运会武术比赛开始至1995年期间多次担任国际、
当问及秦老师习武和学习经历的时候,秦老师如是说:“我自幼受家庭熏陶,自然对家学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钟爱。回想起当时在父亲督教下兄长们‘击桩练功、习拳劈刀’的场面仍历历在目。以至当时(解放初期)社会上各家门派武术、摔跤的场景也至今难忘。家父常讲:“观百剑方能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为了使其家学得以珍视和认知,必须从开始即广解诸艺。故在承继家学之前,可谓遍走京城拜访名师,从而学习、体验武术之内涵。此间如少林短拳、石头拳、八拳、十二路弹腿、程派八卦掌、陈氏太极拳、形意拳、燕青拳、八极拳、虎鹤双形拳……;后又随(西城官园)赵教练学习摔跤;与当时苏联(轻量级冠军)专家赴中国的瓦西里耶夫先生学习拳击;也曾与当时公安部队(因镇反、剿匪受伤复员)的连长鲁京老师学习擒拿……。现在回味起当时在老北京城墙上、护城河畔、园林深处、四合院内……教学练功的场景,如历历在目、刻骨难忘,这些诸位老师虽已相继离世,但都堪称恩人。当时年少无知、学艺不精、常常朝秦暮楚,学其一知半解,即逞一时之强,随意试手,不知轻重,因此不知挨过多少打,受过多少次伤,每次回家又不知受过多少责罚……。
秦庆丰老师年轻时练习短刀
1969年秦庆丰老师在北京密云山中练习双手短刀
1982年5月秦庆丰老师在北海九龙壁前演练少林月牙铲之“金刚拜佛势”
1982年5月秦庆丰老师在北海九龙壁前练习中国古兵“少林月牙铲”
秦庆丰老师在“少林五形八法拳”实战训练中
(确实如此,如果略翻开秦先生所走过的学习工作轨迹,不得不令人惊异而肃然起敬。可以说从始至终:认真、坚持,赋予了秦先生最宝贵的品格——编者按)。
1968年从(有色冶金专业)高等中专毕业后(文革时上山下乡),被分配到工矿企业,四年半后的23岁即升为四级钳工(班长);后由于偶然的机会被选入首钢(文艺宣传队),近四年北京的舞台生涯(文革中),却又感到对未来生活与命运的迷茫和困惑……。1975年初春3月(文革即将结束),经过在北京大学第一体育馆的“三堂会审”(体委领导、人事部门领导、武术专家共同考核面试),最终确认后调入体育界。开始了近三十年的专业武术教练生涯。从初创武术队到北京市具有实力的运动队期间的训练、学习、竞赛,可以说占据了所有时间,基本上没有休息日。到2000年左右所训运动员所获金牌总数约168枚。在体委荣获特等奖,并多次被评为优秀知识分子和北京市先进教练员。从1975年9月全国第三届全运会武术比赛开始至1995年期间多次担任国际、国内武术、太极拳、剑比赛场上执裁和裁判长职务。多次受邀与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合作,担任中国传统武术和青少年儿童、武术训练专题节目主讲:1993年,北京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运动专业)毕业;2000年荣获“中国当代武术家武术贡献奖”。相继入典辞书:《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中国武术人名辞典》、《中华名人大典》、《中国专家学者辞典》、《东方之光—共和国英才全集》、《国际名人录》、《世界名人录》等60余部入选。《中国日报》(外文版)等报刊多以专栏介绍其生平业绩,1988年即举办北京市教练员个人学术展。1993年晋升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当时北京市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晋升条件是:学历、全国通考英语成绩、中级职称、个人专业成绩、所训运动员成绩、学术研究能力《发表专业论文、文章、专著》、六项审评突出优异者)。2003年(在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学习、考核、成绩优秀)晋升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4年离开训练工作一线,经过严格的考核面试,最终受聘进入国际文化交流领域,从事传统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研究室专项课题: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文字与书法艺术;中国古陶瓷与美学艺术)。现在回味起来,这七年多的工作、学习、研究、讲学与学术对外交流,使我逐步感到,从运动训练学到传统历史文化领域的拓展、深入、积累,以及十分重要的博文多识、积学明辩的心路历程(2007年《中国书法》大学本科毕业),至今仍感到有如陈年的美酒在洗涤心灵过程后的一种饥渴与享受、品味与喜悦、心安与满足,令人回味与感叹。这一切的知识储备也为后来在诸多国际文化交流和武术讲学以及家学的有效传承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0年与研究会名誉会长沈醉先生(全国政协委员)和名誉顾问溥杰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于颐和园听鹂馆
为重视培养青年人,两位中国武术研究院副院长蔡龙云、张山先生特意站在两侧, 以示谦逊,在云南昆明合影。
1982年在北京大学武术协会成立时,与著名武术家吴图南、李子鸣、马礼堂、周尊佛先生合影于北大主楼前
秦庆丰老师与原国家体委副主任刘吉先生和北京武协秘书长王小平女士在一起合影
(丰富的人生经历,是挥之不去的人生财富。刻苦、认真、坚韧是伴随秦先生的学识与智慧的基础。——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