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江西古代最有名的风水先生:风水祖师杨筠松为赣州古城规划布局的故事

江西古代最有名的风水先生:风水祖师杨筠松为赣州古城规划布局的故事步入古城,我们在龟角尾或站在古城墙上可观赣州古城水口和水口塔。杨筠松还根据赣州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确定了城市发展的轴线。以北端的衙署为原点(今市公安局),一直向南、向南、再向南。当年杨筠松规划的扩城方向,东西两侧是发展到章贡两江的河岸线为止,扩城的主要发展方向则是由衙署前的阳街(今建国路和文清路),向南发展。直到今天,赣州市的城市发展主轴,都是沿着这条向南的脊线扩展的,上世纪50年代的红旗大道,90年代的文明大道,直到今天正在建设的水南新城区,都脱离不了杨筠松当年勘定的这条城市发展的“风水”主轴。杨筠松为配合卢光稠称王的政治需要,重构了衙署,重构后的衙署,符合称王政治目的的礼制要求,以至赣州的百姓都将衙署称作“皇城”,并延续至今日。皇城前面的甬道和军门楼仍遗迹尚存,经过对皇城遗迹的实测,确认衙署的轴线选定为南偏东10度左右,不仅依制偏离了子午线,而且符合赣南地区采光和通风的最佳需求。 至

前言:堪舆文化中“世界风水源于中国,中国风水源于赣州”的说法。将风水术带入客家地区的杨筠松在兴国三僚村隐居,寻龙追脉,授徒传术,杨筠松因此成了风水术士共同尊奉的祖师,兴国三僚村也被称为中国风水第一村,在赣州本土,大家都称兴国的风水先生是赣州人数最多的一个县.而杨筠松的出生地窦州,还一个高州,都高调弘扬杨公文化,毕竟现在,喜欢争源出于此的殊荣,作为旅游景点,文化招牌. 笔者在这里为大家讲讲杨筠松为赣州布局,赣州如何又是十蛇聚龟格局的故事.

江西古代最有名的风水先生:风水祖师杨筠松为赣州古城规划布局的故事(1)

风水文化是赣州旅游的一个文化看点

赣州,是一座占尽东南山水形胜、城池雄伟壮阔的都市。古代赣州城的规划和建设和杨筠松密不可分:赣州古城,是在杨筠松实地踏勘,并按照风水理论进行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多少代人的不懈努力,才逐步建设完善的。

先来简单普及一下风水中基本知识,风水选择的方式方法虽然众多,然归纳起来其精髓为龙、穴、砂、水四大要素,其原理是“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大准则。

杨筠松又叫杨救贫 品格高尚

赣州城:十蛇聚龟的形胜之地 传说卢光稠主政虔州期间,与杨筠松过从甚密,曾请杨公为其择地筑“卢王城”(即今赣州城)。卢王城位于今赣州城东北角,中心在郁孤台和八境台之间,三面临水。古城为“通天龟形”,龟尾在八境台,故名“龟尾角”。所辖十县(赣县、雩都、虔化、兴国、信丰、安远、会昌、石城、龙南、瑞金,此为宋时虔州十县,不含当时南安军所辖三县,即大庾、南康、上犹)为蛇形,故赣州市过去有“十蛇聚龟”之说。赣州古城中原开有狮子两泉和凤凰、嘶马、金鱼三池。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郡守曾?谯门,掘地得一方石头,上面刻写有钳记云:“穿开狮子两条泉,九秀回龙出大官,金鲫鱼池赐金紫,凤凰池上出名贤”。

杨筠松巧妙地利用了赣州城的地理地貌特点,将古城赣州的轮廓规划建设成为一只巨龟形状,而且是迎逆章、贡两江而上的上水龟。加上章贡两江上游共有10条主要支流,宛如游蛇顺流而下齐聚赣州,这样一来,赣州城就成了十蛇聚龟的形胜之地。

杨筠松还根据赣州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确定了城市发展的轴线。以北端的衙署为原点(今市公安局),一直向南、向南、再向南。当年杨筠松规划的扩城方向,东西两侧是发展到章贡两江的河岸线为止,扩城的主要发展方向则是由衙署前的阳街(今建国路和文清路),向南发展。直到今天,赣州市的城市发展主轴,都是沿着这条向南的脊线扩展的,上世纪50年代的红旗大道,90年代的文明大道,直到今天正在建设的水南新城区,都脱离不了杨筠松当年勘定的这条城市发展的“风水”主轴。杨筠松为配合卢光稠称王的政治需要,重构了衙署,重构后的衙署,符合称王政治目的的礼制要求,以至赣州的百姓都将衙署称作“皇城”,并延续至今日。皇城前面的甬道和军门楼仍遗迹尚存,经过对皇城遗迹的实测,确认衙署的轴线选定为南偏东10度左右,不仅依制偏离了子午线,而且符合赣南地区采光和通风的最佳需求。 至清代中期,赣州古城的道路网络基本完善定型,杨筠松当年规划的以衙署和城门为起止点的六条大街,成为了城市的主干道,在主干道划分成的街区内,营造了若干次干道以及密集的巷道。这就是清末赣州城内的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这总共108条街巷,共同构成了赣州城完备的道路网络。其中魏家大院、灶儿巷、南市街古街有不少明清建筑值得考察。

