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浦东120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

关于浦东120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9个区域性医疗中心为支撑浦东医疗急救中心综合楼浦东正在全力构筑高质量区域救治服务体系!目前,全区院前急救服务半径达到3.34公里,优于全市急救服务半径3.5公里的标准。2020年,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优于全市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2分钟的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严重创伤、

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等重大疾病……

一旦发病,就要在最短时间内

送至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急诊急救。

浦东正在全力构筑高质量区域救治服务体系!

关于浦东120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1)

目前,全区院前急救服务半径达到3.34公里,优于全市急救服务半径3.5公里的标准。

2020年,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优于全市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2分钟的标准。

关于浦东120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2)

浦东医疗急救中心综合楼

9个区域性医疗中心为支撑

“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以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围绕“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全力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全速推动新区卫生健康事业更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浦东新区医疗卫生资源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为打造健康上海“浦东样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浦东新区区域范围内已有9个承担区域性医疗中心功能的综合性医院。

关于浦东120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3)

近年来,区卫生健康委以区域性医疗中心为支撑,将提升区域急危重症救治水平作为切入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积极推动区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以及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不断优化急诊急救服务流程,不断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质量和效率,形成“院前急救-院前院内无缝衔接-院内多科学协同”的一体化综合救治模式,构建完善了区域“救心、救脑、救命”生命急救高速公路,大大增强了急诊急救服务连续性,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就医体验。

一街镇至少一个急救分站

截止至2021年5月底,全区共建有43个急救分站。

2021年,浦东仅用2个月时间便建设完成高东、宣桥、万祥三个急救分站,实现了“一街镇至少一个急救分站”的目标。

关于浦东120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4)

120一线团队合影

2019年8月,区卫生健康委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契机,以解决小洋山岛反响强烈的“急救难”这一突出问题为己任,积极把小洋山岛急救分站建设纳入浦东新区区域医疗卫生规划,仅用一周时间便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本市首个跨区域急救站点建设。

小洋山急救分站建设不仅完善了区域院前急救体系布局,同时也为来沪就诊的浙江海岛居民提供了便利,尤其是该分站与原有的芦潮港和临港两个急救分站所形成的急救网络,对38公里长的东海大桥形成了闭环,可以实施双向施救,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负压车、新生儿专用车升级急救能力

按照每3万人一辆救护车的配置标准,新区配置有185辆高性能救护车,在标准化配置心电监护除颤仪、自动心肺复苏机、转运呼吸机等抢救设备基础上,逐步增配了骨髓枪、车载超声、血生化仪POCT、电子喉镜等专项设备。

其中,配置负压救护车29辆,在疫情防控闭环转运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于浦东120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5)

负压救护车上红色的负压舱

配置新生儿专用转运车4辆,配备新生儿转运温箱、多功能监护仪、负压吸引器等急救设备,最大限度保障危重新生儿转运安全。

关于浦东120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6)

新生儿专用转运车上的婴儿保暖箱

积极引入高级创伤生命支持课程(ITLS)、高级生命支持课程(ACLS)和院前紧急医疗技术员课程(EMT),开展与国际标准接轨、专业的院前急救培训,通过加强专项应急演练,全面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关于浦东120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7)

“智慧赋能”院前院内救治一体化建设

以区域救治中心为纽带,以信息化为手段,建立健全院前院内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推动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有机整合,实现无缝连接,为患者提供快捷、精准、高效的急诊急救服务。

例如,急危重症患者上车后,心电图诊断信息、POCT检查等信息即可第一时间传输到区域救治中心,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院前病史信息制定救治方案,及时开辟绿色通道,迅速做好救治准备;针对特殊患者,院内医务人员通过信息化手段还能实时指导急救人员做好现场救治,真正做到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同步启动,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患者“上车即入院”,全面落实患者救治“零等待”、绿色通道“零距离”。

关于浦东120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8)

全面提升区域性医疗中心急危重症急救能力

各区域性医疗中心均对标国家及本市区域救治中心建设标准要求,以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为支撑,积极推进区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以及创伤中心建设。

关于浦东120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9)

浦东新区区域救治中心有两大特点:

一是标识指引、救治流程、管理规范实现“三统一”。从主要通道到急诊预检、CT室等门口,均张贴醒目的优先救治标识,切实做到急诊急救“一键启动”、检验检查优先、先诊疗后付费。

二是依托区域医联体,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以“上下联动、急慢分治”为目标,发挥区域性医疗中心龙头作用,重点提升救治能力,推动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形成分级诊疗防治体系,实现急诊急救在区域性医疗中心,康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关于浦东120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10)

胸痛中心建设取得实效。

目前7家区属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均建设完成胸痛中心,其中第七人民医院、新区人民医院、周浦医院、公利医院、浦东医院均取得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

周浦医院胸痛中心细化胸痛患者就诊五个关键时间节点,实现了对急性胸痛患者即刻分诊、紧急救治的全过程管理,极大地降低了区域心血管事件猝死率,创下入院3分钟完成心电图确诊、27分钟开通阻塞血管的高工作成效。

关于浦东120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11)

周浦医院心脏介入手术团队合影

卒中中心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7家区属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均建设完成卒中中心,其中浦东医院、第七人民医院分别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高级卒中中心以及综合防治卒中中心认证。新区人民医院、公利医院、浦南医院取得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中心认证。东方医院脑卒中中心既是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又是上海市脑卒中临床防治中心。

DNT时间(急性脑卒中患者从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开始的时间间隔)国际标准为60分钟以内,通过卒中中心建设,各区域性医疗中心卒中中心DNT中位时间均控制到了60分钟以内。其中东方医院卒中中心静脉溶栓数量位于全市前列,已连续五年将DNT中位时间稳定在30-35分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于浦东120急救中心: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12)

创伤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目前7家区属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均建设完成创伤中心,其中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列为“上海市创伤急救中心(东部)”依托单位,并顺利通过验收。各创伤中心建立标准化的创伤救治流程、处置规范,为抢救危重复合伤患者赢得宝贵时间。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以急诊、重症医学科为核心,实行多学科共同协作有效机制,高效、迅速地处置了多起突发公共事件批量伤员救治工作。

责任编辑 徐玲

来源 浦东发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