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五次列车失踪了多少旅客(1959年失联的京沈列车被报全车遇难)
一六五次列车失踪了多少旅客(1959年失联的京沈列车被报全车遇难)因为,事件的详细经过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果然,时隔30多个小时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了。12次列车不但平安归来,还载回了上千人,比出发时足足多出了数百人。此时,全国人民无不欢呼雀跃,而海外的媒体却没有了任何报道。中国一列由沈阳开往北京的列车发生灾难,满载的600名乘客全部遇难。该消息立刻随着美国广播公司的卫星通讯电波传遍了世界各地,令全球为之惊愕!可是,实际的情况却并不是这样。这趟由沈阳开往北京的十二次特别快车自7月21日晚上十点多准时发车三个小时后就突然消失了。然而没有找到列车之前,任何部门、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定论车上的乘客全部遇难了,因为奇迹终归是有的。
1959年7月22日,美国一家广播公司披露了一条让世人惊悚不已的消息——中国沈阳开往北京的12次列车上,600多名乘客全部遇难。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车轮上的生活跑得是越来越快,成为中国变化的一面镜子。随着京沈高铁的建成通车,北京至沈阳的旅途时间已经缩短到了2.5小时左右。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北京到沈阳800多公里的路程,却需要花上足足21个小时。
事情发生在新中国诞生后的第10个年头。
1959年7月23日的午夜时分,大洋彼岸的美国广播公司“美国之音”的播音员报道了一条令世人震惊的号外新闻:
中国一列由沈阳开往北京的列车发生灾难,满载的600名乘客全部遇难。
该消息立刻随着美国广播公司的卫星通讯电波传遍了世界各地,令全球为之惊愕!
可是,实际的情况却并不是这样。这趟由沈阳开往北京的十二次特别快车自7月21日晚上十点多准时发车三个小时后就突然消失了。然而没有找到列车之前,任何部门、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定论车上的乘客全部遇难了,因为奇迹终归是有的。
果然,时隔30多个小时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了。12次列车不但平安归来,还载回了上千人,比出发时足足多出了数百人。此时,全国人民无不欢呼雀跃,而海外的媒体却没有了任何报道。
因为,事件的详细经过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1959年7月22日,铁道部机关突然接到从锦州铁路局发来的紧急报告:
绥中县前卫地区遭受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导致山洪暴发,水库决口。兴城至山海关之间的铁路设施和有关设备均被冲毁,通讯线路全部中断。前卫车站已被洪水淹没,12次特别快车失踪,虽已派出飞机侦察,但因地面云层太厚,始终没有找到该列车的踪影。
一辆火车就这样凭空消失了,得知消息的每一个人都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场暴雨不但浇透了锦州大地,同时也湿透了每个人的心,即便迎着瓢泼大雨也加大了搜寻力度。
临近黄昏时分,前方救援队传来了消息,一丝欣喜过后气氛依然沉闷。原来在距前卫车站大约7公里的洪水下游处,有村民打捞上来一块12次列车上的“方向牌”,一种不祥的预感侵袭着锦州铁路局每一位领导。大家猜想着3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一种是列车直接被洪峰卷走,带到了下游低洼地带;另一种是列车被迫停在石河桥上时,与突然垮塌的桥梁一起沉入了水底;最后一种便是所有人都期望的结果,那就是列车已经脱离了危险,驶向了地势较高的安全区域。可这终归是设想,暴雨还在肆意地下,洪水还在不停地涨,狂风依然凛冽地吹。直到傍晚时分,妥中地区的大雨才终于停歇,黑暗袭来,列车和600人依然不见影踪,从山海关和锦州方面派出的救援队早已疲惫不堪,但队员们没有一个人喊累、喊苦,都在继续寻找着失踪的12次列车。
列车方向牌
夜深了,可是每一个领导的办公室都还亮着灯,他们都守在电话机旁难以入眠。家属接待室里更是弥漫着一股子沉闷,大家都相互依偎着,祈祷亲人们平安无事。
7月23日,天空终于开始放晴了。从锦州和山海关派出去寻找失踪列车的各路救援队终于传回了好消息,他们在一片汪洋之中的陆地上找到了12次列车的踪影,那里是京沈铁路388公里至389公里的高坡区段,至此,列车已经"失踪"了近30个小时。
接下来便是准备救援工作,可是与地面列车长张敏媛对接上以后,获得的情况居然是需要解救上千人,这可比列车出发时所拉载的600人多出了好几百。这是怎么回事呢?列车到底经历了什么?据获救的乘客说:他们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发生的惊魂一刻。
