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居家的日记(居家日记十三)
320居家的日记(居家日记十三)写作,更是一个人和自己的对话。T.S.艾略特说:“为了获得更进一步的一致,更深入的交流/在我的结束中正是我的开始”(《四首四重奏》)。是的,每一次对话的结束,恰恰是下一次对话的开始。我、本我和超我,到底哪一个是我,或者更接近我。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悬而未解的谜题。当我开始记录自己时,我发现,写作也是一种反观,意味着一种审视,使文字本身犹如一面镜子,一次映照,而我们正是通过文字观看到了自己生命的亮点,那些经过回忆与拼接的生命景象。于是,写作让我上瘾,无法克制的冲动。我拿着手上的“手术刀”,按照记忆的纹理,一片一片地解剖自己。很多人并不知道,写作可是刀刀见血的活,见的都是自己的血,血淋淋的。由此,我联想起许倬云先生的一本书《往里走,安顿自己》。许先生总是提到“往里走,安顿自己”,提到要面对外面世界的困难,怎么样整顿自己。下午,有位朋友在电话里问我:“居家办公,你却天天写日记,你想和作家方
上午,处理了两份文件,都是有关环境保护的。我始终认为,地球只是人类借宿的暂居地。就像我们住进宾馆,要爱护宾馆里的一草一木乃至每一个物件,否则,我们是会沦为不受欢迎的客人。没错,我们就是这颗地球上的一群不速之客。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来的,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徒子徒孙,什么时候被迫离开,我们更无从知晓。我们所知道的,仅仅是当下,我们栖居在地球的一隅。我们对地球的爱护程度,或许就直接决定着我们续居的期限。所以,我对环境保护是格外重视的。
中午吃饭时,浏览微信朋友圈,一位久居成都的校友说:“今天是成都停摆的第十二天。很多人都没察觉,今天也是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不能自由出行,自然成为不可能与享受二字关联的假期。对于续杯的一个普通日子,已无感。”不是他的提醒,我真的忘了今夕是何夕。
午睡时,被送水的电话所搅扰。如今,人们普遍无法信任水龙头里喷涌而出的自来水。自来水是无罪的。这个现象折射出来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互相无法取得彼此的信任。
下午,看书,看一位陌生的逝者刘苇的遗作《此生是我吗》。这本书是本阅读性随笔集,由评电影、泛阅读、品人生三部分组成。“生活有所缺憾,也有所裨益。只是我自愿背向时代,选定了这样的路。而我看到,生命的生动,一定是来之于精神的内部。”这本书讲的就是生命的生动与精神的内部。
由此,我联想起许倬云先生的一本书《往里走,安顿自己》。许先生总是提到“往里走,安顿自己”,提到要面对外面世界的困难,怎么样整顿自己。
下午,有位朋友在电话里问我:“居家办公,你却天天写日记,你想和作家方方一样,写一本《成都日记》吗?”我无言以对,在电话里,我只是说:“没有的事,没有的事。”除此之外,我还能说什么呢?
其实,即便没有疫情,我也是坚持每天写作的。别人写作多为功名,我写作是没有目的的。我常想,西方人,最起码的还有十字架;我们呢?一无所有!那我就涂鸦吧。用文字记录自己,也记录眼中的世界。
当我开始记录自己时,我发现,写作也是一种反观,意味着一种审视,使文字本身犹如一面镜子,一次映照,而我们正是通过文字观看到了自己生命的亮点,那些经过回忆与拼接的生命景象。于是,写作让我上瘾,无法克制的冲动。我拿着手上的“手术刀”,按照记忆的纹理,一片一片地解剖自己。很多人并不知道,写作可是刀刀见血的活,见的都是自己的血,血淋淋的。
写作,更是一个人和自己的对话。T.S.艾略特说:“为了获得更进一步的一致,更深入的交流/在我的结束中正是我的开始”(《四首四重奏》)。是的,每一次对话的结束,恰恰是下一次对话的开始。我、本我和超我,到底哪一个是我,或者更接近我。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悬而未解的谜题。
这两天,一直想做点好吃的,比如海鲜什么的。刚才看到某小区的业主群里,一位跨区上班的护士“被密接”,被小区里的其他业主挞伐得体无完肤。我又打消了出去买菜的念头。算了,还是猫在家里,等待政府的解封。
此刻,夕阳西下。我站在阳台上。黄昏边。晚霞中。抽烟斗。——我不觉怅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