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填志愿可以报几所大学(江西这12所特色大学值得选报)
江西填志愿可以报几所大学(江西这12所特色大学值得选报)百年追梦,砥砺前行。学校坚持“陶瓷大学服务陶瓷”,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全力聚焦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全面实施“五大高地”战略行动,朝着建设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迈进!学校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陶瓷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文博学院、科技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系、体育与军事教学部等12个教学学院(部、系)及研究生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2000人。学校倡导并践行“赢在终点”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先后开展了科研实践班、双惟实践班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创办岐黄国医书院,开启“书院式”培养中医临床高层次人才的新模式。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坐落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设有教育教学机构17个,拥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81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现有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4.13%,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85.1%,博士研究生导师195人。
现设有本科专业29个,涵盖医、理、工、文、经、管、艺、教育等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共3个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硕士招生专业40个。拥有江西省一流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专病)7个。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中医学专业“5 3”一体化招生资格 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全国唯一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试点单位。是全国唯一的中医专硕规培改革试点高校。
2020年9月,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标志着学校以中药学学科为主体的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已迈入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2021年,学校在校友会全国高校排名212名,比2020年提升43位;在全国中医药院校排名第8位,比2020年提升3位。学校的23个专业上榜全国软科专业排名前50%,其中中药学专业评级为A。2022年,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分别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第二轮),分别获批高峰优势、高峰特色和潜力发展学科(第二轮),获得3.5亿元建设经费支持。
学校倡导并践行“赢在终点”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先后开展了科研实践班、双惟实践班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创办岐黄国医书院,开启“书院式”培养中医临床高层次人才的新模式。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专业认证。在第五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均夺得金奖,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银奖2项,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一等奖。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考研升学率一直名列江西省本科院校前列,多次被评为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景德镇陶瓷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94所具有资格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参与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是具有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的百年特色名校。学校坐落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景德镇市,学校前身为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1958年成立本科建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1984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学校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陶瓷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文博学院、科技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系、体育与军事教学部等12个教学学院(部、系)及研究生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2000人。
百年追梦,砥砺前行。学校坚持“陶瓷大学服务陶瓷”,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全力聚焦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全面实施“五大高地”战略行动,朝着建设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迈进!
【扫描或长按上面小程序了解景德镇陶瓷大学更多】
新余学院(公办)
新余学院坐落于江西省新型工业城市——新余市。是新余市唯一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校园占地面积133公顷,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图书馆藏书168万册,电子图书138万册。
学校是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项目建设实施单位、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首批试点高校、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联合基金项目实施高校、教育部卓越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江西省高校首届十大文明校园、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8年8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在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学校位列502名。
学校现设13个教学学院,4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近年来,学校建有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确立为省级一流专业。
学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00余项,获批省级课程思政1门,省级一流课程20门(其中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学校拥有江西省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建设学科,建有江西省太阳电池新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交邮融合农村电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学校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60余项,教师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400余篇,三大索引收录论文29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688项、科研成果奖82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82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50人,“双师型”教师293人;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教师536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近年来,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共获奖2128项,其中国家级344项。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立项628项,其中国家级74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0%以上,连续四次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批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赣南科技学院(公办)
办学地址:赣南科技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素有“红色故都、客家摇篮、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世界橙乡”之美誉的赣州市。
基础设施:学校坐落在章江河畔,依山傍水、宜学宜教,自然环境优美,办学设施完善,是广大学子求知学习的理想殿堂。四人间宿舍住宿舒适,内设盥洗室、卫生间,空调、热水一应俱全。学校建有标准化室内球馆、游泳馆,田径场及各类运动场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提供了丰富的锻炼场所。
学科特色:学校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方向,突出以工为主的学科专业布局,紧扣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着力建设有色冶金等传统特色专业,主动对标江西省“2 6 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和赣州市“1 5 N”战略布局,逐步形成了矿业冶金类、机械电气类、电子信息类、建筑土木类、电子商务类、艺术设计类等六大专业集群。
人才培养:学校先后有千余名校友考取了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高等学府硕士研究生,2022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为16.5%,升学率多年来稳步上升。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参加国际国内数学建模、互联网 创新创业、金相技能、广告艺术、电子电脑科技等各级各类赛事成绩喜人,多次与“双一流”高校同台竞技,近年获国际奖项18人次、国家级奖项600余人次。
校园文化: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开拓学生的视野,众多的社团组织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成立了艺术团、管乐队、文学社等三十余个学生社团组织,校园文化建设呈大众化、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的特点。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公办)
学校品牌佳。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经江西地质学院、江西省地质学校、赣州地质学校、南方工业学校、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五个发展阶段。建校60余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尚学强技笃行”校训,坚持技能立身、质量立校,致力提升服务贡献力,形成了鲜明的国土资源专业特色、浓郁的地勘文化特色和“学训赛创一体化”职业教育校本特色,实现了高质量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
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首批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先后荣获“中国职业教育50强”,“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等荣誉称号,在全国(GDI智库)高职院校排行榜(2022年)中排名第54,江西省第一。
优势专业多。学校形成了以自然资源类专业(涵盖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测绘三大领域)为特色 以工科为主体,兼顾其他门类的专业体系,与江西理工大学与东华理工大学合作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应用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7个专业专升本联合培养。现有专科专业50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6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拥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办学条件好。学校校园占地1255.41亩,总资产8.4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69亿元。现有教学机构11个,全日制在校生1.9万人。学校于2021年成功申报自然资源部“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成为江西省首个牵头建设部级重点实验室的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了ICT科创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等15个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近5年技术服务产值1.97亿元,年技术服务产值3940万元,综合效益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师资力量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28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31人(其中教授5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550人(其中博士25人),“双师型”教师437人。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
就业保障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成果居自然资源行业、江西省职业教育领先地位。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称职率高达97%,优秀率超过83%。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16年超过95%,学校连续16年被评为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等级学校”和“先进单位”。被评为“中国职业教育就业百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两次)、“全国校企合作先进单位”。
专升本成功率高。2022年江西理工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与本校开展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工作,联合培养专升本学生在两所本科学校和本校的共同培养下完成2年本科阶段的学习,培养地点在本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