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大学一个专业正常多少人:全国曾经只有一人的专业有多寂寞
一般大学一个专业正常多少人:全国曾经只有一人的专业有多寂寞他用了几十年,我是很如饥似渴地要去做。”这些听起来很“枯燥”的工作,魏江春一干就是几十年。“我不觉得枯燥,
发现新品种,
可以说是科研人员心中至高无上的快乐,
但这之后,
分门别类、归档记录、整理成册......
这些听起来很“枯燥”的工作,
魏江春一干就是几十年。
“我不觉得枯燥,
我是很如饥似渴地要去做。”
他用了几十年,
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地衣标本室,
存放着10万余个中国地衣标本,
密密麻麻的柜子里,
塞满了魏江春为地衣写的“身份证”,
每一个地衣品种的名称、分布、特征......
每一个字,
都是他仔细核对后亲手写上去的。
一张一张的卡片,
就这样填满了一个学科的空白。
孤身奋战只为地衣
值得吗?
有人不理解,
不就是和苔藓差不多的东西吗,
地衣到底有啥好研究的,
值得花费这么大的精力,
投入一辈子?
这个小玩意,
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关系很大吗?
其实,
地衣的研究非常重要,
甚至可能关乎人类未来的命运!
前不久,
“祝融号”在火星上又有新发现,
引发了关于“移民火星”的畅想和讨论,
如果有一天人类要移民火星,
谁会是那个探路者?
没错,就是地衣。
在2005年欧洲宇航局的试验中,
历经真空、温度变化、失重等考验后,
地衣成功在太空下存活,
并且还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眼下,
魏江春也在积极申请,
把地衣带到太空去,
做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地衣太空生存试验”。
除此之外,
地衣也有防风固沙 的作用,
魏江春发现,
沙漠地衣中有16种“沉默基因”,
这些常规条件下不表达的基因,
在他看来,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生命资源库。
从一个人
到带领团队领跑世界
这个20多岁就投身地衣事业的科学家,
今年已经91岁了。
他的生命中,
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这条路上孤独地前进。
2020年,
一直陪伴左右的妻子也离开了他。
让魏江春再一次感受到了时间紧迫。
即使他已经亲手建立起中国地衣学科体系,
即使他笔耕不辍,
撰写了《中国地衣志》《中国孢子植物志》,
供后人参考,
他仍觉得不够,
还有太多地衣未被发掘,
还有太多疑问尚未解决。
好在,
现在魏江春不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
曾经全国只有一人的专业,
如今在他的带领下,
有了更多后生的加入,
成了一个领跑世界的专业团队。
“我们现在在创新领跑这几个项目里头,
在世界上都是属于领先的,
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