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宋美龄合影(02年蒋介石曾孙结婚宋美龄贺电)
蒋经国宋美龄合影(02年蒋介石曾孙结婚宋美龄贺电) 这位引发全世界瞩目的婚礼主角,名叫蒋友松,之所以说他身份特殊,是因为他是蒋介石家族的四代孙! 蒋介石 单单是宋美龄的名字,就足够令人震撼,更何况是与她相关的那些人和事? 那么,这场婚礼为何能够引得世界瞩目呢?婚礼的新人双方都有谁,在他身上又有哪些事情值得一说呢?宋美龄
2002年7月28日,在美国西海岸旧金山大都会区,举办了一场令全世界瞩目的盛大婚礼。
而这场婚礼之所以备受世界瞩目,既不是因为这场婚礼花费巨靡,也不是因为这对新人都是亚洲面孔,而是因为婚礼的主角身份相当特殊,想不引起八方关注都难。
婚礼现场
而这场婚礼更让人震撼的一幕,则是发生婚礼进行过程中,一位名叫“宋美龄”的白发苍苍的中国老太太,对这对新人的英文祝福。
单单是宋美龄的名字,就足够令人震撼,更何况是与她相关的那些人和事?
那么,这场婚礼为何能够引得世界瞩目呢?婚礼的新人双方都有谁,在他身上又有哪些事情值得一说呢?
宋美龄
蒋介石
这位引发全世界瞩目的婚礼主角,名叫蒋友松,之所以说他身份特殊,是因为他是蒋介石家族的四代孙!
而提到蒋介石,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不可否认,他的名字,至今都无法被人遗忘。
没办法,谁叫他的身上,承载的是中国的一段厚重历史呢?
蒋介石,原名瑞元,字介石,他1887年出生于浙江奉化,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和军事人物。
蒋介石
蒋介石最初只是一个在保定陆军学校毕业的炮兵,虽然他后来加入了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中,并获得了孙中山的器重,但依然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
但蒋介石有个特点,那就是很有野心,也很愿意为了野心去冒险。
辛亥革命爆发后,陈其美为了增加自己手上的权力筹码,欲除陶成章于后快,蒋介石受陈其美的指派,于1912年1月前往上海,刺杀光复会创始人、光复军总司令陶成章,结果陶成章被蒋介石和光复会的叛徒王竹卿暗杀,陈其美在民国的势力权柄大涨。
陶成章
正是因为这一次暗杀有功,所以陈其美对蒋介石很器重,虽然蒋介石为了避开陶成章被刺案的风头而远遁日本,但陈其美还是很快就将他召回并提拔重用,让他参与到自己讨伐袁世凯的活动中。
蒋介石由于多次在革命党活动中出工出力,不仅受到了陈其美的重用,还被孙中山赏识,这让他很是得意。
但蒋介石却没想到,他引以为靠山的陈其美由于反对袁世凯的行为,成了袁世凯的眼中钉,不久就派人把陈其美给刺杀了,这一下,蒋介石在革命当中的靠山一下子倒了。
袁世凯
随后,不得志的蒋介石在上海住了一段日子,整日跟青帮的头头脑脑们撕扯不清。
1918年3月,蒋介石被孙中山重用,担任广东粤军的参谋主任,随后逐渐获得了孙中山的信任。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新式军事学校,成立的目的是为了革命军输送军事人才,让革命队伍更加壮大,而备受孙中山信任的蒋介石,就是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而从黄埔军校里毕业的军官生们,则统统成了蒋介石的学生,这位蒋介石日后野心壮大提供了人力资源的基础。
黄埔军校学院训练严苛
其实到这时候,蒋介石整个人的性质,还没有发生改变,只不过,权柄欲望这种东西,向来都能滋生出野心。
自从孙中山逝世,蒋介石担当了革命军总司令后,革命军和革命党的大权就已经半数握在了蒋介石手里,这些权力优势更加助长了他的野心,他开始渐渐地抵制队伍中的共产党人,开始排斥共产党人跟他分享胜利果实。
1926年,蒋介石策划了“清党案”,包括黄埔军校里的学生和革命军队,凡是跟我党有牵扯的,统统被清理出武装队伍,并被解除了武装权力。
蒋介石阴谋策划“清党案”