那是十二次列车从沈阳出发三个小时后,睡梦中的乘客突然被火车剧烈地晃动惊醒。火车在紧急制动,所有的人都睡意全无,一种紧张的气氛充斥着车内的空间。没有人知道凌晨五点的骤雨突袭,如同发疯似的冲撞大地,冲击着奔驰的十二次列车。视线越来越模糊,司机长屏住呼吸,驾驶着列车在暴雨中缓慢前行,就在即将穿越石河桥时,他突然发现前方有不断跳跃的光点。又近一些,司机长才看清那是火光,他突然想起前边是一座桥,下意识地他觉得那座桥一定是出了问题,于是,他迅速拉动制动闸刹车,惊醒了所有乘客。
然而,还是有几节车厢冲到了桥上,火光迅速向列车移动过来,这时才知道是铁路养护工人。眼看着列车即将到来,而前方的桥梁已被冲垮,情急之下他们脱去自己的外套,倒上马灯里的煤油,做成火把不停地晃动以引起列车司机的注意,于是出现了列车紧急制动引发的剧烈晃动,养护工人还向列乘人员传达了三声枪响就是洪峰到来的信号。
来不及多想,列车长转动了电话号码以请求上级的指示,可是早已没有了信号。就在他焦急万分的情况下,20多岁的乘务长张敏媛站出来说:“列车必须倒退,全车人的生命最重要”,在所有工作人员的一致同意下,列车快速倒退。就在车头刚刚退回的一刹那,大桥轰然倒塌。可是大家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远处就响起了三声枪响,说明大坝已经决堤,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村庄被淹没,大树被拔起,房屋挨个儿倒下,一时间吓坏了列车上的人。
这时,司机开启了全速倒退,突然,有人大喊水里有人。原来被洪水“驱赶”的村民四散逃窜,疯了一样纷纷向12次列车涌了过来。面对这种情况,乘务长张敏媛顾不得与同事们商量,将所有的门都打开,让灾民们上车。坐在窗边的乘客也纷纷打开窗户,大家拖的拖,拉的拉,就这样,火车一边慢慢倒退,一边救人,当退至高坡区段时,竟救起了近400个灾民,加上列车上原有的乘客几乎是上千人。望着四周茫茫洪水,12次列车仿佛被困孤岛,与外界彻底失去了联系。
列车上的拥挤程度已经让张敏媛无法巡视每一节车厢,面对上千人的生命安全,作为乘务长的她感到责任无比重大,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列车临时党支部成员在战胜洪水现场合影
她想到了列车党支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党组织在,战斗的堡垒就在,此时此刻,列车党支部就应该发挥出核心作用。想到这里,她与同事们一说,大家都表示赞同。于是,临时党支部会议就地召开了,期间,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李劫夫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把旅客中的军人和政府工作人员组织起来重点照顾老人、妇女和儿童。
待一切安排就绪,已经是1959年7月22日的傍晚了,大雨也终于停了下来。这时,车厢里听见有孩子喊饿的哭声,大家才回过神来已是一天没吃饭了。张敏媛和同事们赶紧将车上乘务人员的食品分发给了老人和儿童,可剩下的近千人吃饭饮水该怎么办呢?
这时,有人大叫起来,说水面上漂浮着很多袋子。几个水性好的立刻游过去查看,竟是粮库里冲出来的面粉和花生,打捞上来后足足有2000斤。大家都掩饰不住地兴奋,一个乘务员眼尖,看见袋子上印着政府囤积粮,显然不能动,人群立马悄然无声了。过了一会儿,还是张敏媛站出来说:“顾不了那么多了,这么多人的生命要紧,出了问题我负责!”接下来临时成立了10个烙饼小组,再派人游到对岸高处的上坡村,向村民借了锅灶,整整五个小时烙了800多斤白面大饼。上坡村的老百姓还为他们送来了鸡蛋、黄瓜,做成蛋花汤,吃饭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大家的情绪也安定了下来,耐心地等待洪水回落。
第二天天刚亮,早起的旅客走出车厢便看见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同时还抛下了一些物品。他兴奋地跑回车厢大声喊着:毛主席派人来啦!我们有救啦!瞬间,车厢里炸开了锅。
至此,12次列车的失踪经过也就真相大白啦。
根据车上旅客的要求,在7月24日的旅客代表会议中,通过了两项决定:一是全列车开展卫生大清扫活动,清洁12次列车的车容车貌;二是举办全列车的文艺晚会,庆祝12次列车战胜洪水。
完了之后,与洪水顽强拼搏、奋战了3昼夜的12次列车,在一声长鸣之后,满载着胜利的凯歌,驶向了沈阳的方向。
沈阳列车段12次列车全体乘务员在战胜洪水现场的合影
在灾难面前,人类是脆弱的,因为太过于渺小;但又是强大的,因为团结的力量可以战胜困难。就像12次列车的乘客,在面对洪水和饥饿时,他们没有慌乱,而是有序地听从安排;工作人员也没有只顾着保全自己,而是尽可能地解救同胞,维持秩序。大家这样相互团结,相互配合,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这种力量将闪光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