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吹四方(视觉文明新风润人心)
文明新风吹四方(视觉文明新风润人心)“以前逢年过节都有表演,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听到传统音乐的机会越来越少。”已过古稀之年的袁扬辉说,他们兄弟几人从小伴着传统音乐声长大,现在村里环境好了,老厝也“活”起来了。如今聚在这里,除了自娱自乐,更想将传统音乐传承下去。袁扬辉一家,是村里带头弘扬好风尚的新典型,也是西陇社区村民的一个缩影。8月的汕头阳光灿烂,金平区西陇社区的老厝中传来悠扬婉转的扬琴声。寻声而往,穿过满是孝道文化墙绘长巷,一座老房子内,几位老人围坐一起,扬琴、二弦、椰胡合奏,宛若高山流水,余音绕梁。7个公园辐射社区各个角落,群众休闲玩耍都有去处。 南方 郑淼鑫 拍摄西陇各家粿品作坊生意火爆。 南方 郑淼鑫 拍摄刚出炉的红桃粿香气扑鼻。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西陇社区生态公园,一边是老厝一边是新房。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老厝区破损墙体修缮后,绘制西陇特色文化——醒狮。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篮球场健儿们运动正酣。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袁扬辉和兄弟几人合奏传统音乐,带头弘扬好风尚。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7个公园辐射社区各个角落,群众休闲玩耍都有去处。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西陇各家粿品作坊生意火爆。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刚出炉的红桃粿香气扑鼻。 南方 郑淼鑫 拍摄
8月的汕头阳光灿烂,金平区西陇社区的老厝中传来悠扬婉转的扬琴声。寻声而往,穿过满是孝道文化墙绘长巷,一座老房子内,几位老人围坐一起,扬琴、二弦、椰胡合奏,宛若高山流水,余音绕梁。
“以前逢年过节都有表演,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听到传统音乐的机会越来越少。”已过古稀之年的袁扬辉说,他们兄弟几人从小伴着传统音乐声长大,现在村里环境好了,老厝也“活”起来了。如今聚在这里,除了自娱自乐,更想将传统音乐传承下去。袁扬辉一家,是村里带头弘扬好风尚的新典型,也是西陇社区村民的一个缩影。
“进村见猪舍,满村猪粪味”……曾经的西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侵占集体用地违章建筑情况突出,人居环境脏乱差。社区党委曾被定为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近年来,文明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吹到西陇,新一届“两委”班子和第一书记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回应群众期待,大胆破除历史积弊,推动乡村实现从“后进”到“先进”的蝶变。
漫步在西陇社区,广场公园林立,佳木繁阴,公园里孩童嬉戏,池塘里鱼龟畅游,篮球场健儿们运动正酣……如今的西陇社区,公共设施齐全,百姓安居乐业,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西陇的蝶变,依靠的是党建引领,是‘党建 ’带来的新生。”西陇社区党委书记袁胜武表示。
把文化“种”下去,送到群众的心坎里。去年12月,西陇社区启动“红色侨乡”特色精品示范性建设项目,修缮老厝区破损墙体,绘制红色元素、传统文化、爱国爱党等宣传墙绘。通过文化纽带把群众团结和凝聚起来,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文化支持。
近日,沉寂了近30年的西陇醒狮队又重启了。当天,当点睛之笔滑过,领队响亮地喊出一声——“起鼓!”瞬间鼓声、锣声划破幽静,狮子“活了”,开始龙腾虎跃,在社区巡回表演,博得群众阵阵喝彩。
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醒狮点睛是岭南传统的民俗活动,寓意虎虎生威、事业兴盛、祥瑞如意、宏图大展。“西陇醒狮队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乡愁。”袁胜武说,在建设美丽幸福新西陇之时重启西陇醒狮队,是为了凝心聚力,助推乡村振兴。
除了醒狮队,在西陇社区,各类潮汕特色糕粿也值得一提。粿品在潮汕饮食文化中历史悠久,时节做时粿,是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民俗节日“七月半”,西陇各家粿品作坊生意火爆,刚出炉的红桃粿香气扑鼻。
许多潮汕人都会做粿,可要做好,却不容易。西陇社区一家手工作坊的袁惜兰深谙此道。“只有遵循传统,才能制作出传统味道。”袁惜兰说,做好粿品的诀窍是“料精工细”。比如一个红桃粿的诞生,从粿皮的磨米、晒粉、配比、揉制,到馅料的挑米、泡米、蒸米……每一步都有讲究。说起为什么会从事这门生意。袁惜兰表示,吃粿是属于潮汕人童年的记忆,包含着一种故乡特有的传统味道,她希望将传统味道传承下去。
【记者】 郑淼鑫 蔡沚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郑淼鑫;蔡沚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