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教学实践基地(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实施)
青岛大学教学实践基地(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实施)以上活动是青岛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改革的部分体现。2010年以来,为了更好地满足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对高素质幼儿园教师的需求,同时为了解决本科毕业生入职后“上手慢”的痼疾,青岛大学学前教育深入进行了“全程实践”培养模式改革。首先,他们确立了培养“反思型”教师的目标,重新审视了专业实践的含义、价值和应有内容;其次,构建了“五六六”培养体系。其中,“五”是指根据认知规律将本科生的实践阶段分为感知与了解、全面观察、边缘参与、辅助教学和独立教学五个阶段;第一个“六” 指六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分析、一日生活组织、活动设计实施、教学研究、综合育人和沟通合作能力;第二个“六”指的是日常课程见习、集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创新项目实践与社会实践等六大实施途径。第三,根据教育部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全程实践的“学生主体” 意识和“毕业要求”导向,
青岛信息港讯 近日,据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了解到,自9月份开学以来,青岛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们严格遵循防疫规定,在各位老师的引领和支持下开展了各种多样的实践活动。
有的班级走入青岛民间工艺美术馆,近距离地观赏了工艺精湛的拔步床、形状各异各异的食盒、花色不同的鱼盘;有的班级来了一趟愉快的“绘本馆之旅”,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质朴的做人做事道理,让同学们重归童年,久久不愿离开;还有的班级分组进入到附近的青岛市实验幼儿园、山东省商务厅幼儿园和市南区实验幼儿园,观察环境的创设、师幼互动以及教师的教研过程。大学课堂中学的理论知识立刻变得鲜活起来,同学们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有了真实的感知和体验,促发了更多的期待和情怀。
参观民间工艺美术馆感受中国文化
以上活动是青岛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改革的部分体现。2010年以来,为了更好地满足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对高素质幼儿园教师的需求,同时为了解决本科毕业生入职后“上手慢”的痼疾,青岛大学学前教育深入进行了“全程实践”培养模式改革。首先,他们确立了培养“反思型”教师的目标,重新审视了专业实践的含义、价值和应有内容;其次,构建了“五六六”培养体系。其中,“五”是指根据认知规律将本科生的实践阶段分为感知与了解、全面观察、边缘参与、辅助教学和独立教学五个阶段;第一个“六” 指六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分析、一日生活组织、活动设计实施、教学研究、综合育人和沟通合作能力;第二个“六”指的是日常课程见习、集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创新项目实践与社会实践等六大实施途径。第三,根据教育部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全程实践的“学生主体” 意识和“毕业要求”导向,对接用人单位需求;第四,校院两级投入大量资金,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同时选择15所优质幼儿园为实践基地,为学生深入、全面实践提供物质空间支持;第五,出台政策文件,鼓励新手教师到幼儿园挂职锻炼,熟手和专家教师和幼儿园开展合作研究、进行驻园指导。同时,聘请幼儿园名师名园长、学前行政管理人员、教研员共30人组建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专家库。高校教师和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组合配对,围绕着本科生的实践知识、能力、智慧的发展不断互动,真正实现了三方的共同发展。
据了解,经过10年的改革,学前教育本科生和本专业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之上,“上手快、会研究”成为用人单位的普遍评价。2021年,学前教育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在软科大学专业排名中,被评为A级。(编辑:赵阳 审核:王闽浩 责编:张致之 通讯员:王芳)
来源:青岛大学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