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最厉害地方(惹谁都不要去惹王阳明)
王阳明最厉害地方(惹谁都不要去惹王阳明)他立言:开创心学,产生了前无古人的影响。时至今日,还能在大学生口中谈论。他立德:人品名声极好,为官清廉,不贪财好色;与少数民族打成一片,促成民族团结。王阳明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明清的第一牛人。他立功:剿灭宁王反叛,打了一个以少胜多的光荣战役,堪称教科书般的军事案例。
对于古人来说,立功立德立言是人生的三大追求。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能够做到其中一项的人屈指可数,全部做到的更是凤毛麟角。
王阳明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明清的第一牛人。
他立功:剿灭宁王反叛,打了一个以少胜多的光荣战役,堪称教科书般的军事案例。
他立德:人品名声极好,为官清廉,不贪财好色;与少数民族打成一片,促成民族团结。
他立言:开创心学,产生了前无古人的影响。时至今日,还能在大学生口中谈论。
王阳明何许人也,为何被称为明清第一牛人?1472年,一个叫王云的孩子,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书香门第。
这个孩子很聪明可爱,但有一个毛病就是到了4岁还不会说话。
5岁时,在门外玩耍的王云遇到了一位气度不凡的和尚,他摸了摸王云的头,叹息道:“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得知此事的父亲王华,细细琢磨之后就把王云的名字改成了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叫他“王阳明”的原因。
说来也奇怪,名字改了不久,王阳明就会开口说话了,并且开始学习读书认字。
1481年,王阳明参加殿试,高中状元。
第二年,11岁的王阳明跟随祖父王伦途径镇江金山寺,帮其祖父解围献诗: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12岁时,在课堂上说“做圣贤”是人生第一等事。
15岁时,跟随父亲领略了关外风景的王阳明写了一道奏折,内容是想要出征讨平鞑靼。
1499年,28岁的他考中进士,当上了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自此步入仕途。
1508年的一天深夜,一声大笑破空而出,击破了龙场山谷的宁静,史称“龙场悟道”。
王阳明的这声笑顿悟出了“道”,就是圣人之道,也就是现在说的心学。
这门心学,成为了后面很多文人的指明灯,更是促使王阳明的地位超过了史上的帝王,达到了和孔孟并列的永垂不朽的地位。
王阳明的心学,不仅解决了困扰20年的问题, 心境也变得开阔起来。
闲的时候,王阳明为民众讲解其心学,四方学子大为感叹,慕名而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1510年,王阳明被任命为庐陵知县。
刚上任的王阳明就破了个大案,抓住了一个大盗。
大盗摆开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要杀要剐随便,道德廉耻之话少说。”
王阳明说:“好热,把外衣脱了,我们再聊。”
大盗说:“脱就脱!”
过了一会,王阳明说:
“实在是热,把内衣也脱了吧!”
大盗说:“光膀子是常事,没什么大不了。”
又过了一会,王阳明说:
“把内裤也脱了吧,一丝不挂更自在。”
大盗赶紧摇头:“使不得!使不得!”
王阳明说:“你死都不怕,却怕一条内裤,说明有廉耻之心啊,我是可以跟你讲道德廉耻的!”
大盗折服,乖乖认罪伏法。
王阳明以心学为本实施开导教化,庐陵县政风民风为之焕然一新。“心学教化”加“善政辅佐”,
六年间,王阳明官位一路高升,
1516年,他竟然当上了三品大员——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奉命巡抚赣闽湘粤四省交界地。王阳明发起了“漳南战役”“横水桶冈战役”“浰头战役”等平乱战争。猖獗数十年的山民暴乱,竟在两年内被王阳明彻底平息。
后来有人问及他上任后是如何破解山贼暴动 的,他说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要想确保一方长治久安,一定要从人心出发,改正风气。于是王阳明一边剿匪,一边兴办学府,讲授心学。不久之后,治理的地方民风焕然一新,民众淳朴善良。不过这次的剿匪和讲学也让王阳明意识到除了懂得心学的理之外,还要实际运用。
于是在心学的基础上,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这四个字。
这个理论就是“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不仅要认识“知”,更应当以“行”实践“知”,
只有把“知”“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
其实很简单,就是说:
你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应该去付诸实践。明白一个道理后不行动不实践,那就不算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
实践若符合这个道理,那“知”才算真知。
实践若与道理相悖,那“知”就不是真知。
王阳明书法
1519年,宁王朱晨濠举兵叛乱,持有兵符的王阳明手上无兵可用,但是只用了30多天的时间拿掉了宁王的10万大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5天的时间,无一兵一卒的王阳明拿掉了宁王的10万大军首先,王阳明先找来了几个手下站在身边唬人,悄悄的把密保漏宁王安插在身边的内线,密保内容是这么写的:“已从两广和福建调兵16万,不日进攻南昌。”这个假密保吓住了朱晨濠。
其次,王阳明写信给朱晨濠的谋士,让他们劝宁王:“迅速离开南昌、去攻南京,配合我偷袭南昌。”于是,朱宸濠遂怀疑谋士通敌,不敢接受他们进攻南京的建议。
最后是调虎离山,王阳明趁宁王内讧的时候,从集结的七八万人中派出一队人马佯攻南昌,在遇到前来救援的敌军之后假装败退。等到宁王率大军倾巢而出的时候,王阳明带着剩余的主力突袭南昌,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拿下了敌军的老巢。
就这样,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乱,在王阳明谈笑之间灰飞烟灭。后来在王阳明对官途没有兴趣,开始研究心学。1522年,王阳明父亲王华逝世,王阳明遂借机回老家服丧,开始在绍兴、余姚两地讲授心学。
在讲学的过程中,王阳明通过心学进化到知行合一再到致良知的理论体系。世界上诱惑纷繁复杂,但我们只要找到人生理想,去知行合一的实践,最终就能达到圣贤的境界。6年的时间,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影响到了整个东亚。其中一个学习者德国人在Demian里写:
"only the thoughts that we live out have any value" (唯有付诸实行的思想方能谈价值)
王阳明的学生遍布天下,为了保留他的智慧,门徒整理出来一本《传习录》,就跟孔子的《论语》一样。这本书不光记载了王阳明的心学智慧,解释了“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还能解答人生疑惑,可以说是一本哲学之书。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
三菱集团创始人岩崎弥太郎,
日本国立银行创始人、实业巨擘涩泽荣一,
早稻田大学创始人、日本首相大隈重信,
…………
数之不尽的日本政治家、企业家,
都将王阳明及阳明心学奉若神明。
“在正德年间,有一个定律,惹谁都不要去惹王阳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阳明的道行太高了,别人有什么心思他一眼就能看出来,更不要说跟他作对了。王阳明的道行得意多年的悟道,知行合一四个字让他可以把一些道理运用的炉火纯青。
很多人晚年才开始读王阳明,才明白了一些人生的智慧,帮助人生又上一个台阶。越早学习王阳明的智慧,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超越同龄人,获得成功。
无论是遇到困境的人,还是刚踏入社会的朋友,打开《传习录》,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做人做事,都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传习录》,下面这本事我在读的。
除了记录王阳明事迹言行的《传习录》,还配送《王阳明传》,可以让我们更透彻的了解这位明清第一牛人。
感兴趣的朋友,遇到坎坷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了解或者买回家好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