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学生分进三个班的人数,老师带领4个差班
十个学生分进三个班的人数,老师带领4个差班其中,先后带领4个“差班”实现逆袭,堪称个人教学工作中的经典案例,请各位老师听我娓娓道来。那时,教书就犹如历劫,在万般不可能中寻找出路。然后,不断的努力与坚持,不断的寻找与尝试,在看似不能解脱的过程中,通过努力,最终脱困。可是这名老师没有放弃,每次都是选择接受挑战,在最终的升学考试中,自己的班级逆袭成为“尖子班”,羡煞旁人。她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无数次的教学困境,每一次,都让我陷入了教学瓶颈。
作为教师,一旦忙起来,那真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一到冬天,天天披星戴月上班下班,辛苦的背影并没有换来工作的顺风顺水。不管你怎么努力,工作中总会有一些困难不期而遇,让你始终处于繁忙状态,身累心更累。
这是大多数教师的常态。
同样,有这样一名教师,她不是很走运,先后接手4个“差班”,班级平均成绩年级倒数,想一想,头就很大,带好这些班级,真的十分困难!
可是这名老师没有放弃,每次都是选择接受挑战,在最终的升学考试中,自己的班级逆袭成为“尖子班”,羡煞旁人。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遇到过无数次的教学困境,每一次,都让我陷入了教学瓶颈。
那时,教书就犹如历劫,在万般不可能中寻找出路。然后,不断的努力与坚持,不断的寻找与尝试,在看似不能解脱的过程中,通过努力,最终脱困。
其中,先后带领4个“差班”实现逆袭,堪称个人教学工作中的经典案例,请各位老师听我娓娓道来。
012006年,在农村教书的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并同时带七年级和九年级的英语课。
每天在初中的两个极端中进行教学,真的十分酸爽。
- 七年级在西区3楼,九年级在东区4楼,天天跑到腿软;
- 一边是学生入门教学,一边是考高中冲刺教学;
- 一个知识点简单,教学费劲;一个是知识点复杂,拔高不易。
真的太难了!
我那七年级的学生,简直是良莠不齐,每次要让他们读一篇文章,弄懂一个知识点,即便是费了老大的劲,很多时候也学不会。
最惨的是,到七年级上期末考试,班上的状况未能有大的起色:平均分低,优生少,只有几个,而好的班级有30多个。
真的是愁人!学生愁,我更愁。如果学生在七年级入不了门,那之后两年就白瞎了。
急!
新的学期一开学,我就不断给自己打气加油:
不能放弃,要积极找方法。“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要坚持,一学期不能缩小差距,两年总能缩小一点的。
经过思考并实践,我采取了“几步走,同时做”的方式,以改变班级现状。
一、分析学生差的原因
学生成绩差,要清楚为什么差。
学校地处乡镇,学校对进校学生进行了分层分班教学。
我所带的班级,学生的原生家庭多是农民或做小生意的人,忙于生计,对孩子疏于管理。
相比其他班级,学生教育基础差,不自信,在英语方面入门慢甚至入不了门,还有一部分已经濒临放弃的边缘。
二、做好自己和学生的心理建设
对于上述原因,很容易让人泄气,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存在一个问题:放弃 or 坚持。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作为老师就不能放弃和气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坚信一定能改变学生成绩差的现实,然后再去进行学生的思想建设。
为了让学生意识跟上,脱离当前环境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我把学生按照成绩分批次,与之谈话。
通过谈话,我给他们灌输一些成才成人的观念,给他们一些典型事例,以此树立自信,让他们认识到,努力是可以改变人生的。
我还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开讲座,讲述外面世界的变化,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够与不断变化的世界接轨,告诉他们不要放弃自己,不要被这个时代抛弃。
三、用行动说话
由于学生没有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很多东西都得靠老师来传授,所以最初的行动是靠我来推动。
- 我早上很早就去教室,无形中将早自习的时间延长了一点。利用这个时间,将学生不懂易混的知识反复讲解和训练。
-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即是力量。多陪伴学生也是一个特别行动。
- 课前早去教室,课后迟点离开,做学生的倾听者,多了解学情,多解答问题。
- 分批次谈心,梳理学生的畏难心理,找到学习困难的症结,让学生在放弃前重整精神,找到学习的方法。
- 不怕麻烦,反复为学生梳理重难点,训练、强化,直到掌握。
- 针对学生眼界狭窄的问题,经常在课前课中给他们进行一定量的输入,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不陷入狭隘当中。
经过不断的努力、尝试、改变、坚持,大部分学生在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就要放弃的当口,终于入门了,终于懂得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开始进入学习状态,听说读写都在进步。
一部分先入门的学生开始往优等生方面迈进。
我利用课外的读物给这部分优生额外补充词汇量和阅读量,让他们“吃饱吃好”,不断拔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中考的时候他们充满信心,再也不是以前的萎靡不振的样子。
考试结果令人意外,无论是平均分、优生数、还是考上重高的人数,都反超另外一个班。逆袭成功!
