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该怎么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尹建莉老师告诉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该怎么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尹建莉老师告诉你孩子的疑问立刻冒出来了:早上刚刚送自己去上学的爸爸都没说一句要去外地工作呀!孩子奶奶解释说,因为对方临时要求的,你爸必须得立马就去。她老公去年11月份因为有人进店挑事,一时冲动打伤了人,被刑拘了三个月。当时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孩子去上学了根本不在场,于是,全家合起伙来骗孩子说,爸爸去外地工作了。回想一下,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隐瞒了多少真相,说过多少谎言。“孩子是高精度小雷达。别指望他真的会相信父母说的那些谎话,他能凭直觉知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去年一个朋友家发生了类似的事件,可是做法却是截然相反的。她一直将事情瞒得死死的,以至事情最终得以解决了,她才说出来始末。
昨天下午读了尹建莉老师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 自由的孩子更自觉》第九章: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孩子。
这本书是尹建莉老师回答家长们的困惑的问答集,被很多家长奉为养育孩子的“教科书”。这一章里最打动我的是《爸爸要进监狱,怎么和孩子说?》。提问的家长算是个比较特殊的个案,但尹建莉老师给我们的答案却带有普遍性,那就是真相和谎言。
写信的人是孩子的爸爸,平时和孩子关系也比较亲密,可是因为犯下“失职渎职罪”要判三年,却不知该如何向5岁的儿子解释,未来三年父亲的缺席。
尹建莉老师的回复十分肯定,不告诉孩子真相,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忐忑不安。
回想一下,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隐瞒了多少真相,说过多少谎言。
“孩子是高精度小雷达。别指望他真的会相信父母说的那些谎话,他能凭直觉知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去年一个朋友家发生了类似的事件,可是做法却是截然相反的。她一直将事情瞒得死死的,以至事情最终得以解决了,她才说出来始末。
她老公去年11月份因为有人进店挑事,一时冲动打伤了人,被刑拘了三个月。当时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孩子去上学了根本不在场,于是,全家合起伙来骗孩子说,爸爸去外地工作了。
孩子的疑问立刻冒出来了:早上刚刚送自己去上学的爸爸都没说一句要去外地工作呀!孩子奶奶解释说,因为对方临时要求的,你爸必须得立马就去。
一周二周过去了,眼看着像是要瞒不住了,因为每天和爸爸朝夕相处的孩子真的是想念爸爸了,问题便接连冒出来了:
爸爸怎么去这么久还不回来呀?孩子妈妈回:爸爸有事情没忙完啊!
孩子显然不能信服妈妈这个敷衍的答复,又问:那他怎么都不打个电话回来呀?爸爸难道都不想我们吗?
妈妈继续骗:爸爸可能手机丢了吧?孩子:那怎么不买个新手机呢?……
两个多月过去了,这期间每次爷爷奶奶和妈妈讨论事情进展时都刻意回避孩子,也尽量不在孩子面前提起他爸爸。
儿童对父母的思念是极为强烈的,生活中那么重要的一个人突然消失不见,却得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各种疑惑难免会在孩子心中反复堆积。朋友那段时间发现孩子明显没有从前那么活泼了,偶尔还会在幼儿园里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还被其他家长告状。
等事情结束之后,朋友也似乎有些后悔,孩子爸爸回来一个星期了,孩子却不能像从前那般信任爸爸了,这就是明显的不良后果,孩子需要时间重新和爸爸建立亲密的链接。
面对孩子拿出真诚和勇气,的确很难。但是谎言却能带来更多不良后果。
根据刘同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我在未来等你》中,郝回归在成年后仍旧记得,当年自己回家撞见父母离婚的事情,他一直以为是因为自己成绩不好、不够优秀父母才会离婚的。所以,他在回到过去想要改变,但敏感机灵的大志还是察觉到了父母离婚,所不同的是大志平静地接受了。
如此看来,我们大人在自以为是说出的那些所谓的“善意的谎言”,对孩子而言,其实是另一种隐性的伤害,它看不见摸不着,或许我们根本都不知道,孩子曾在某个阶段因为我们无意识的或者精心设计的谎话而感觉自己被骗,不被信任,或者还会“自我归因”,想当然的认为是自己的错误造成的。
事实上,孩子比我们想像中更爱我们,也比我们想像中更勇敢更坚强,只需要你给他足够的爱和信任。
尹建莉老师在信的最后有一个建议更是暖心:“请用图书建立一个你和孩子的连接。”具体到如何建议他的家人帮忙,每周给孩子寄一本书,让书代替爸爸陪伴孩子成长。
我却认为,我们每个家长都可以效仿,用书本和孩子建立链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在阅读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