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十大课程理念(当不一样的数学遇上不一样的语文)
小学数学十大课程理念(当不一样的数学遇上不一样的语文)繆可馨事件时间点 (二)中国式教育:过度怯弱,是你无法想象的猖狂 如果你认为这场闹剧到此就结束了,那你就错了。碰上这样无理愚蠢的父母已经够倒霉了,有谁曾想,当丹尼的父母为了所谓孩子的“言论自由”,不仅动手打了老师、言语上辱骂老师,还直接向学校高管投诉数学老师。美国人搞事情的能力超乎想象。在与高管不愉快的谈话后,校外组织起讨伐老师的游行活动,民众打着:“孩子会数学,老师下台!”的口号,电视舆论对这位老师群起攻之:有的说他侵犯了学生的言论自由;有的指认她是政治精英派;最后老师被解雇了,校方给出的理由是:“不想让更多孩子受到她激进主义思想的毒害。” 故事在结局发生大反转。这位老师第二天来学校结清工资打算走人,校方当着媒体的面说两个月的工资是2000 2000=40000美元的时候,这位老师机智回应:“你错了,是220000美元!” 看完短片后,校长说的话令我印象深刻:“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
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热议的奥斯卡最佳讽刺短片《不一样的数学》,看过该片的人都由衷感叹:“这风格着实太美国了!”那些羡慕美国式教育的人,确实可以好好看一下这个短片。
丹尼怒气冲冲质问老师
(一)美国式教育:过度的自由,是你无法想象的不自由
该片讲述的是一个美国小男孩丹尼在数学考试中答错了“2 2=”,她的数学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想要引导他得出正确答案是“4”,但是小男孩固执坚持自己的答案是“22”。这原本只是一件小事情,但是第二天,学生家长前来质问老师,丹尼的妈妈傲慢无理地说:“我的孩子是对的,和法西斯一样正确。”丹尼的爸爸甚至辱骂数学老师是“自作聪明的蠢蛋。”
如果你认为这场闹剧到此就结束了,那你就错了。碰上这样无理愚蠢的父母已经够倒霉了,有谁曾想,当丹尼的父母为了所谓孩子的“言论自由”,不仅动手打了老师、言语上辱骂老师,还直接向学校高管投诉数学老师。美国人搞事情的能力超乎想象。在与高管不愉快的谈话后,校外组织起讨伐老师的游行活动,民众打着:“孩子会数学,老师下台!”的口号,电视舆论对这位老师群起攻之:有的说他侵犯了学生的言论自由;有的指认她是政治精英派;最后老师被解雇了,校方给出的理由是:“不想让更多孩子受到她激进主义思想的毒害。”
故事在结局发生大反转。这位老师第二天来学校结清工资打算走人,校方当着媒体的面说两个月的工资是2000 2000=40000美元的时候,这位老师机智回应:“你错了,是220000美元!”
看完短片后,校长说的话令我印象深刻:“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不是我们的工作。”在美国,“自由至上”的价值理性凌驾于逻辑理性之上。小男孩丹尼一出场,是以怒气冲冲的表情举着画满叉的试卷,对老师给出的正确教导不屑一顾。有人说,你看后面家长的无理,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家教。确实,家教是一个主观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不是最根本的。家长的无理不仅仅是“中国式护犊子”的表现,而是美国式独有的社会写照:所有人自恃高明,走向了另一极端。那些真正自由主义的极端主义分子,秉持着“若为自由故,一切皆可抛”的理念,却煽动、引诱错误的价值导向,并借助媒体、大众的力量推波助澜。
(二)中国式教育:过度怯弱,是你无法想象的猖狂
繆可馨事件时间点
无独有偶,最近在我国常州,发生了一起因作文课小学生自杀的“繆可馨事件”,引起轩然大波。与我们在《不一样的数学》中所见的不同,这算的上是中国版的《不一样的语文》。作为此次事件的导火索,这位语文老师袁某美被学生曝出殴打、辱骂、向学生泼热水等负面新闻,这样师德有亏,何以为人师表?
