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余斌云南生活(余斌于坚司徒骏文三代同台侃昆明故事)

余斌云南生活(余斌于坚司徒骏文三代同台侃昆明故事)访谈环节,三人跨年代的老昆明故事碰撞也滋生出许多耀眼的火花。关于何为故乡,三人各有经历,各有想法。三代人心中的故乡在8个小朋友的带动下,现场怀旧的气氛开始浓烈起来,两位作家都分别作了单独的讲述。对余斌而言,研究西南联大的历史,并著述成书是他回馈故乡的一种方式,而有机会将书中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经历讲出来和现场的人交流也是他非常愿意的事情,“我写的东西,充满我的感情,今天在这里和新一代的、年轻的昆明人沟通、交流我很高兴。”而出生在昆明武成路的诗人于坚则一开始就感叹自己出生的街道早已不复存在,但惋惜的同时,他也热爱着昆明这片土地,他说自己写作就是要将记忆保存起来,以此留给后人,“可能过去的昆明已经不存在了,但是通过语言,通过文字,我们可以告诉将来的人,昆明曾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相信我们的下一代,他们会通过我们的写作,来总结我们历史的经验,我写这本书就是要告诉大家昆明为什么是昆明”,于坚说,除了

773查看作者:蔡晓玲 2016-05-07 22:05

都市时报记者 蔡晓玲

余斌云南生活(余斌于坚司徒骏文三代同台侃昆明故事)(1)

大红头绳牛角辫,花花衣裳吉祥痣……5月7日下午,在“我爱昆明 悦读昆明”主题读书会上,8个可爱的小朋友用昆明方言表演了三首昆明童谣,乖巧的动作,怀旧的童谣令人心生怜爱,不少前来参加活动的读者们在孩子们摇头晃脑的表演中不知不觉地沉入了老昆明的回忆中……

余斌云南生活(余斌于坚司徒骏文三代同台侃昆明故事)(2)

本次活动由同德昆明广场主办、都市时报、花生书店、云滋兰读书会、樊登读书会云南分会承办,现场邀请了诗人于坚、学者余斌还有80后歌手司徒骏文作为嘉宾,三代老昆明人同台回忆老昆明,讲述自己的老昆明故事,听得读者意犹未尽,纷纷买书签名回家深读。

余斌云南生活(余斌于坚司徒骏文三代同台侃昆明故事)(3)

三代人的昆明情怀

在8个小朋友的带动下,现场怀旧的气氛开始浓烈起来,两位作家都分别作了单独的讲述。对余斌而言,研究西南联大的历史,并著述成书是他回馈故乡的一种方式,而有机会将书中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经历讲出来和现场的人交流也是他非常愿意的事情,“我写的东西,充满我的感情,今天在这里和新一代的、年轻的昆明人沟通、交流我很高兴。”

余斌云南生活(余斌于坚司徒骏文三代同台侃昆明故事)(4)

而出生在昆明武成路的诗人于坚则一开始就感叹自己出生的街道早已不复存在,但惋惜的同时,他也热爱着昆明这片土地,他说自己写作就是要将记忆保存起来,以此留给后人,“可能过去的昆明已经不存在了,但是通过语言,通过文字,我们可以告诉将来的人,昆明曾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相信我们的下一代,他们会通过我们的写作,来总结我们历史的经验,我写这本书就是要告诉大家昆明为什么是昆明”,于坚说,除了他还有很多人在写昆明,说明这座城市是一座很深刻的城市。

还没等众人在两位嘉宾的演讲中醒过来,司徒骏文用方言演唱的歌曲《临时演员》又让大家倍感亲切,“老昆明”情怀在讲述和歌唱之中温情浮现。

余斌云南生活(余斌于坚司徒骏文三代同台侃昆明故事)(5)

三代人心中的故乡

访谈环节,三人跨年代的老昆明故事碰撞也滋生出许多耀眼的火花。关于何为故乡,三人各有经历,各有想法。

对于坚而言,故乡就是生命中的种子播撒以后生长的地方,并且要永远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激。“你在这片土地出生,到世界去漫游,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为什么我们说要落叶归根,也只有故乡有根的存在,你无论到外面怎么成功,你最后还是要回到故乡,这样你的故乡才会承认你作为一个人的存在”,于坚说,当离家的人衣锦还乡,为自己的故乡做贡献,故乡才会承认你的劳动,承认你这颗种子。

而从上大学开始便离开昆明直至退休才回到故乡的余斌则对故乡的这个词的理解更为深刻,因为“少小离家老大回”,回到故乡的余斌更多的是希望能够为故乡做些事情,也因此,在五十多岁的年纪才着手研究自己原本毫不熟悉的西南联大历史。“昆明对我来说就是一段童年,一段少年时代的回忆,我回来的时候是1988年,我越来越衰老,但是我想我应该做一点事情,就想研究西南联大,报答故乡对我的滋养”,余斌说。

余斌云南生活(余斌于坚司徒骏文三代同台侃昆明故事)(6)

听到两位作家的谈论,司徒骏文也深有感触,从小生活在滇池边的他心中的昆明是晶莹剔透的,“滇池、想象、自由,这是我至今都在追寻的东西。”16岁便辍学离家打拼,直至18岁归乡,在省外感受到孤独的司徒骏文终于对家乡有了更多的热爱和思考,“在昆明写歌的速度很快,灵感和想法很多,在其他城市都没有这么快这么细腻,我也不知道怎么来的灵感,但在昆明就有”,在读书会的最后,司徒骏文特意准备了自己创作的作品《感动昆明》表达自己对昆明的热爱。

而后,三人又为在场的读者讲述了老昆明“大西门”、“武成路”、“王家桥”、“文林街”等街道的故事,在他们的回忆里,老昆明还有围着的城墙,驼铃会在夕阳下摇响,8点钟还未落下的落日时常照耀着脸庞……

现场金句:

余斌云南生活(余斌于坚司徒骏文三代同台侃昆明故事)(7)

于坚:1994年第一次出国去巴黎,过去20多年,我已经走过无数地方,但是我还是喜欢昆明。我有一个朋友在巴黎写信给我,说你为什么要留在昆明,昆明已经不是原来的昆明了,我回答他说,因为高原还在,因为灿烂的阳光还在,因为8点钟还没有落下去的夕阳还在,因为花还在开,只要这些东西还在,我们依旧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昆明。

余斌云南生活(余斌于坚司徒骏文三代同台侃昆明故事)(8)

余斌:我不断地在寻找这些东西,一座城市应该拥有自己的记忆,如果一个城市没有自己的记忆,那么不能算是一个城市。抗战时期,昆明在全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很重要的交通枢纽,很多人去国外都要经过昆明,当时的西南联大代表中国教育界的最高水平。昆明的文化一下子升高了很多,抗战时期的昆明 那段时间有很多可以说的事。

余斌云南生活(余斌于坚司徒骏文三代同台侃昆明故事)(9)

司徒骏文:我出生在王家桥,是外来的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方,我觉得很像是昆明的尖沙咀,夜市、烧烤,所有人的状态很生动地在王家桥表现出来,到现在依旧没有变过,我很好奇。小时候那里有两个电影院,我虽然看不懂,但脑海里至今依旧有记忆,还有两个水池,你会感觉自己是生活在夏威夷。每家每户都很熟悉,你想去哪家做客就去哪家,它是很小的地方,却住着30多万人,那里给了我很多灵感。

余斌云南生活(余斌于坚司徒骏文三代同台侃昆明故事)(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