步入古城,我们在龟角尾或站在古城墙上可观赣州古城水口和水口塔。

章江贡江汇合处下游的储潭就是赣州城区风水的水口处,天盘测定为壬子火局。 明代万历年间,赣州都御史谢杰,组织赣州士民捐资,在两江合流后的赣江西岸,建造了高达40米,六面九级的玉虹塔,因塔身粉有白灰,俗称为白塔。白塔所处的位置是十八滩的入口,堪称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水口塔,它的功能,一是成为赣州城水口的标志性建筑,为赣江上的舟船导航引路。二是起到障空补缺、美化城市入口空间环境的功能。三是起到镇水的社会功能,以祈求赣州城免遭洪涝灾害,1992年,白塔的地宫中曾出土过一件重达75公斤的特大铁元宝,上面铭铸有“双流砥柱”四个大字,这是对时人建塔心态最贴切的诠释了。四是具有满足人们笃信风水,坚信建水口塔可以聚财心态的文化功能。

此后,赣州城的官绅士民,又于清代的乾隆年间,在城市贡江上游的水口建造了龙凤塔。继之,又在城市章江上游的水口建造了吉埠塔。这样一来,赣州城的三处城市入口,都建造了体量适度、天际轮廓优美的水口塔,使赣州城的周边景观达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完美。 清代以来,赣州城的营建者,为追求城市主导视野中完美的山水景观,竟然敢为天下先,将文庙、武庙、郁孤台、八境台等城市主要建筑的轴线改为南偏东达到36度,使得建筑的轴线朝向南郊的崆峒山主峰宝盖峰,形成坐三阳、面崆峒,讲求并得到了山水组合的完美“风水”格局。

至此,经过一千余年来数十代人的不懈努力,赣州城的景观系统,换句话说也就是“风水”格局已是山层次分明、水呼应有致,几近完美。具体说,赣州古城的景观系统,可以划分为城市、近郊和区域三大景观圈。人在城中,首先进入人们视线的,是犹如工笔重彩描绘出来的城市人文景观,郁孤台、八境台、慈云塔、文庙等,都以散点透视的形式,一幅接一幅地映入人们的眼帘。扩展眼界,则逐渐过渡到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相得益彰的近郊景观圈,形成的是一轴田园风光长卷,城墙、浮桥、水口塔、万松山、马祖岩,均跃然于画面之上。登高远眺,借取远方的旷野略景,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则又是一幅犹如大写意手笔绘出的水墨山水佳作了。

经考察,赣州城的祖山是崆峒山,经石船山(今杨仙岭)蜿延至天竺山,直延郁孤台为龙尽气钟。  当年的舟汝王府的选址以及古城墙和五道城门的布局,都是依照《青囊奥语》的风水理论来选址布局定向的。

根据来龙乙巳入首,以及储潭水口壬子,卢光稠的舟汝王府选址在贺阑山(由螺岭,即今之赣州公安局)的生方,立乾山巽向兼亥巳,坐乙亥穴)。开拓赣州城的东南西三面,开设东门、南门、西门三道城门。东门立乾山巽向兼亥巳,坐乙亥穴,以收艮寅水(贡江)。南门立子山午向,坐戊子穴,以收巽巳、丙午水(峰山支流及章江)。西门立卯山酉向兼乙辛,坐丁卯穴,以收丁未水(唐江水)。在贡江沿岸,设涌金门 立申山寅向,坐丙申穴;建春门立丁山癸向兼午子,坐戊午穴,分别收虎冈窖下至梅林汶潭岽水。

江西古代最有名的风水先生:风水祖师杨筠松为赣州古城规划布局的故事(2)

千年古城赣州

这就是杨筠松为古城赣州布局的故事,尽管杨公出生地不是赣州,但是赣州和他的关联等同于第二故乡,杨公也卒于赣州,所谓中国风水出于赣州,不仅仅是出了杨筠松这么一位品格高尚的风水大师,民间叫为杨救贫,只为穷人不为财富,天赋异禀,无私奉献,撰写的许多文献,都成为后人学习的著作,那么赣州可以代表中国风水文化和发祥地的原因,是还有风水学祖师爷称的第二牛人,叫做赖布衣,若要详细道来,可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静花园主就此搁笔!(静花园主整理于2017年5月9日3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