042014年,我被调到县城里教书,进入了更好的平台,学生应该会比较好教。
新接手的班级是八年级的两个班。
虽说是县城,但此次接班令人非常不快!两个层次的班级,A班比同类班级差20分,B班比同类班级差4.5分。
典型的落后班级,真想甩手不干!但,这是不可能的。
对于不是自己亲自带出来的“亲生的学生”,我只得想办法,利用自己那有限的智慧,硬着头皮上。
毕竟,后妈也是妈呀。
为了了解真实的情况,我决定先按兵不动,反复观察,再采取措施。
思考再三,为了让学生能迅速的接受我的教学理念,为了我能尽快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我得与学生拉近关系。
我豁出去了!后面的日子,我尝试放下老师的架子,又不失老师的威严,终于与学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本班出现的问题较多。
- 读书状态:拖沓,小声,不流畅,没气势;
- 上课状态:懒散,注意力不集中;
- 笔记情况:不擅长记笔记,空手听课,把教室当“茶馆”;
- 做题状态:速度慢,没方法。
经过观察了解,反复与学生沟通,决定对学生的一系列问题制定必要的制度来约束,不断进行调整。
- 整顿学生的思想状态:给学生正确的理念输入“学习是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不能把玩乐当成现在的事”。
- 调整学生上课的状态: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从课前的问候、起立、站姿,到课中的坐姿、桌上文具的摆放,回答问题的方式,声音等等,进行了严格的要求,让学生上课时就只有一件事“学习”。
- 落实笔记的要求:对以前不记笔记,乱写笔记进行了整顿,做出了细致的要求,让知识落实这一块不拖后腿。
- 训练学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由于学生养成的拖沓懒散,对他们做题的速度和质量都有影响,致使他们的思维也不敏捷。因此,每次做题都让他们专注认真,并且卡时间。通过课堂上的多次训练,学生逐渐开始改变原有的坏习惯。
- 目标在前,行动跟上制定制度后,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梳理,把他们划分成了不同的批次。每一批次的学生学情、习惯、不足之处都类似。立足于他们的特殊情况,分别制定了他们“跳起来能够得着的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通过老师的督促,和课代表、小组长的配合,逐渐地让学生在听力、朗读、流畅表达、听写、作文等方面慢慢地有了勃勃的生机。
终于,学生的朗读声变得响亮而有气势,上课回答问题不再是羞羞答答,而是语句流畅、侃侃而谈。
虽然在这个提高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很多的曲折,起伏,上了坡又下了坎。
但是,在不断的解决问题后,学生又得到了一次提升。
“螺旋式的上升”,说的就是这群学生。
在八年级结束的时候,A班大大地缩小了与最好的班级的差异,而B班直接反超了。
中考的时候,我所教的A班的优生人数居然成了最多的。
这两次成功的逆袭真的让人印象深刻,并且具有共同特点:
- 老师的教学智慧与源源不断的付出,科学有效地指导;
- 学生的配合与努力;师生共同的坚持不懈,不放弃。
写在最后:
教师工作是很奇葩的,累!却还是不断地在为学生的成长忙碌着!
相信我们在教师职业生涯中,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能够不忘教师初心,去认真对待,解决问题。
相信眼前的这群学生,会因为你的努力而变得更好,更优秀。
因为,我们是教师。
作者:展颜,初中一线英语教师,二十多年教龄,有着丰富的带班及英语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