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单车通勤(回归单车通勤)

单车通勤(回归单车通勤)于是经过一段时间上下班路途中的观察并骑了一次共享单车实地考察后,我决定,还是再整一辆自行车吧。今年春节期间搬新家之后,位置变了很多,但到公司的距离差不多还是 5 公里。只是这同样的五公里,公共交通却变得麻烦了许多 —— 直达的公交车需要步行 1.5 公里,而且车次频率极低,错过一辆下一趟就半小时见;换乘的话步行路程缩短,不过毕竟多一次中转,时间就更不稳定了。深圳的交通规划实在太不适合骑单车了,马路上没有非机动车道不说,想过个马路还到处都是天桥。以我之前住的地方到公司为例,如果打车的话也就 5 公里的路程,不堵车十几分钟的事儿,骑车反而要走六七公里,其中包括上下三座天桥、逆行两段马路,既麻烦又危险,上上下下累得要命。多亏了深圳出色的交通规划,我现在能清楚记得下图这条路哪个位置的人行道上缺一块砖。从左至右分别为快车道、辅路、人行道(行人/自行车/电动车共用)

篝火原创,转载请征得同意

作者:九月

我又开始了骑单车上下学……哦不上下班的日常。

单车通勤(回归单车通勤)(1)

之所以说是「又」,是因为骑单车这事儿几乎贯穿了我的人生,在老家的时候还沿着环海公路骑过几趟来回三百公里的跨城。从上小学开始,一直到毕业找到第一份在银行的工作,几乎全部的「通勤」都是靠单车 —— 除了刚来深圳的前三年。

深圳的交通规划实在太不适合骑单车了,马路上没有非机动车道不说,想过个马路还到处都是天桥。以我之前住的地方到公司为例,如果打车的话也就 5 公里的路程,不堵车十几分钟的事儿,骑车反而要走六七公里,其中包括上下三座天桥、逆行两段马路,既麻烦又危险,上上下下累得要命。

多亏了深圳出色的交通规划,我现在能清楚记得下图这条路哪个位置的人行道上缺一块砖。

单车通勤(回归单车通勤)(2)

从左至右分别为快车道、辅路、人行道(行人/自行车/电动车共用)

今年春节期间搬新家之后,位置变了很多,但到公司的距离差不多还是 5 公里。只是这同样的五公里,公共交通却变得麻烦了许多 —— 直达的公交车需要步行 1.5 公里,而且车次频率极低,错过一辆下一趟就半小时见;换乘的话步行路程缩短,不过毕竟多一次中转,时间就更不稳定了。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上下班路途中的观察并骑了一次共享单车实地考察后,我决定,还是再整一辆自行车吧。

买车子的过程很顺利:公租房的一位邻居有一辆没用的捷安特山地要白送,只是在十几公里外的城中村扔了半年,需要自取。我强塞了他二百块钱红包,挑了个不忙的周末,动身「提车」。

到现场我还是懵了。虽说早已预料到车况不会太好并且随身带了块抹布,但这自行车显然不是擦干净骑上就能走的规格 —— 前后胎没气,链条生锈,把套脱胶,连刹车线都折了,跟死飞一个标准。

附近买了瓶纯净水彻底擦拭车上的尘土之后,我在百度地图找了一家最近的自行车店(也差不多两公里开外),推着这辆破车准备「大修」。时代变了,修手机、卖汽车的店铺随处可见,自行车店却成了稀缺物种。

和店里的师傅简单沟通并实际给车子「把脉」之后,基本确定了手术方案:更换前后内胎、链条、车把把套,液压刹车线重新注油,大修变速器。买替换零件加手工费用,一共 180 块。师傅前前后后忙了个把小时,又系统检查了整车,拍拍车座把车子推给我:好了,拿去骑吧,都利索了。

单车通勤(回归单车通勤)(3)

救了我狗命的自行车店

可能是这几年其他物价涨得太快,我忽然觉得修自行车真是太便宜了。除了车架车座之外其他零件几乎都换了个遍,算上人工费居然才不到二百块。

近几年为数不多的「骑单车」经历都是路边的共享单车,这次终于久违地跨上属于自己的山地,体验提升不是一点半点。

导航指引的回家路线大约 12 公里,一小时左右就能到家了。得益于深圳出色的道路规划,实际骑起来远没那么轻松。我顺着人行道小心谨慎前进,可还是不小心错过了一段原本应该斜向逆行的路口,直接导致不得不绕了很大一圈。当然,不管怎么说,最后终于成功把它「弄回来」了。

这是已经是我毕业之后买的第三辆车子了。

十年来收入水平涨了不少,花在自行车上的预算却越来越低。第一辆美利达 DUKE 近三千块,在老家时候骑着去银行上班,偶尔还会逛逛海边;第二辆是北京工作时期的大行折叠 D8,到手价格也是两千多,每天通勤跑望京;第三辆就是这个二手 ATX777,算上大修一共不到四百,瞅了一眼全新的电商价格也就一千出头。或许是逐渐理解了挣钱没那么容易,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了。

单车通勤(回归单车通勤)(4)

一张十年前的照片

尽管同龄人绝大多数都是四轮我还停留在两轮阶段,但不管怎么说,我终于又有了属于自己的交通工具。晚上加班不用担心赶不上班车,还能锻炼锻炼身体 —— 虽然无数人警告过我骑车不会长肉只会更瘦。

户外骑单车吹风,可真好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