而后,蒋介石开始了他数职揽于一身,并妄图左右近代中国政局历史的大梦。
这个时候的蒋介石,要名望有名望,要声望有声望,既有“先总统遗志”的眷顾加身,背后又有江浙商帮的财力支持,而且“三民主义”的大旗帮他维持了军队权柄,又帮他抓住了天下的民心。
的确,此时的蒋介石,正是他政治势力权柄滔天,一时无两的时刻,他也以为最后的胜利者是自己。
军事实力的强大滋长了蒋介石的权欲
但千不该万不该,这位蒋校长举着“三民主义”的大旗,却干着实际性质为“复辟”的事,处处喊着“主义”和“真理”,但却把民主政党变成了一言堂,还企图把另一个为民请愿求福祉的声音给消灭掉。
而迎接蒋介石的,必将是春秋大梦的破灭。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国共内战开始后,不过是3年时间,解放军就基本肃清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军政实力,把蒋介石打得不得不避退台湾,再也没有了张牙舞爪、兴风作浪的能力,而只能在台湾岛上继续做他的一统大梦。
解放战争
1971年,联合国不再承认蒋政权的合法性,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去世。
蒋介石的一生,说辉煌,也确实辉煌过,无论是国民党党政大权集于一身,还是指挥几百万大军的作战行止,蒋介石可谓是军政大权尽握在手。
而正因为蒋介石妄图消灭我党我军,一意孤行挑起内战,才让我国在历经八年抗战之后,还要白白打上几年仗,让民不聊生,让国不安稳,以至于基础建设被彻底打烂,引起了周边列强的虎视眈眈,让我国在建国初期的时候,就腹背受敌,颇为动荡,单从这一点,将蒋介石的名字列入民族罪人也不为过。
国共内战对我国的影响很大
蒋介石去世后,蒋氏族人却还在开枝散叶,发扬光大。
酷似蒋介石的四世孙蒋友松
蒋友松是蒋介石长子蒋经国的孙子,是蒋氏家族的第四代继承人,蒋友松的父亲是蒋经国的第四子蒋孝武。
而看过蒋友松的人,都说他长得很像他的曾爷爷蒋介石,的确,蒋介石整个面相就略显圆润,圆头圆脑,而蒋友松的除了因为身形丰腴而脸庞略胖以外,其他地方都跟蒋介石很相像。
蒋友松
这位蒋家四世孙出生于1973年的中国台湾省,当时蒋介石还尚存于世,可以说,蒋友松是蒋家第四代继承人中,唯一亲眼见过他曾爷爷蒋介石的人,而其他蒋氏四代传人则都出生在蒋介石死后。
蒋友松1991年前往美国留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硕士,专业却并不是政治学、经济学等与仕途有利的专业,而是英语教育。
因为,这位蒋家的四代孙,并没有往仕途上发展的意思。
蒋氏第四代的其他成员
他曾在父亲蒋孝武病逝的时候对媒体说,自己这一代将完全脱离政坛,不论是从商还是搞研究,总之完全不跟政治沾边,为此他和姐姐蒋友兰一起留学海外,不仅要避开所谓的“台湾政坛”,还要专注于学业。
无论蒋友松的这一番话,有多少真心,有多少假意,有多少出于环境考量,总之,蒋友松的这一番话中,似乎是有意撇清自己身上“蒋家王朝”后代的标签。
毕竟,蒋介石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可谓是罪孽深重,而带着他的阴影活在世上,蒋氏家族后代的压力想必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在我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盛的当下,和平统一的愿望响彻海峡两岸的大环境下,作为蒋家的第四代长孙,蒋友松的发言很有代表性。
蒋友松参与港澳台论坛
而在说完那句“完全不从政”的表态发言后,蒋友松真的就两耳不闻窗外事,真的就在美国闷头读了好多年书。
而也就是在这段留美深造的学业期间,蒋友松邂逅了自己日后的妻子徐子菱。
蒋友松大婚,宋美龄贺电
徐子菱比蒋友松小4岁,她父亲是台湾的建筑业大亨,也是一位台湾白富美。
徐子菱与蒋友松合影
