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秋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华夏史上活到极致的女人之秋瑾)
历史上的秋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华夏史上活到极致的女人之秋瑾)如今,她已逝世113周年,但她为了中国女权所做出的贡献一直影响着后人,她诗词中的豪情壮志也一直被后人铭记于心。我们如今的平等民主生活均是由像秋瑾这样的一个个革命先烈靠献血换来的,我们应抱着感激的心情怀念他们并铭记于心。中国过去的女性是典型的“认命” 形象,屈服于封建的礼俗之下,认为男尊女卑等旧俗理所应当。一个家庭里的儿媳接受了这种思想,变成母亲后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变成了婆婆之后又顺理成章得传给自己的儿媳,让这种落后的想法在一辈辈中国妇女的“传承”中生生不息。而秋瑾作为旧社会女性的一员,却不同于一般女流,她对旧礼俗极其鄙夷,而不是逆来顺受,对于不公,她敢于站出来反抗,而不是忍气吞声。她的思想如矫健的骏马,绝不会被束缚在围栏中,而会在草原中无拘无束得奔驰。她不顾夫家的反对,只身一人前往日本留学,学习先进的知识,为革命和她先进的思想打下基础。秋瑾虽为女流,但却比大多数男性更有雄心壮志,她有着先进
秋瑾像
秋瑾是华夏史上最豪气的女人,生于1875年11月8日,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时刻,巾帼不让秀媚的一代女侠,抛家别子,女扮男装, 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方法。
秋瑾像
回顾过往的伟人,大多数是在战场上挥洒热血的七尺男儿或在庙堂之上关心民生大事的花甲老人。而在过去的封建社会中,像秋瑾这样敢于冲破封建束缚的女性革命家少之又少。
中国过去的女性是典型的“认命” 形象,屈服于封建的礼俗之下,认为男尊女卑等旧俗理所应当。一个家庭里的儿媳接受了这种思想,变成母亲后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变成了婆婆之后又顺理成章得传给自己的儿媳,让这种落后的想法在一辈辈中国妇女的“传承”中生生不息。而秋瑾作为旧社会女性的一员,却不同于一般女流,她对旧礼俗极其鄙夷,而不是逆来顺受,对于不公,她敢于站出来反抗,而不是忍气吞声。她的思想如矫健的骏马,绝不会被束缚在围栏中,而会在草原中无拘无束得奔驰。她不顾夫家的反对,只身一人前往日本留学,学习先进的知识,为革命和她先进的思想打下基础。
秋瑾虽为女流,但却比大多数男性更有雄心壮志,她有着先进的思想,有着勇敢的心,有着宁死不屈的坚定节操,有着报效祖国的凌云壮志。在革命上,她积极参与革命运动,抨击封建制度的丑恶,宣传女权主义,号召救国。她向各位中国妇女提倡女权,告示她们“女子必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事事仰给男子”,否定“ 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等封建说辞。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她写下了“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豪情壮语,可看出她与一般女子全然不同。
秋瑾的诗词也十分出众,是清朝末期有名的才女,她的诗词闻名于后世,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文笔出色,更重要的是因为她诗词中流露出来的爱国之情,和对女权的捍卫。在秋瑾的诗文中,我最喜欢《满江红》中的下阙“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写出了她虽不是男儿身,却比“男儿烈”。也写出了她平日虽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在大千世界,却难觅知音的无助。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她虽壮志满满却不知前路如何的迷茫与无人理解的悲伤。生动形象得刻画了秋瑾当时复杂的心理动态,语言豪迈,让人惊叹不已。
如今,她已逝世113周年,但她为了中国女权所做出的贡献一直影响着后人,她诗词中的豪情壮志也一直被后人铭记于心。我们如今的平等民主生活均是由像秋瑾这样的一个个革命先烈靠献血换来的,我们应抱着感激的心情怀念他们并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