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铁4型内燃机车(ND4型15号内燃机车)
英铁4型内燃机车(ND4型15号内燃机车)媒体的报道和火车迷的呼吁引起了中国铁道博物馆的重视。该馆派出工作人员对机车的状况进行了多次调查,并将调研情况反映给有关部门,希望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最终,中国铁道博物馆和丰台机务段对修复、收藏该机车达成共识,认为应该尽快抢救和保护这台中国仅存的ND4型内燃机车。这台内燃机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6年4月4日 《北京晚报》的一篇报道称: “我国从法国进口的50台内燃机车如今只幸存一台,而且还面临被拆解的命运。这种机车堪称中国铁路从蒸汽机车向内燃机车转型的里程碑,希望有关部门能让这台珍贵的机车进入博物馆永久收藏。”回顾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国自行研制的内燃机车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要,为尽快解决铁路运输急需大功率机车的问题,中国政府决定从国外引进技术更为先进的内燃机车作为过渡。经过比选和谈判,最终,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达成协议,并于1971年6月23日在北京签订了从法国
本报记者 王晓丹 本报通讯员 亢 宾
该机车全长23.02米,构造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车体两端设司机室,之间有贯通的双侧走廊相连通,车体中部设有动力室,动力室的两端有冷却室、辅助装置室和电阻制动柜室。机车整体保存完整,主要零部件齐全,在中国铁道博物馆第二批文物定级时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1971年6月下旬, 《人民日报》援引新华社的一则消息在中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与法国两公司签订内燃机车合同。”当时,我国正处在 “文革”的动荡时期,这样一条中国铁路与西方发达国家合作的消息确实会让人们为之一惊。
回顾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国自行研制的内燃机车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需要,为尽快解决铁路运输急需大功率机车的问题,中国政府决定从国外引进技术更为先进的内燃机车作为过渡。经过比选和谈判,最终,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达成协议,并于1971年6月23日在北京签订了从法国进口50台大功率内燃机车的贸易合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按中方要求,设计制造了3650马力电传动内燃机车,我国将其定名为ND4型内燃机车。
1973年11月,首批ND4型内燃机车运抵中国,随即交付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使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ND4型内燃机车成为丰沙大铁路丰台西至张家口区段的主力货运机车,主要担当晋煤外运重载列车的牵引任务。ND4型15号内燃机车是第五批运到中国的,1974年5月从法国装船,同年7月下旬抵达天津港,8月配属丰台机务段。1984年以后,由于丰台机务段大量配备了从美国进口的ND5型内燃机车,大部分ND4型内燃机车改在京山线担当货物列车牵引任务。
到20世纪80年代末,所有ND4型内燃机车已平均走行了240万至250万公里,对此,铁道部制定了 “维持使用、逐步淘汰”的原则,到1995年,这种机车仅剩28台,到1997年末进一步减少至16台,到2003年,丰台机务段内还有3台报废的ND4型内燃机车,其中保存较好的就是15号机车。2004年4月,另两台机车被拆解,仅剩15号机车停置于丰台机务段内偏僻的储备线上。
这台内燃机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6年4月4日 《北京晚报》的一篇报道称: “我国从法国进口的50台内燃机车如今只幸存一台,而且还面临被拆解的命运。这种机车堪称中国铁路从蒸汽机车向内燃机车转型的里程碑,希望有关部门能让这台珍贵的机车进入博物馆永久收藏。”
媒体的报道和火车迷的呼吁引起了中国铁道博物馆的重视。该馆派出工作人员对机车的状况进行了多次调查,并将调研情况反映给有关部门,希望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最终,中国铁道博物馆和丰台机务段对修复、收藏该机车达成共识,认为应该尽快抢救和保护这台中国仅存的ND4型内燃机车。
ND4型15号内燃机车的修复工作于2012年4月11日正式启动。经过7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修复后的机车以全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2013年1月25日,机车正式入藏中国铁道博物馆。
ND4型15号内燃机车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新一代电传动内燃机车技术,之后中国在自主制造电传动内燃机车时也借鉴了它的技术和工艺,而且如今只此一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因此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本文图片均由亢宾提供
记者手记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万里铁道线上,蓝黄相间、色彩明艳的新型ND4型内燃机车行驶其间,与众不同,分外惹眼。它制造精良,运行十多年始终是我国干线货运机车,为我国的铁路运输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台ND4型15号内燃机车尤其幸运,在同伴们纷纷被拆解之后,完好地保留了下来,让我们有机会几十年之后还能一睹“法国蓝”的风采,遥想它当年纵横驰骋的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