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什么国产造车那么快(不停上涨的造车新势力)

为什么国产造车那么快(不停上涨的造车新势力)从当前的智能芯片使用角度来看,28nm被看作是半导体先进制程与成熟制程的分界线。相比于线程更小的精密如10nm等芯片多被用于智能手机等设备,28nm的用途更广,广泛包含如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家电、通信等领域。因此,28nm制程的技术也是中国汽车智能化的分水岭。其中的关键技术是相应的半导体设备,或者说28nm芯片的成熟制造设备。事实上,2021年6月18日,台积电和联华电子,在大陆扩大28纳米制程产能的设备,没有获得美国的供应许可。虽然中汽协很快发声,称“缺芯”问题是短期的,对我国汽车销售影响不大。但是如果仔细去看中汽协说的,是完全以市场数据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去考虑到未来中美博弈等非市场经济规律带来的影响。中汽协说,芯片供应不足的问题,估计就对1-6月的销量有所影响,但随着各大厂商开足马力释放芯片产能,预计7-12月的销量会逐步增加。但实际上,回顾上周六我国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的总经

不论是前一段时间的市场,还是周末放出的中汽协消息,看上去都是在力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行。但是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关注者和投资者们,不得不关注着这个周末的消息。

为什么国产造车那么快(不停上涨的造车新势力)(1)

中汽协:预计中国市场未来五年电动车产销增速将达40%以上

相关消息报道称,“美国停止对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所需的半导体设备”。其中,所谓的“半导体设备”即为成熟的28nm线程芯片的制造设备。根据最新的美国商务部动态,其将严禁美国公司直接向中国出口与此制程相关的设备。不仅如此,更进一步地,利用其“长臂管辖”和所谓的“美国专利占比百分比”国内法来限制任何使用与该制程技术相关的公司禁止从第三方转移相关设备进入中国市场,其主要影响的是中国台湾的晶圆代制造商,如台积电、联华电子等在大陆扩大28纳米制程产能的设备。

为什么国产造车那么快(不停上涨的造车新势力)(2)

2019年余2020年的全球半导体采购市场份额图

虽然中汽协很快发声,称“缺芯”问题是短期的,对我国汽车销售影响不大。但是如果仔细去看中汽协说的,是完全以市场数据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去考虑到未来中美博弈等非市场经济规律带来的影响。中汽协说,芯片供应不足的问题,估计就对1-6月的销量有所影响,但随着各大厂商开足马力释放芯片产能,预计7-12月的销量会逐步增加。

但实际上,回顾上周六我国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的总经理讲话就可以明白,我国的车用芯片极度依赖进口:目前我国在车用芯片领域的进口占比达到90%,其中,汽车运行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系统芯片,其生产技艺几乎100%被海外厂家掌握。他预计,到2022年预计到2022年,我国市场的汽车数量将达到2500万辆左右,以此来计算,截至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亿美元(折合约968亿元人民币),全球占比将升至22%,甚至更多。但芯片方面,尽管车企如比亚迪等“抢先”加入新能源汽车芯片制造的战局,但是实际上的关键技术我国还是面临考验。

为什么国产造车那么快(不停上涨的造车新势力)(3)

比亚迪自研的车规级IGBT 相关报道

其中的关键技术是相应的半导体设备,或者说28nm芯片的成熟制造设备。事实上,2021年6月18日,台积电和联华电子,在大陆扩大28纳米制程产能的设备,没有获得美国的供应许可。

从当前的智能芯片使用角度来看,28nm被看作是半导体先进制程与成熟制程的分界线。相比于线程更小的精密如10nm等芯片多被用于智能手机等设备,28nm的用途更广,广泛包含如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家电、通信等领域。因此,28nm制程的技术也是中国汽车智能化的分水岭。

那么,由此看来,作为与智能驾驶密不可分的新能源汽车 智慧汽车概念,其实十分受芯片供应的制约。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多数自动驾驶/智慧汽车AI参与者,基本上设计的软件和系统都是构架在28nm制程芯片之上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该制程芯片供应,那么这些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等功能将难以最终落地实现。

此前我也有文章提到过,中国目前的自主芯片制造能力。投资者们需要注意的是,芯片设计和研发,与最终制造是两条不一样的主线。我们在很多高端芯片的设计和研发上并没有很明显的劣势,甚至有些地方还具有优势。但是在最终制造芯片上,和国际主流具有很明显的差距。

单从自主性上来说,国内除了上海微电子以及华卓精科量价有相关的光刻机实力。其中上海微电子背后有上海电器和张江高科的股权持有(前者大股东持股比例30%左右,后者通过100%控股的创投公司控股10%左右)。据去年的数据统计,上海微电子占据国内80%的市场份额,但是其最“先进”的产品是28nm级光刻机,而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已有的产品是荷兰ASML的5nm级EUV。华卓精科则是曾经的三板上市公司,后续退市有消息称在去年7月申请科创板IPO,但是目前一直未有进度报道。

华为联手中科院入局光刻机,更大程度上给目前市场发展带来的是愿景,而非及时解决方案。换言之,愿景是7nm以及更先进的芯片制程制造,但是目前据媒体曝光的华为所谓“塔山计划”启动组建的也只是45nm芯片生产线,后续跟进报道的海思自研芯片也还是40nm线程。

从产量,或者说进口的光刻机来说,目前国内的头部是中芯国际和上海华宏。相比而言,中芯国际在扩产上更为积极,但是28nm线程设备为外购所得。本年3月时,中芯国际官宣和阿斯麦重新达成光刻机订购的协议,并决定花费153亿元在深圳建造一家12英寸的晶圆厂,提高28nm芯片的产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芯国际自己在28nm上的营收在不断提高,但是在2020年,中芯国际28纳米以上制程带来的盈利,在市场中还占还不到10%。

因此,原本还刚好不受美国人限制的28nm制程设备目前也开始被美国人“想方设法”加入限制。包括新能源汽车的智慧驾驶等未来发展,想要实现基本的国产所需芯片70%自给率还是任重道远。

此外,在设计芯片的软件和技术上的核心,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上,美国在全球市场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尽管目前国内已有1家企业组成软件联盟攻克EDA难题,但最终能够真正走向独立自主也需要时间的积累。

反观资本市场,结合上之前我们提到的,美国希望依靠其本土与盟友国圈子完成新能源(锂为主)矿产的开发与精炼,尽量做到新能源“去中国化”消息。我们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新能源(汽车与光伏等)是一个好赛道,但是这个赛道上的博弈很多且复杂,不仅是产业经济上的,更是大国政治角力上的,所以投资者们在投资是一定要做到顺势而为,做波段趋势,而非那种买了就不管的(Buy-and-Hold)的价值趋势。

================================

本文内容仅为个人市场观点,不构成任何直接投资建议。

特此申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