这出悲剧折射出中国式小学教育中,小学教师权威非正当化的确立具有普遍化倾向:与过去不同,现在小学生对于老师的畏惧,多于发自内心的崇拜。中国式小学生一直是接受型的,如果说美式小学教育者奉行的是”自由至上“的非理性教育,那么,中国式小学教育则用”教师权威至上“取而代之。我们知道,尤其是小学生,是特别听老师的话的。在繆可馨之前还有多少被欺压但是敢怒不敢言的学生和家长?据悉,在繆可馨因作文评语而选择轻生之前,这位老师曾对其进行过体罚,包括掌掴、往脸上泼热水、在办公室要求孩子脱下裤子抽打等惩戒。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位老师一直在校方和学生家长心目中都颇具好评。她的权威形象,真的是”以德服人“吗?虽然关于繆可馨事件走上自杀之路的最后心理动机仍然有待侦查,但是其中的因素,与这位语文老师长期累积下来的心理阴影,脱离不了关系。
在此之前,因体罚学生上社会黑名单的人民教师还有不少。但这些事件就像社会的毒瘤,我们以为看到生长起来已经抑制不住的苗头,再去把它掐掉,以免毁了”一派祥和“的局面;但是很快,哪里又会冒出来,然后就在掐掉,如此往复。人对于悲剧的体验也是间接性的,所以,我们往往好了伤疤,忘了疼。与美国小学生人小鬼大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小学生多数是怯弱的,他们不敢反抗和提出质疑。对于有暴力倾向的老师,他们选择身心上的承受,直到崩溃的那一天,一定是用一个家庭的悲剧,去敲响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全体家长的警钟。最可怕的是,有的人还置若罔闻,仿佛只有当老师的手伸向的那个苗头是自家孩子的时候,他们才会有危机感。这无疑是可悲的。
这部分师德有亏的老师的行为,也是一部分家长的冷眼旁观所纵容的。可是我们却因此永远失去这个如此善良乐观、在不久前还在为“武汉加油”的小姑娘了。
这样美好的“祖国花骨朵”
(三)中西式教育博弈的结果:谁也没赢过谁
《不一样的数学》讽刺的不单纯是美国教育现象,而是以美国小学教育为界面,折射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所崇尚的”自由“的虚伪面目。美国社会过度不加节制的“自由”导致的思想狂热病,比起世界上任何的瘟疫对人类的危害更大。因自由而罔顾科学,只会助长愚蠢的滋生。所以在短片最后,那位数学老师的绝地反抗,便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2 2=22,那么我的工资2200 2200=220000美元,也无可置疑了。美国教育被政治上层建筑所绑架,以至于在教育世界也出现颠倒黑白的清奇现象。这不是“自由放养”,而是“掩耳盗铃”地自欺欺人。有人说,如果你看不懂今年疫情中美国人表现出匪夷所思的狂热,那你就去看看这个短片,因为它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美国上演了《不一样的数学》的讽刺剧,而中国这一《不一样的语文》着实让人难以发笑,而是心生悲凉。我们的教育确实还有太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与美国小学教育需要克制“过度自我”相反,中国小学教育需要的是“释放自我”。那些看似心理脆弱的孩子往往是承受了太多,以至于最终心理崩溃,也源自父母从小的“忍让教育”:他们告诫孩子在学校不要强出头,要与同学和睦,要听老师的话。但是他们从未教育过自己的孩子:如果老师错了怎么办?如果老师动手打我了又该怎么办?如果同学欺负我了该怎么办?不会自卫和自我保护、理性思考的孩子,最终在家长、学校、老师的多重压力下走向极端。所以中国拍了太多校园霸凌的影片,却也没有真正让“校园霸凌”不再成为素材。
最终,中西式这场教育博弈谁也没有赢过谁。也许提出这些质疑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能够引人关注这一问题,也是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