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国家,坐拥多个国家重要科研平台
科研 国家,坐拥多个国家重要科研平台吉林大学物理学科培养的7位中科院院士完善的体系、优质的教学、严谨的学风使得物理学科人才培养以专业基础扎实、学习态度踏实、精神品格求实的特点而享誉海内外。六十余年来,物理学科培养出一大批活跃在各自岗位上的优秀人才,培养的学生中已有陈佳洱、宋家树、王世绩、邹广田、张泽、江雷、江风益等7位当选中科院院士;30余位以杰出青年基金为代表的杰出学者;多位毕业生担任省部级重要领导和国内高校校级领导。物理学科重要科研平台展示(部分)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平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物理学科承担了包括"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专项("973"计划)、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重大专项、基金委重大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014年邹广田院士团队,2015年、2019年马琰铭院长团队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物理学科于2014年、2015年、2019年分
在北国春城,屹立着这样一所学府,由六所大学合并而成,七十余载,沐雨经霜,现在已经发展为我国国内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高校之一——她就是吉林大学。学校不仅学科门类齐全,且基础学科实力强劲。2020年,学校入选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物理学、化学、数学3个国家双一流学科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西、湖南九个省份招生60人。下面就随小编一起走近吉林大学物理学院,了解吉林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物理学科。
吉林大学物理学科是由余瑞璜、朱光亚、吴式枢、芶清泉、高鼎三等老一辈杰出物理学家创建的,我国金属物理、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半导体物理等多个物理方向的重要奠基人和开创者都在吉林大学物理学院任教和工作过。经过几代人六十余年的奋力拼搏,物理学科在专业建设方面成绩斐然,2016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在127所参评高校中排名并列第七;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成为教育部指定建设的七个一流物理学科之一;2014年-2019年6年时间,3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全国高校中物理类奖项数排名第一。
强大的师资与科研平台物理学科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32人,教授110人、副教授92人,博士生导师9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杰出人才10人次;"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教学名师1人;包括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青年拔尖人才4人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学科现有多个国家重要科研平台: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一代大型超高压产生装置(建设经费8700万元),国家综合极端条件装置吉林分部(建设经费1.9亿元),计算物理方法与软件创新中心。强大的科研平台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物理学科重要科研平台展示(部分)
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平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物理学科承担了包括"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专项("973"计划)、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重大专项、基金委重大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014年邹广田院士团队,2015年、2019年马琰铭院长团队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物理学科于2014年、2015年、2019年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卓越的人才培养能力完善的体系、优质的教学、严谨的学风使得物理学科人才培养以专业基础扎实、学习态度踏实、精神品格求实的特点而享誉海内外。六十余年来,物理学科培养出一大批活跃在各自岗位上的优秀人才,培养的学生中已有陈佳洱、宋家树、王世绩、邹广田、张泽、江雷、江风益等7位当选中科院院士;30余位以杰出青年基金为代表的杰出学者;多位毕业生担任省部级重要领导和国内高校校级领导。
吉林大学物理学科培养的7位中科院院士
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搭建了具有物理特色的"1 2"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把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在教学理念创新的指导下,物理学院为本科生提供和创造了一流的教学条件,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宜人的学习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课余活动,引领着一批批年轻的学子在这里成长成才。本科生屡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学术竞赛中获奖,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由于毕业生特有的专业素养,使他们具有持久的专业发展后劲和较强的开拓能力,所培养出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也十分受欢迎。将近85%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20%左右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以及制造业等方向。
2019级本科生白子豪受邀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物理学院本科生在第九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获得一等奖
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
多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立足双一流建设需求,依托优势学科,着重拓展与世界名校合作,丰富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的合作网络,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目前,学院与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肯塔基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等达成多个短期交流、师生互访、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共同搭建了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与瑞典、比利时、俄罗斯、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与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合作的中俄联合办学"3 1"双学位本科生项目培养了一大批既精通俄语,又具备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复合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积淀了人才资源。在校本科生每年均可申请学校、学院各类交流项目进行短期或长期交流, 2018年和2019年,学院累积派出本科生520余人次进行国际交流,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本科生赴国外知名高校进行长短期交流(部分)
