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现存最早的状元卷)
状元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现存最早的状元卷)这份状元卷的作者赵秉忠(公元1573年-1626年),字季卿,号其阳,出生在青州一个官宦之家,因受家庭影响,自幼勤奋好学,熟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才华横溢,在乡试、府试、院试中脱颖而出。15岁补府学生,24岁中举人,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89年),他25岁参加殿试,一举考取第一甲第一名,中了状元,30岁任会试同考官,39岁升庶子,后升礼部尚书。赵秉忠殿试状元卷以其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但是在青州博物馆收藏之前,一直在其后人手中,并被视为传家之宝,悉心珍藏,从来秘不示人。从明代万历年间到现在,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状元卷依然保存完好堪称奇迹。那么赵秉忠的这张状元卷是如何逃过劫难保存下来呢?藏在深宫大内的状元卷又如何流落到民间的呢?赵家后人又是如何把赵秉忠的状元卷从宫廷带到青州的呢?至今的几种说法都是推测和传说,真相已成历史之谜。
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始到清末废除,持续了1300多年,期间产生了800多名文状元,有案可查者620余名。科举制度到明朝时期演化成一套完整的科学考试体系,进入了鼎盛时期,从出题、监考、判卷等都极为严格和规范。
科举考试的状元卷作为重要档案收藏于宫廷之中,任何人私自携带出宫廷都要治重罪。但由于改朝换代、战乱以及外国侵略等,历代存于宫廷中的状元卷都已丢失。流传至今的状元试卷,少之又少,在大陆只有一份,就是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珍藏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明朝赵秉忠殿试状元卷。
这份状元卷为十九折册页,通高47.6厘米,每折宽14.1厘米,全文2460个字,行文流畅,字体工整,全文无一处涂改,无一处错别字,一气呵成。篇末依次署有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九名阅卷官的官职和姓名。
册页之首的下方,赫然盖着竖长硕大的“弥封关防”;上方,则是万历皇帝朱笔批“第一甲第一名”。从书法、文风、布局、神韵、才情来看,这份状元卷都堪称经典。评卷官及万历皇帝所写之批记都十分工整,从其书法功夫上可见古人对文化素养、修养的重视。
这份状元卷的作者赵秉忠(公元1573年-1626年),字季卿,号其阳,出生在青州一个官宦之家,因受家庭影响,自幼勤奋好学,熟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才华横溢,在乡试、府试、院试中脱颖而出。15岁补府学生,24岁中举人,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89年),他25岁参加殿试,一举考取第一甲第一名,中了状元,30岁任会试同考官,39岁升庶子,后升礼部尚书。
赵秉忠殿试状元卷以其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但是在青州博物馆收藏之前,一直在其后人手中,并被视为传家之宝,悉心珍藏,从来秘不示人。从明代万历年间到现在,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状元卷依然保存完好堪称奇迹。
那么赵秉忠的这张状元卷是如何逃过劫难保存下来呢?藏在深宫大内的状元卷又如何流落到民间的呢?赵家后人又是如何把赵秉忠的状元卷从宫廷带到青州的呢?至今的几种说法都是推测和传说,真相已成历史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