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青岛齐鲁杯报名(齐鲁杯专访王海燕)

青岛齐鲁杯报名(齐鲁杯专访王海燕)山东省演讲学会常务理事文化和旅游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评审专家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山东省文化礼仪主持考评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播音主持委员会理事

记者 凌文秀 实习生 吴梦

诵青春之声,扬齐鲁风采。2022年,是“齐鲁杯”与青少年们相伴的第三年。山东省第三届“齐鲁杯”演讲与朗诵艺术(济南)展演将于7月15日到17日举行。

三年来,山东文艺界、语言艺术界众多学者、专家一路相伴,关注着青少年的才艺成长。作为“齐鲁杯”的专家、评委,王海燕接受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专访。

青岛齐鲁杯报名(齐鲁杯专访王海燕)(1)

王海燕,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硕士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山东省文化礼仪主持考评员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播音主持委员会理事

文化和旅游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评审专家

山东省演讲学会常务理事

山东省当代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山东省“齐鲁杯”演讲与朗诵展演专家、评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高考刚结束,又一批新生即将步入高校。国内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众多,您觉得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在选择院校时,对于城市、专业排名、院校排名应该如何选择?

王海燕:我是觉得对于高考生而言,选择学校、城市,包括院校排名,要根据个人的情况,一方面是自己的分数,专业课分数、文化课分数,看一看这些学校的要求以及往届的分数线,让自己一定是有保障的,不要选得高了或者低了没学上。有很多同学可能想逃离父母的怀抱,到陌生的环境得到锻炼,这未必不是好事儿,但是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分数,专业课、文化课的分数排名来进行学校的选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形成了一地方言。山东青少年在普通话发音和技能技巧方面,有哪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王海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东人这个青少年在普通话语言发声方面,也不是说有哪些不足或者有哪些困难,因为每个地方的人都会有一些问题的存在。

比如说胶东半岛,它可能就是会出现一些语音的问题。胶东半岛的人说话的“ji、qi、xi”,就是我们说的声母当中的“ji、qi、xi”它是没有的,它用汉语拼音是标注不出来的,只能用国际音标来标注它。

鲁中鲁西南地区的人,“a”音普遍的偏扁。比如说泰安人、济南人都是“安、诶”。像聊城、德州、菏泽一带,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区分的不是特别好,比如说“zi、ci、si”和“zhi、chi、shi”,这个区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我们一些普通话的教学当中,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演讲和朗诵有哪些不同,青少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

王海燕:演讲和朗诵是不一样的。演讲是当众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某一件事情发表意见、或者传递一种情感、或者是表达一种思想、或者是说自己的一些看法。而朗诵是拿别人的稿件,也就是现成的文艺文学作品,比如说诗歌、散文、寓言、小说,把这些文字语言转换成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这是演讲和朗诵之间最不同的地方。

要说起来,在表达当中,在演讲和朗诵内容的选择上,包括题材的选择上,现在有一个误区是什么呢?就是少儿作品选材成人化。我们在比赛当中,会发现小马拉大车的现象。这一点最近虽然比之前好了很多,但是还是存在这种现象。另外,大家觉得演讲就得又红又专,要去喊口号,其实不是。有时候你讲一个故事,故事当中蕴含了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或者你的观点和情感,那么比你喊很多的口号,让受众更容易受感动、受教育,更容易认同你所表达的观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在演讲和朗诵的内容选择方面,有哪些题材容易“踩雷”?

王海燕:我觉得题材踩雷,主要就是千篇一律。一篇稿件,一个培训机构带了十几个孩子都准备同一篇。稿件的雷同,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就是稿件内容比较老旧。可能老师们在辅导的时候比较图省事儿,这个稿子用过再拿过来用现成的,不用再去做准备了。

第三点是不符合朗诵者的条件。比如说,孩子只有五六岁,但老师给他选择了一篇适合十几岁孩子的稿件。小孩子不理解稿件的内容,就只能死记硬背,他只能是学样儿。那么学出来的这个样子,有的时候就会走样,就会让大家觉得四不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学习播音和演讲的小朋友很多,但以后能真正走上主播岗位的很少,那么,孩子们学习播音主播和演讲朗诵,意义在哪里?

王海燕:孩子们学习语言未必就是将来要从事这个工作,不是说我从小学了语言,我将来就一定要做播音员、做主持人、做有声语言的工作者。但是你从小学了语言,就会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占优势。

首先有助于与人的交往和交流。与人交流靠什么?靠我们的语言,语言来交流、沟通、思想和情感。你在工作岗位上跟人沟通,也都是靠语言。我们从小训练孩子演讲,更能够发展思维。而朗诵可以让他的情感更丰富,让他更能够从文学作品当中浸润灵魂、提升情操,包括对于经典研磨、研读,会让孩子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有更深刻、更多的了解。

其实在有声语言培训这条路上,我觉得对孩子们的意义在于,首先是他们会积累学习很多经典的篇目,在这样的一种学习当中,无形地进入了他的心灵,滋养了他的灵魂。就像董卿在主持《中国诗词大会》的时候,大家说她“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因为从小接触这些文学作品多,唐诗宋词背得多。时间久了,这些东西就会刻在她的骨子里。

那另外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通过经典诵读,让孩子们学到英雄们的事迹。黄继光、邱少云、少年雨来、刘胡兰等等,这些英模人物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国家从无到有,来之不易,是很多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形当中对孩子进行了一种心灵的浸润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另外,语言的学习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得到思想上的锻炼。我们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的锻炼很重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齐鲁杯”今年已经是“第三届”,您也跟我们一路见证、一路参与,请对这一语言艺术品牌进行评价,更欢迎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王海燕:齐鲁杯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届。我也是跟着一路的参与、见证。每一年都有让我觉得惊喜的地方,但每一年也会有评委曾经点评现场出的一些问题继续出现。可能有些选手是第一次参与,之前的评委点评没有听到。其实在选材上、在着装上,并不是说穿得漂亮就是好,一定是服装和所选稿件的内容相得益彰。举个例子,有个小朋友朗诵《小英雄雨来》,但他穿西装、戴领结,这显然是不相符的。还有小朋友选择了《保护地球妈妈》这篇作品,穿得礼服,还戴着皇冠、化着浓妆,这些都是不合理的。

我们说,要让孩子像个孩子,要让孩子的语言是孩子的语言,要让他们的表达是发自他们内心的表达,这是我们想看到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