徐子菱与蒋友松相知、相恋于美国,但实际上两人相识却更久远,蒋友松也是到很久以后,才知道徐子菱居然是自己在读小学时期同校的学妹,只不过当时两人一个在高年级,一个才刚入学,虽然有所交集,但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而且在美国读书期间相识的两人,也不是因为各自的背景而走到一起。
起初,徐子菱只当蒋友松是一个很普通的留美青年,因为都来自台湾省,再加上互相觉得有趣的关系,才会从朋友关系走到一起。
而蒋友松喜欢徐子菱的一大原因,则是因为这个女孩的温婉气质,与他的母亲汪长诗很相像。
图源网络
当年他母亲汪长诗与父亲蒋孝武结婚的时候,汪长诗就已经是台湾岛内数一数二的才女和气质美女,所以才能被蒋孝武的父亲蒋经国看中,钦点为蒋家第三代成员的妻子。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缘故,蒋友松才会被徐子菱吸引,不过当时的他,也没有去调查过这位女朋友的身份背景,可以说,两人的相恋与结合,是真正的相恋相惜,是难得的缘分。
蒋友松与徐子菱的感情长达九年,他们在留美时期相识相恋,到了1999年才决定订婚。
蒋友松的父亲蒋孝武与母亲汪长诗合影
2002年7月28日,蒋友松与徐子菱正式结婚,由于婚姻双方的身份都非比寻常,所以两家对婚礼的操办也很是用心,不仅将婚礼地点选在了美国西海岸著名的富人区旧金山湾区,还请来了许多当地政商名流观礼,派场造得很足。
而婚礼上最轰动的消息,则是来自当时尚存于世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致电祝福,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同样留有名声,并陪伴着蒋介石走完一生的女人,堪称一部活着的近代史,这场婚礼有这位女性的致电,何尝不让人震撼。
宋美龄
除此之外,蒋友松的奶奶,蒋方良也发了致电过来,而她的丈夫蒋经国也是近代史上留有名声的人。
参观黄埔:我们家吃饭也这样
2014年6月,蒋友松出现在了广东广州街头。
这一年,正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军校黄埔军校成立的第90年,而蒋友松在这个时间点,出现在黄埔门前,尤其是他还长相酷似蒋介石,这样一幕景象着实是独特的风景。
为了能够更好地参观黄埔军校,体会当年这里的历史兴衰,蒋友松还特意理了个爽利的寸头,配上他一米八几的身材板块,像极了一个大头兵。
蒋友松参观国民革命军北伐战史
黄埔军校在建国后就完全废止了,那时候我国有着南京军事学院等几所现代化军事院校,完全不需要黄埔再承担军事教育任务,因此这座培养出几百位将军的军事学校就被当作历史文化景点,得以保存,成为广州的一处文化景点,供人游赏。
2014年的黄埔军校依然维持着修缮后的模样,早有得到消息的工作人员来指引蒋友松参观此地。
蒋友松走过上方悬挂着“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门,走过长满葱翠绿树的演武场,走过高屋大檐的学员兵宿舍,走过能够容纳几百人的“校长训言”小礼堂。
黄埔军校
而与此同时,在讲解员颇具还原意味的讲解中,蒋友松愕然发现,这里的一些生活习惯,与自己小时候听到、做到的很相似。
他连忙打断了讲解员,与他一一对证,结果发现,自己虽然从没在大陆住过,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却像是亲眼所见似的,那样的熟悉。
尤其是他听到讲解员说当年在这里学习的黄埔学员兵们,吃饭时都是端正地坐在一起,一边一排,吃饭定时定量,而且要做到“食不言,寝不语”的时候,他更是激动地说,“我们家也是这样!”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黄埔学生就餐情景
没错,这确实是蒋介石的家规,他虽然后半生是个顽固的野心政治家,但他的起点其实还是一个军人,在他心底,革命军队就是要有纪律性。
只不过后来的蒋介石权欲之心太重,已经忘却了自己革命军人的初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