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书籍报告(东野圭吾放学后)
东野圭吾书籍报告(东野圭吾放学后)我在这所女子高中教数学五年了,日子风平浪静,但最近一切都变了。【简介】《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作,也是第一个获奖的作品,在1985年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并最终使他决定走上职业写作之路。可以说东野圭吾的一切都从这一本开始,梦开始的地方。《放学后》里,我想写的是出于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动机而行凶的故事。这个书名引发了一些讨论,可我至今都觉得不错。—东野圭吾
分享只是为了记录[比心][比心]
记录只是为了坚持[比心][比心]
[心]第五本:《放学后》
拍摄于樊登书店
《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作,也是第一个获奖的作品,在1985年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并最终使他决定走上职业写作之路。可以说东野圭吾的一切都从这一本开始,梦开始的地方。
《放学后》里,我想写的是出于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动机而行凶的故事。这个书名引发了一些讨论,可我至今都觉得不错。
—东野圭吾
【简介】
我在这所女子高中教数学五年了,日子风平浪静,但最近一切都变了。
上周六去学校的路上,有人突然撞过来,我险些跌落铁轨;星期一放学后,我在学校淋浴,差点中机关触电;星期二放学后,我经过教学楼,从三楼飞出一个花盆砸向我头顶;星期四放学后,在我常用的更衣室内有人中毒死去,而且现场的门被人从里面顶住了。
我报了警,自己也决心调查,没想到学校里又有人死去了,而我在回家的夜路上被人驾车猛然撞击。这一次放学后,我还躲得掉吗?
那些青春期的脆弱自尊,轻易地不得触碰,那极有可能成为对他或她一生的打扰。我们都曾经历过那样纯粹、易碎的青春,只是时光的磨砺让我们懂得逃避与忍气吞声,然后慢慢遗忘自己曾经的青春。
—东野圭吾《放学后》
《放学后》以高中生活为题材,写出青春与人性的躁动。既有青春的疼痛与忧愁,也有人性的荒凉与黑暗。以一个普通教师的眼光去观察学生,他们的叛逆与偏执。校园里有学生对老师的暗恋,有老师们隐蔽的同居关系,有老师们对学生的不理解,有体罚,有偷窥。正是这种“青春的易碎”和“成人的龌龊”造就了本该单纯的校园的阴暗恐怖。什么时候,人们在意的不是钱,而是友情、爱情、身体、容貌、回忆和梦想?在这本小说中揭示了这一个残酷而现实的话题。
当如玻璃般易碎裂的青春,美丽、友谊、回忆、纯情和懵懂被摧毁时,恨意就开始萌发、没有约束。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纯洁和声誉的重要性超过了生命,他们可以为了朋友而无条件帮忙,以远超大人想象的代价去保护自己视为珍贵的东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不会遭受法律的制裁,也没有意识到会不会自毁人生,只是一开始就回不了头,只能一步一步地错下去。
恨意究竟从何而起?请看警察大谷与老师前岛的对话。
警察大谷:你认为高中女生在什么时候会恨别人?
老师前岛:对她们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美丽、纯粹、真实的东西,比如友情、爱情,也可能是自己的身体或容貌。很多时候,更抽象的回忆或梦想对她们来说也很重要。反过来说,她们最憎恨企图破坏或者从她们手中夺走这些重要东西的人。
警察大谷:既然有人只因为一点小事就对你另眼相看抱有好感,那么反过来说也有可能。有人或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恨你。
警察大谷:青少年的心会被一种超越法律和社会规范的强大力量左右。她们并非知道凶手是谁而庇护,而是不管凶手是谁,都不希望其被逮捕,因为她们可能本能地理解凶手的切肤之痛。这是一种共犯行为。
想不到吧?原来,杀人是可以为了任何事。
青春的世界是极端纯洁和脆弱的,而成人感情世界是复杂和自私的,这种关系被东野圭吾在这本书表现得淋漓尽致。
书中大部分讲述发生在校园的案件,但是结尾的反转太过突兀。不过如果分析前岛这个人的性格,这样的结局也就不会觉得意外。
前岛这个人在我看来比较自我,被学生称为“机器”,讲课除了和数学课有关的事之外什么话都不说,可见是一个特无趣的老师。学生阳子邀请他一起去信州,他拒绝后也没有了解情况,阳子变成问题学生,他也只是尽量回避,可见是一个明哲保身的人。结婚后半年,妻子怀孕了,面对两眼放光来报告喜讯的她,他毫无感情地说:“你会打掉吧?”只是觉得当父亲太麻烦,就强迫妻子打掉孩子,可见是一个残酷自私的人。
当喝醉的前岛被妻子的情人袭击,当听到妻子的声音那一刻。那次伤害妻子的愧疚感复苏了,将死的他在最后时刻想:我不能死,死在这里也留不下什么,只会让裕美子成为杀人犯。他躺在柏油路上希望能有人路过救自己,为以往对妻子的伤害悔恨,渴望最后的救赎机会。
这部作品给人复杂难言的体验—安慰了青春,也安慰了成人,让我们看到自私的背后有深情和温暖。
这部作品被当时的一些评委批评“犯罪动机薄弱”,对此我更注重的是“猜猜谁是凶手”,这才是我目前看悬疑小说最大的乐趣。他写出了普通无法理解的动机而行凶的故事,有动人的感情描写,意料之外的诡计,跌宕起伏的剧情,生动的人物,还有让人错愕的结局,而且他的作品对人心的刻画超越了故事的风格。这也是我喜欢看他的作品的最基本原因。
没想到最近一下子看了东野圭吾5本小说,一天就能看完一本,这我还真没想到竟然可以这速度,不过更加肯定了不能推荐给儿子看的想法,太容易入迷了。
我现在看书更多的是看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而孩子更多关注的是内容。所以基于这点考虑,不推荐给儿子看。
[比心]读书的真正意义,在于邂逅1%的收获,遇见那一行文字,是一个思考,认识自我的过程。[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