相关专业设置物理学院本科生招生专业有:理科实验班(唐敖庆班物理方向);物理学(中外合作办学);物理学类(含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核物理)
理科实验班(唐敖庆班物理方向)
"唐敖庆班"旨在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领域大师级学科后备人才,促进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坚持"小规模、高规格、精英教育"的培养理念,实行全程导师制和国际化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科基础,强化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研究的学术潜力。
理科实验班(唐敖庆班物理方向)旨在培养兼具中国根基和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志于基础学科研究的国家基础科学及大科学工程储备人才。依托物理基础学科优势,为学生们打好基础研究的基础,引导学生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展视野,启迪心智,开阔思维,使之具备宽广的学科基础,获得充足的精神成长以及形成终身受益的基础素质。
就业方向:在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
物理学(中外合作办学)
吉林大学与俄罗斯托姆斯克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物理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致力于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俄语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该项目采用双校园分段式培养模式,学生在两校分别注册学籍,前三年在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学习,第四年在俄罗斯托姆斯克理工大学培养。学生在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学习期间,除了学习正常物理学专业的课程外,还需从零起点学习俄语和专业俄语,由托姆斯克理工大学选派的俄罗斯教师授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学分,并符合双方各项要求者,可获得吉林大学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和理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托姆斯克理工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符合吉林大学保送条件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可被免试推荐到国内相关单位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得托姆斯克理工大学学士学位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可申请继续留在托理工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就业方向:在物理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物理学及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相关管理工作以及国际合作交流工作。
物理学类
自2018年起,物理学院本科实施大类招生,前4学期采用重基础、重通识,兴趣引导型培养模式,实行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第5学期后进入分专业培养阶段,学生可选择进入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核物理四个专业进行学习。
物理学专业
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专业基础宽厚扎实、综合素质高,具备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主要学习必需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加强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注意培养理论分析和技术应用的能力,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宽基础和纯粹物理型或应用物理型等课程体系。
就业方向:在高等院校、国防部门、企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及相关管理工作。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扎实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基础光学、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在重视传统光学知识讲授的同时,还强调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的初步训练,培养出良好的科学素养。
就业方向:在基础光学、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
应用物理学专业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的应用技术研究领域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以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实验方法、最新成就为基础,结合现代电子技术手段研究其广泛的技术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获得应用基础及应用开发研究的基本训练,主要学习必需的数学、物理、电子和计算机基础理论,加强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研究的训练。
就业方向:在各种与新技术有关的科研机构、产业部门、技术开发部门、高等院校等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和有关管理工作。
核物理专业
培养适应我国核科学建设实际需要,具有系统的、较好的物理学、核物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对核技术的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适应性强,协作精神好,勇于创新的原子核物理学专门人才。本专业在传统核物理专业教学基础上,在核结构、核技术应用以及核医学几个方面展开培养工作,使学生物理基础宽厚扎实、实验实践技能优秀,适应性更强、技术更全面、理工兼备。
就业方向:在工业、农业、国防、医学、环保及相关领域从事核科学相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
多年来,吉大物理人秉承"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发扬"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吉大物理精神,努力建设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与真理为友,与知识为伴,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延伸阅读:
吉林大学"强基计划"适合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对基础学科充满兴趣,具有创新潜质、自主学习能力、宽阔学科视野的高中学生报考。主要包括以下两类考生:第一类是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第二类是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对于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中获得全国决赛一、二等奖,并且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公布的强基计划相关控制分数线者,可以破格入围。破格入围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必须与竞赛对应。强基计划录取考生直接进入理科试验班(唐敖庆班)。
关注"吉林大学招生办公室"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985、211工程,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吉林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官网、吉林大学招办官微、吉林大学官网、吉林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